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眉蓬松就少投茶,白毫银针只是芽头就多投茶?这4点白茶冲泡方法靠谱吗
《1》
春风十里,不如你
花开花谢,也不过是回眸一瞬间。
春天来了,万物开始蓄力,等待着合适的时机,迸发出新的生命。
如今,特别期待春茶季,那些待在太姥山高山茶园的茶树们,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
在2021年春茶季到来之前,喝着2020年的春白茶,盼望着,期待着,憧憬着……
一边喝茶,一边翻阅旧书,也算是不辜负了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看了一会书后,准备开始工作。
按照惯例,还是先去看看茶友们这几天的留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有位茶友说,自己平时泡茶,都是随手抓一把白茶,抓到多少算多少,就那样泡着喝,很省事。
看完那段留言后,心里想:您倒是省事,但是这泡出的白茶滋味就有待考量了。
咱们喝茶,不正是为了喝它的滋味,喝它的香气吗?这随手投茶,想泡出好喝的茶汤很难。
所以,为了让更多茶友喝到好喝的茶汤,今日趁着阳光正好,来说一说,关于投茶的那些错误方法。
《2》
随手抓一把白茶?
随手抓一把茶叶,的确省事,只需要打开包装,伸手抓茶便可开始冲泡。
但是,在省事的背后,却藏着一个巨大的漏洞。
那就是容易泡出一杯满足不了您挑剔的味蕾的茶汤,让您无法享受好茶带来的韵味。
您看,随手抓茶对于抓取茶叶的数量不好控制,若是抓少了或者抓多了,那泡出的茶汤滋味肯定会有所偏差。
比方说,茶叶抓多了。
按照平时的泡茶习惯,用110毫升左右的盖碗冲泡,但是却投茶6、7克,这茶汤泡出来定然会有些苦涩。
毕竟平时冲泡白茶,用110毫升左右的盖碗时,建议投茶5克,泡出的茶汤滋味符合大众茶友的口味,香清甘活,鲜香醇爽。
而要是投茶过多,泡出的茶汤滋味就会偏苦涩。
毕竟在相同的空间内,站5个人正好,但是突然强塞两个人进来,肯定会觉得拥挤,不那么舒适了。
再比如,茶叶抓少了。
使用标准盖碗(100-110毫升)冲泡,投茶过少的话,泡出的茶汤滋味寡淡,香气和滋味都会逊色很多。
这样一来,就品味不到品质出众的好白茶带来的美妙体验。
所以,村姑陈建议茶友们,在泡白茶的时候,使用克秤进行称茶,做到投茶量精准。
这样也就可以喝到白茶滋味曼妙的茶汤,既不浪费自己时间,也不浪费好茶。
《3》
数着白茶根数投茶?
这样的投茶方法,是我无意间看到的。
在某视频平台上,有位身着茶服的茶艺师,用温柔的声音正和大家打招呼。
她说,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种很特别的泡白毫银针的方法。
当时听她说出“特别”二字的时候,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并没有将直播划走,而是继续看着。
她拿出一只茶则,里边放着一些白毫银针,随后将茶则的一头放置在盖碗的正好上方,准备开始投茶。
正当我以为她要将白毫银针全部投入其中时,那人开始数银针了!是的,开始数芽头!
只见她一手握着茶则,一手持茶匙,一颗一颗地数着银针,将其投入盖碗(容量大概在90毫升左右)中,当数到三十个的时候,她停了下来,开始冲泡。
这顿操作,叫人看呆了。
没想到,这特殊的泡茶方式,便是数银针,简直是令人无言以对,目瞪口呆,这是什么神操作?
随后我看到有人留言说,为什么这样投茶?
“因为不舍得”。她缓缓地说。
实际上,这样的投茶方式,才是对茶叶最大的浪费。
大家看,咱们平时冲泡白茶时,不论是寿眉或者白毫银针,都是建议大家投茶5克,注水100-110毫升左右,这样的茶水比例泡出的茶汤滋味鲜爽、鲜香、清甜、爽口,香气馥郁,层次丰富。
但是干度达标的白毫银针,三十颗芽头远远是够不着5克的,泡出来的汤水滋味只会寡淡无味。
再接着来算一下,那位茶艺师使用的盖碗容量在90毫升左右,按照上述比例换算5:100,90毫升的盖碗,需要投茶4.5克左右,泡出来的茶汤滋味才好。
根据芽头的个数来投茶,显然不科学,也不合适,很难将其控制在合适的茶水比例中。
故而,根据白茶的个数、根数投茶,不合理。
《4》
根据白茶体积投茶?
根据体积投茶,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根据茶叶的形态来投茶。
这样的投茶方式存在主观的误差。
白茶中常见的有白毫银针、白牡丹以及寿眉,三类茶的采摘标准不同,从体积上看,有着很大的区别。
白茶的制作工艺比较简朴,保留了茶叶原本天真的模样。
就白茶散茶来看,同样是5克干茶,叶片较宽,茶梗较长的寿眉,从体积上看就是白毫银针的两倍甚至更多。
分别将5克寿眉和5克白毫银针投入110毫升左右的盖碗中,可以看到体积蓬松的寿眉几乎占据了整个盖碗,盖碗内部的空间完全被占满了,还有调皮的茶梗和叶片还往外冒出头。
而5克的白毫银针,仅仅将盖碗的底部覆盖住。
再比如,白茶饼,5克的干茶就只有薄薄的几片薄片,体积更小。
所以根据茶叶视觉上的体积大小来投茶,不合理。
这样的投茶方式不仅受茶叶的外观影响,还会受到盖碗的器型影响。
比方说,同样容量在100-110毫升左右的盖碗,但是一个是瘦高型,一个是矮胖型。
两款器型不同的盖碗,哪怕是同一款茶,按照干茶的体积投茶都会出现较多的误差。
不同形体的物品,有着不同的蓬松程度。就好比有人问,一公斤的石头和一公斤的棉花哪个更重一样,实际上一样重。
泡茶时,根据茶叶的体积来决定投茶量,不靠谱。
《5》
根据喝茶人数投茶?
有人说,喝茶喝的就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情怀。
实际上这样说,也没有错。但是在这之前,我们更应该注重泡出的茶汤滋味才是。
唯有一杯香清甘活,鲜香醇爽的茶汤,才可以给予我们更好的体验。
在一篇关于投茶量的文章下,有茶友留言说,何必那么讲究投茶量,自己一个人喝就少投点茶,喝茶人数多就多投点,这么简单的事情总是搞得那么复杂。
看到这句评论时,我其实思考了很久,有些无法明白这位茶友想表达的意思。
他想说的是,在使用同样容量的盖碗时,一人喝茶就少投茶,人多就多投茶?还是在使用不同容量的盖碗时,一人喝茶就投茶5克,人多的话就换大盖碗,增加投茶量?
如果是前一种情况的话,其实是存在错误的。
比方说,用容量在110毫升左右的盖碗时,自己一个人喝茶投茶5克,有客人来就投6-8克?
这哪是待客之道啊,这明明是在赶客人离开吧,用泡得又苦又涩的茶汤招待。
再比方说,在使用同样盖碗泡茶时,自己一人喝茶投茶2-3克,有客人来再投茶5克?
这样也太苛待自己了,大可不必如此,喝茶喝的就是它的那股滋味,减少投茶量,香气和滋味会差很多。
根本不必为了省那几克茶,让自己只有在招待客人时才可以喝上好茶,不至于。
至于第二种情况,要是在自己平时喝茶使用标准大小的盖碗时,投茶5克。在招待客人时,更换大盖碗时,需要按照比例增加投茶量,这样的方式可行。
《6》
投茶量是决定茶汤滋味的关键。
想要白茶好喝,控制茶水比例是关键。
泡茶,是一场茶与水的旅途。
这趟旅途是否美好,是否可以留下深刻的记忆,投茶量是关键。
有很多想当然地控制投茶量的方法,都不靠谱。
靠体积,靠手感来控制投茶量,太难了。
只有使用科学的方法,利用克秤,才可以得到所需的茶叶。
将适量的茶叶,投入到合适容量的盖碗中,一杯好茶即将诞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