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为唐侯,都于唐(今山西太原市北)。叔虞子燮父也改国号为晋。晋人不断向南开拓,西周末年,迁都于汾水下游的绛(今山西翼城县)。平王东迁时,晋文侯派兵护卫,有功于王室。
前745年,晋君昭侯封其叔成师于绛都西南百余里的曲沃,建立一个强宗。此后,曲沃日渐强大,晋国实际分裂为二。前679年,曲沃武公灭晋,并通过贿赂的办法获得周室的册封,以小宗篡晋而成为晋君。武公的儿子献公继位后,开始向外兼并,先后灭霍、耿、魏、虞、虢等国,统一汾河流域,将国土扩展至黄河南岸,初建大国规模。在国内,献公消灭同姓公族,自己的儿子夷吾、重耳也被放逐国外。晚年后,献公沉迷女色,逐渐昏愦,废嫡立庶,酿成内乱。献公死后,子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复国继位,是谓惠公。惠公死后,子怀公立,但昏庸无能,国内不安。此时,公子重耳已在外漂流了十九年了,备尝艰辛。秦穆公想乘晋国内乱之机操纵其内政,便帮助重耳返国。晋人听闻重耳复国的消息,便杀掉怀公,迎立重耳,是谓晋文公。其时,文公已经六十二岁了。晋文公在外周游列国19年,政治经验十分丰富,追随他的文臣武将又都富有才能,这都为晋国霸业的成就提供了先决条件。晋文公继位时,正值宋襄公图霸失败,楚国积极北上,北方的狄人不断南下,中原各国又受到严重威胁,急切需要新的霸主出现来凝聚各国力量与戎狄作斗争。晋文公继位的第二年,周王室发生了王子带之乱,周襄王出逃。晋文公出兵勤王,杀王子带,并护送襄王归国。这件事深为各诸侯国赞许,为晋文公在诸侯中树立了强大的威信。前632年,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与楚、陈、蔡三国联军在城濮大战,大败楚军,从此成为中原霸主。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召集八个诸侯国国君参加践土之盟,这次盟会上,周襄王也被召来,并策封文公为侯伯。晋文公以诸侯的身份召见周王来相见,严重违背了周礼,这意味着霸主“尊王”只不过是一个政治手段,靠实力说话才是硬道理。周礼的地位降低,不断被篡越和践踏,违礼越制的现象层出不穷。霸主制定出自己的规则,用于处理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规范霸主国与诸侯国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制定新的交际礼仪和朝聘、纳贡的制度。周礼则逐渐被抛弃和遗忘,这就是孔子所讲的“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状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