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生活•做好自己擅长的那部分就好
凌云树:每一项工作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也没有必要担忧事情的发展没有好的结果,我们只要做好自己擅长的那部分就好,其它的就顺其自然吧。
一个朋友在网上跟我聊天,说起她随着公司转战到一个偏远山区,在当地建设一个国家级工程的事,她感觉很自豪的。她一再跟我说起当地环境条件很差,建设难度也很艰巨,还说生活也很苦,单位也仅仅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供应,吃不好,睡不好,有时候上网都很难。
我笑着说她太矫情,身为一个野外测绘工程师,连这点苦都吃不得。她反驳说,吃苦对谁来说都是不应该的,虽然自己学的就是在野外工作,但不一定要接受一定要吃苦的命,努力工作就是为了以后少吃苦,不吃苦。
她还特别跟我强调,千万不要有吃苦就是福的念头,更不要养成把吃苦当成优点和习惯,能吃苦和高回报之间,没有谁能证明成正比关系。恰恰要学会绕开困难,躲避吃苦的境地;在不得不吃的苦里,一定要汲取下次躲避再吃苦的经验,才是上策。那些拿着吃苦到处炫耀的人,其实是可悲的。
我不愿意跟她饶舌,她总是说得很有道理,我也很难说得过她;我只好转了一个话题,问起那个国家级项目的前景问题。她想了一会解释说,说详细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即便说了我也未必真心在听;说简单了,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她说得很累,我听了未必真懂,所以……
“所以就不说了呗”。我气愤地说。她说猜透了我的心思,也不是真心关心这个工程,所以没有必要为这个都不在意的话题浪费口舌。我忽然觉得,跟这样一个聪明的测绘工程师聊天,会把人聊死,她总是把事情看得很远,看到你的骨子里去。
她说得很有道理的,用她的话说,我这个朋友是谈生活的,譬如在哪里工作,吃什么喝什么,高兴不高兴,有什么新鲜事,跟家里人的感情纠葛等等,我的认知就这个水平的。唯独不是谈学问那种,譬如,这是什么工程,如何开工建设,使用什么技术,领先世界什么水平等等,这也太专业了。
她的话很直接,直接告诉我,问这些专业的话题,还不如直接回复她一个“呵呵”。我很不喜欢她这样一副自以为是的表情,虽然我看不见,心里也猜到了她得意洋洋的样子,只要是说话盖过了我,她就算是胜利感爆棚了。
我有时候,狠狠地怼她一句:你这样说话,会有朋友吗?她却不以为然地回了句:你不是还没有离开吗!我又觉得她有点可爱了,毕竟她心里还是认可我这个朋友的,虽然她一点都不温柔,但是我也发现她说话从来没有废话,每句话都很有用,这也是很难得的。
聊得多了,也知道她惜字如金,这也算是一个人很优秀性格吧,言语中还不时带着点幽默和小坏,让人感觉到她钢筋铁骨之中还透露着风趣幽默。恰恰跟我形成了鲜明对比,我说话拖沓,像极了自己的性格做事犹豫不决,不管说什么话题,总是铺陈直叙一通找不到重点,絮叨啰嗦也是习惯了。
每次跟她聊天,她总是提醒我一句:捞干的说。这回我真的捞干的问她,参加过那么多大型的工程建设,有没有感到特别地自豪呢?她说,自己参与建设的第一座大桥通车的时候,她真的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豪,等到以后自己参入的建设工程多了起来,她却觉得没有么多自豪感了,却觉得那些事成了自己的一份使命和责任了。
谈到使命感,我不由得追问,是不是经常担心每一项工程的施工是否成功,而夜不能寐呀。她这回却是一脸地严肃,却又很平淡地说:每一项工程都是数以万计的人在做,我只管做好自己擅长的那部分就好,别的顺其自然。
我很赞同她的这种感受的,忽然想起朋友的二叔也说过类似的话。朋友的叔叔是个在大城市盖楼的农民工,他也曾很骄傲说起在上海盖过上百层楼的事,后来再问他,他就一句话:盖楼吗,骄傲个啥,又不是我一个人在干活,我是个钢筋工,我只干好我会的那些事就好。
干好自己擅长的那么部分。多么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像我那工程师朋友,像盖楼的农民工二叔,都参与过很多巨大的工程,但都认定了一句话,再大的事情,我们做好自己擅长的那部分就好,而不要为不该我们多想的事,过分忧虑。
当农民,种好地多打粮食就好,当工人,开好自己的机器多生产物资就好;当商人,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就好;当教师,教书育人树立崇高理念就好。高楼万丈平地起,是需要很多人合力建起来的,每个人扎实做好自己擅长的那部分,整个建筑自然闪耀着优秀的光辉,这种美好是属于每一个扎实工作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