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划时代」
「艺术东南 × 中国书画」
明清,书法完成了帖学到碑学的转向。最初由傅山等书家开启山林的「碑帖之变」,等到邓石如的篆书和伊秉绶的隶书出来之后,正式登顶。
此后,「伊秉绶」这三个字,不再只是一个人的名字。他的隶书,被视为一个时代的成就,并在他身后反复被提及和回味,成了经典,成了符号。
哪怕两百多年时间里,整个书法圈高手迭出,但几乎能够与隶书画上等号的,依旧只有伊秉绶一人。
「高手」
伊秉绶那一代书家的使命,就是提供一个「新的」书学标准,要提供不同。
清 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他们背后,是清王朝禁锢的百年统治。文人们逃进考据训诂之学,在故纸堆里寻找艺术安身立命之法,做沉默的反抗。这个时候,汉碑以古朴、遒健的姿态重新进入他们的视野。
伊秉绶也不例外。早年,他寻访济宁观石刻,临摹过的《五凤刻石》、《乙瑛碑》等汉代碑刻,为他日后的创作埋下伏笔。在梁章钜的记载中,他学汉碑,「每种须两副,一悬壁缔观,一剪裱临仿。」一张高高挂起,为了得汉碑神气,一张临摹,为了得字形笔法。
清 伊秉绶 “渤海东山”五言对联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
艺术应当免于定论,维持自我和圆融,这需要创作者对眼前山峰有自己的理解。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善学者,伊秉绶对待汉碑有着明确的临摹观念:「不似之似」。不似的是「形」,似的是「神」,这是伊秉绶书学思想中高级的地方。后来者在他所创造的隶书中,看见横直交接静穆高古,有庙堂之气,灵感从汉碑上「萃取」而来。
清 伊秉绶 五言联 立轴
©福建东南2017年释出
还有进阶。本来,伊秉绶的隶书和书家桂馥走一个路子,是以篆入隶。再往后,他用颜真卿的楷法写隶字,一改此前隶书板滞的习气,开出一条清空高邈的路。
此路一出,伊秉绶从「清代隶书书家」,跨越到了「创时代大师」行列。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说他,「可以自豪了。」
「无可替代」
两百多年来,伊秉绶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他的隶书大字。
如果用前代的「具象美学」来审视他的隶书,人们会困惑,无法评价。但如果以「气息」这种极度抽象的概念去感受,就能得到一些不一样的收获。
清 伊秉绶 隶书六字横幅
©故宫博物院院藏
诚如布封所说的「风格即人」,伊秉绶特殊的书风,是他正大、宽厚人格的外化。
要知道,伊秉绶生活的时代,是被清史研究学者称为「盛世下的虚伪繁华」的时代。文人沉溺在盛世的幻象里失去了斗志,官场上下贪污成风,在道光时期进士张集馨的《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可见一斑,整个帝国乌烟瘴气,乱作一团。
但伊秉绶是个「另类」,他以廉洁、勤政著称,表现出了无法忽视的文人担当。
清 伊秉绶 隶书“退一步斋” 镜心
©西泠印社2012年释出
还有罕见的反差。
真实生活里的伊秉绶,如同他的《留春草堂诗钞》一样,似乎是一个诗酒风雅、不拘小节的苏东坡式的文人。可是在其最擅长的隶书作品中,却丝毫感受不到这一点,能感受到的书写状态,是平静而敬谨,落笔满是克制。
或许这就是关键所在,大多数好的书法都胜在克制。对于任何书写者而言,克制都是一种审美能力,一种味道介于「过」与「不够」之间的精确把握。
清 伊秉绶 云泉山馆记册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
他曾在信中为儿子伊念曾传授作书「秘诀」,是「方正、奇肆、恣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毫端变幻,出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说起来一目了然,却又处处矛盾。
这是伊秉绶的绝招。
他创造了一种让种种矛盾冲突的气质归于和谐的奇妙风格,别人学不来,只有他最纯正,最准确,并且将其形成一种气象和流派,「一落笔就和别人家分出仙凡的界限来。」仅从这点来看,伊秉绶是无可替代的。
清 伊秉绶 隶书七言联
©永乐拍卖2020年释出
「一字千金」
今天,没人能否认伊秉绶的市场号召力。
放眼过去20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水涨船高,伊秉绶绘出一条前缓后急的单边上扬价格曲线。这支「价格进行曲」中最为狂飙突进的,是他的隶书。
清 伊秉绶 隶书“述郑斋”镜心
©中国嘉德2010年释出
清 伊秉绶 隶书“昨叶书堂” 镜心
©永乐国际2021年释出
2010年,伊秉绶的隶书《述郑斋》镜心在中国嘉德以132.2万元成交,高出估价上限4倍,突破百万大关。到2014年北京保利「翰不虚动——中国古代书法专场」,伊秉绶隶书《遂性草堂》估价80-120万元上拍,经过几轮搏杀后以2300万元易主,溢价20倍。按照当时坊间热衷的按字计价,一个字,600万。
短短4年,伊秉绶的隶书被足足添上了一个「0」,进入千万时代。
清 伊秉绶 隶书“遂性草堂” 横批
©北京保利2014年释出
清 伊秉绶 隶书“劝畊课读室” 镜心
©北京保利2014年释出
再往后时光荏苒,这支曲线的大方向也不曾稍改。似乎不管新富与旧富如何更替,市场如何起伏,每当伊秉绶的出现,总有人一掷千金。
在藏家拼知识、拼眼力、拼胆量、拼审美的「后拍卖阶段」,伊秉绶在市场上的迅速崛起,印证了他作为隶书划时代典范的底气。
_
「寻脉东南」
● 今天,我们很难用某种「风格」或某种「流派」,来定义福建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书画艺术。自从五代王审知入闽,新时代开启,福建先后出现了一批卓绝的艺术家。他们艺术理念迥异,独立生长,却也像是东南逶迤曲折的连绵山脉一样相互连接,成为今天人们看到的福建艺术生态。
● 为了对这些艺术家有更丰富的了解,也为了追寻闽籍书画的发展历程,「寻脉东南」特辑将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闽籍书画家来做更多的探寻,立于今日,回望群山。
● 其中,古代闽籍书画部分,将呈现陈容、吴彬、张瑞图、黄道周、黄慎、伊秉绶等艺术家的艺术故事,敬请期待。
/
一键直达「艺术东南」小程序
交易担保 艺术东南 艺术东南小程序,你的掌上拍卖场 小程序
©文字 / 孟继儒
©编辑 / 郭灵林
征集 /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