桂枝茯苓丸方证特征及临证验治

桂枝茯苓丸又名夺命丹(《妇人大全良方》)、催生汤(《济阴纲目》),源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本方可以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主治下焦瘀血的妇人癥病,即“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从条文可见,“宿有癥病”、“漏下不止”、“血不止”是本方方证辨证关键。

笔者将本方推广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痤疮、急慢性生殖系统疾病、痛经、痔疮、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均取得较好疗效,且发现本方所主治的更是一种体质类型或者说是体质状态,即患者皮肤偏粗糙,肤色偏暗或黑;脸色偏红,或暗红,或鲜红;体格偏壮实,容易头痛、头晕、失眠,甚至心悸不安;腹部充实有力,少腹痛或不痛,月经色暗,有血块;大便偏干燥。笔者认为“瘀热”是该体质类型的核心,“瘀”是指瘀血内停,“热”是指阳明热结,郁而化热,且常取桂枝茯苓丸,或合桃核承气汤化裁取效。

根据方证对应的药证原则,本方证当有构成本方的五味药药证支持。桂枝可以发汗解肌、温通血脉、助阳化气,在活血化瘀类方中(如桃核承气汤)配伍桂枝多取其活血通脉作用,因此悸动、上冲、头身疼痛是运用桂枝的指征。茯苓可以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是运用茯苓的指征。芍药可以缓急止痛、活血养阴,不仅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的痉挛,而且能缓解腓肠肌等部位的痉挛。桃仁可以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少腹痛、便秘等是运用桃仁的指征。丹皮可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少腹痛而出血是运用的关键指征,即少腹部按之较硬且疼痛,其出血多为下部出血,如尿血、便血,尤其是与妇人月经有关,或崩中,或漏下。以药测证,方中桃仁芍药相配伍,“故脐直下部触之有癥,即血塞,然不如大黄牡丹皮汤之小腹肿痞,及抵当汤之小腹硬满之程度,而呈比较软弱之凝块,按之微痛。”(《皇汉医学》)

兹举该方治验案例两则。

案一:混合痔

熊某,男,58岁。2008年1月25日初诊。

主诉:肛门疼痛坠胀不适两天。患者有混合痔病史20余年,18年前已行手术治疗,后来仍时有反复。两天前过度劳累后出现肛门疼痛坠胀不适,便后有少量暗红色血液;时有头晕头痛,夜间咳喘,胃纳好,睡眠尚可,小便黄,大便一直干结。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每年冬天血压升高,目前在服卡托普利片控制,平素血压未监测。有嗜烟史,查:患者体格壮实,面色暗红,肌肉坚紧有力,声音洪亮;唇色暗红,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有力;大腹便便,腹诊下腹坚满有力;测量血压134/96mmHg;肛周外观可见赘生物突出,未指检。中医诊断:内外痔;西医诊断:混合痔。证属瘀热互结下焦,拟桃核承气汤去芒硝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处方:桃仁10g,大黄(生)10g,桂枝10g,茯苓15g,赤芍10g,丹皮10g,生甘草6g。3服,水煎服。

患者服上方至第二服大便即软,痔疮疼痛大减,外观赘生物缩小一半,三服后肛门基本不疼,头晕头痛基本好转,夜间咳喘减半,一周后赘生物消失。随访至今再未复发。

按:本案患者肛周疼痛坠胀,有赘生物,唇暗红是为瘀血证;大腹便便,腹诊坚满有力,平素容易头晕头痛,血压升高,大便偏干,舌红脉弦有力,全为阳证实证,类似于上述“瘀热”类型的体质,考虑桂枝茯苓丸与桃核承气汤合方治疗。

桃核承气汤原文主治伤寒下焦蓄血证,“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证中尤以少腹急结为辨证要点。该方可以泻热逐瘀,最适用于大便干结,下腹疼痛的瘀热互结证。叶橘泉认为该方证主证为阳明里实证,小腹急结、瘀血、充血、冲逆、蓄血如狂等症候群,妇人诸病、癫狂病、充血性头痛、眼结膜炎、齿龈炎、急性高血压、鼻衄、跌打伤肿痛、痔疮肿痛、肛痈肿痛等,只要具备上述阳明病的“色”、“脉”及腹部症状(小腹急结)都可使用本方。该患者肛周疼痛坠胀,大便时痛苦异常,可以看作是少腹急结的一种表现。去芒硝是考虑减轻泻下之力。方中再合桂枝茯苓丸改善腰以下部位(尤以盆腔为主)的血液循环,加强化瘀,促使瘀血消散吸收。药后病症大减,效如桴鼓,说明方证对应。

案二:高血压病、下肢静脉曲张

李某某,男,61岁。2008年12月17日初诊。

主诉:下肢水肿一年。一年前发现下肢水肿,按之凹陷明显,下午明显,曾服五苓散10余服无效。时有头晕头痛,胃纳可,睡眠尚好,大便容易干结,小便无力,有分叉,夜间小便3次。查:血压150/100mmHg,患者体格壮实,腹部实大,腹肌紧张有力;面红,午后尤甚,唇暗红,舌苔薄白,脉弦有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在服卡托普利片,血压控制情况不详,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多年,具体不详。中医诊断:水肿、眩晕;西医诊断:高血压病、下肢静脉曲张。证属水瘀热内阻,拟桂枝茯苓丸原方,处方:桂枝15g,茯苓30g,桃仁15g,赤芍20g,丹皮15g。3服,水煎服。

患者药后大便通畅,头晕头痛减少,水肿变化不大,无咽痛、小便黄。拟原方茯苓加至60g,继续服用。患者坚持服药30服,电话告知下肢水肿基本消失,颜面不红,头痛头晕未作,血压维持在136/86mmHg左右,随访至今,患者病情一直平稳。

按:该患者下肢水肿与静脉曲张和高血压病均有关联。从药物运用指征角度来看,患者也是一例典型的“瘀热”体质,故用桂枝茯苓丸方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共服用桂枝近500g,并未出现“桂枝下咽,阳盛则闭”之弊,提示我们只要遵循“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临证放大药物剂量很可能会加速疾病痊愈。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0)

相关推荐

  • [转载]但见静脉曲张,桂枝茯苓丸方

    又是一年九月九,抬眼望去,铺满了一地金黄落叶.因从事着一份特殊的职业,为医经历的世事多,磨难多,失败多,反思多,固然经验也多了.而且,这种深入是自然而然的去感悟. 前些时日,一青州故交向我抛出橄榄枝, ...

  • 桂枝茯苓丸,4类人不论男女都适用这张妇科名方

    小编导读 桂枝茯苓丸是医圣张仲景载录在<金匮要略>中的妇科名方,在现代临床治疗妇科疾病时被广泛使用.但这张妇科经典方的适用范围可不仅仅是妇科疾病,也并非只有女性才能使用,经方名家黄煌教授专 ...

  • 桂枝茯苓丸治疗痔疮、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

    桂枝茯苓丸又名夺命丹(<妇人大全良方>).催生汤(<济阴纲目>),源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本方可以活血化瘀,缓消症块,原文主治下焦瘀血的妇人症病,即& ...

  • 左侧臀部痛、左下肢麻木案 – 经方派

    2017年9月5日上午,我诊室来了三位同行患者就诊,老者60岁出头,中等身材,脸上皮肤古铜色,一看便知是位饱经风霜的农民.经他介绍,他们是湖北省通城县五里镇人,女的是他妻子,今年55岁,面色憔悴,一看 ...

  • 半夏泻心汤方证特征及临证验治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首经典高效方.原文主治寒热错杂的痞证,即"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 ...

  • 苓桂枣甘汤方证特征及临证治验

    苓桂枣甘汤,见于<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有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主之."以及<金匮要略·奔豚病>第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 ...

  • 肩凝证验治

    肩凝证验治 娄多峰:肩部痹证,又称"肩凝证"."五十肩"等,是由风寒湿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病变,表现为肩部冷痛,酸胀麻木,活动受限.临证积数十年经验,自拟肩凝汤,效 ...

  • 【熊兴江:桂枝茯苓丸方证特征】

    桂枝茯苓丸又名夺命丹(<妇人大全良方>).催生汤(<济阴纲目>),源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本方可以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下焦瘀血的妇人癥病,即&q ...

  •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喘证验案三则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气""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中葶苈子味苦性寒,苦能降泄,寒可除热,破 ...

  • 严苍山辨治汗证验案三则

    典型案例一 刘某,男,29岁.初诊:据述初则自汗如沫,年余不止,其他一切如常,唯脉象大而应指有力,苔薄白干.此属气阴两虚.因内火妄动则亢阳逼津液而外泄,也与阳虚自汗者有别,故仿六黄汤法加减治之,以观其 ...

  • 《古今录验》-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2)---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古今录验>是个书名,在这个书里头有续命汤,宋朝林亿他们把这个汤附在这个地方了. 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那么在这个书里头有个续命汤,还 ...

  •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痹证: 附 赵绍琴从痰辨治粪风漫性关节炎的经验。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病多因素体虚弱,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侵袭,内客经络骨节,久留不去,痹阻气血而成.吾师赵绍琴教授对本病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本病之初,关节尚未肿大,可按一般痹证辨治,若关节肿 ...

  •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的原因,特征及临床验治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的原因,特征及临床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