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加快发展生物全降解塑料行业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指出生物全降解塑料成为替代传统塑料的重要解决方案。他建议:加快发展生物全降解塑料行业。

邵志清代表分析,目前国内外生物全降解塑料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市场上出现大量打着“生物降解”旗号的“伪降解”产品。这类“伪降解”塑料崩解后会形成大量的塑料碎片,带来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且难以治理。

邵志清代表表示,我国虽然陆续出台了限塑、禁塑令,但大部分是以意见或通知的形式下达,法律强制力不强。近几年,我国的快递、外卖行业等飞速增长,拉升了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然而目前仍未出台具体的限制快递、外卖等行业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使用的措施。另外我国生物全降解塑料核心技术专利方面发展滞后。

为此,邵志清代表建议建立统一的国内、国际行业标准,以应对日趋严重的“伪降解”产品问题。同时,我国在限塑、禁塑的立法及执法力度上需进一步加强,禁塑令有必要上升到国家立法层面。通过将相关政策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呈现,从而,各级市场主体可以更好参与塑料污染的全链条治理活动,实现中国绿色环境保护目标。

在他看来要建立有效的生物全降解塑料监管框架,防止限塑、禁塑令效果被削弱。在生产端,建立生物全降解塑料制品可追溯体系,针对滥用生物全降解认证标识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定期公开,并且建立统一的生物全降解塑料行业绿色环境评价体系。而在消费端,一方面对于违规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的商场、超市及商品零售场所等进行包括但不限于警诫、罚款等惩罚措施;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对于塑料污染的意识,引导消费者使用生物全降解塑料制品。

除此之外,我国还应加大对生物全降解塑料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及专利的申请,积极发起或参加国际性组织,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袁志敏:“伪降解”仍存在,应加快推广全降解塑料

今年是袁志敏连续第9年参加全国两会。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以及广州市工商联主席,袁志敏深知责任重大。关于白色污染,他建议:进一步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快推广全降解塑料。

目前,在全国各大超市,餐饮店,以及部分电商配送服务,已经可以看到龙头商家已替换使用上了生物降解塑料袋等产品。但因为中国巨大的市场体量,大量的商家对国家认可的降解制品存在认识时间短,认识不充分。有不少不符合国家要求和世界潮流的“伪降解”,“部分降解”产品仍然在扰乱市场秩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禁塑工作的落实,危害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可降解≠全降解”,为从源头治理白色污染,推广的可降解塑料要注意避免“伪降解”塑料的鱼目混珠。因此对生物全降解塑料及制品列入强制性认证,坚决防止“伪降解”的“可降解塑料”进入市场,规避其产生的微塑料等带来二次污染,从源头解决废杂塑料包装物的污染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吕亮功: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大力支持发展可降解材料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吕亮功在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问题上准备了建议。他表示,“应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加大对发展可降解材料的支持力度。”

可降解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之一,得益于我国环保和政策法规的支持,市场需求近几年迎来了高速发展。但目前,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一哄而上现象依然存在,引发产能过剩、资源浪费风险等问题。

吕亮功介绍,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可降解材料的开发、生产与应用被列入鼓励类产业。2019年全球可降解材料年产能约83万吨,其中中国年产能约为31万吨。预计2023年全球可降解材料年产能将达200万吨。

据了解,可降解材料目前发展较快,但在产品种类、行业标准、应用规范、回收处理等方面还存在若干问题。可降解材料市场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存在一些掺杂淀粉的非可降解材料,或添加“光氧降解剂”的不完全降解材料冒充可降解材料,扰乱市场秩序。

为了加快发展可降解材料,吕亮功建议加强可降解材料产业顶层设计,从合成材料发展和应用的全场景考虑,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设计和布局国家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同时应修订完善标准体系,规范市场行为。

吕亮功表示,要围绕生产、加工、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统筹谋划全产业链布局,综合各方力量研究编制全国可降解发展规划和发展路径,形成可降解材料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可降解材料和塑料循环利用的关系,形成互为补充的合成材料可持续发展产业布局;同时,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从财政、制度、税收等多方面持续加强可降解材料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稳定行业预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