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2021届高三地理备考指南
高三地理备考指南【我们的目标】训练选择题的判断方法和技巧,将客观题错误率降低到最低程度训练综合题的思维模式和表述公式,将主观题的得分率提高到最高限度提高训练强度,强化规范答题,拒绝因低级错误而丢失宝贵的分数【高考四个能力要求】a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前提b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高考地理考试的核心能力c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题得分能力d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最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基础能力【高考命题特点】知识抽样——全面复习,要分清主次图像承载——注重各种新图的判读要领与分析思路能力覆盖——空间定位、逻辑推理、联系迁移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等在过程——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立意深刻——关注与当前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情境新颖——具备迅速理解试题中虚拟情境的能力【高考解题建模】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指令词、连词)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究地点(考虑特殊的角度)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答有利还是不利,自然还是人文)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具体操作:1、良好的审题习惯(穷尽图和材料当中的一切信息)(1)审文——明确限制条件,确定答题方向 一审题干 二审材料 三审题分(2)析图——提取图上的有效信息:看图例,看图的性质(坐标图、柱状图、地形图等)◆审题干: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出“中心词”、“修饰词”◆找“主语(中心词)”——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找“定语(修饰词)”——锁定限定条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找“动词(指令词)”——确定作答方式(如评价、阐述、比较、分析等)◆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此问题的分值是多少,根据分值确定要点个数也就是分析解题条件,确定思维方向(1)明示条件(显性)(2)暗示条件(隐性)(3)多重条件(两个或以上条件)(4)限定条件:数量词,方位词,程度2.做题步骤第一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要求和意图。对任何题型的图文材料,都应有两次提取信息(即要两次审题)第二步:结合选择题的题干、综合题的设问再次提取信息,发现材料与题目之间的联系。第三步:根据试题情境和设问要求等,确定描述的思路(列模板),要全面--想的全。第四步:组织语言,全面简洁、准确科学、逻辑清晰地加以描述,有条理--答得精【整理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要求做到: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3.富有逻辑:先因后果、有理有据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6.简洁精炼:不啰嗦、不重复7.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8.格式整齐:编“序号”或用“分号”(分点作答)【切忌】1.针对一点,反复啰嗦2.违背地理原理3.违背该地状况4.违背地理事物情况5.“口头语”、“大白话”6.书写凌乱,字体潦草具体作答时注意以下关系(1)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关系原因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因果关系,层层递进,追根溯源。(2)具体答案与模糊答案的关系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3)答多与答少的关系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的书写,做到“踩点”准确,语言精到、简洁、条理分明;但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部分坚持多写些内容、多分几个点、多用地理语言。(4)主要答案与次要答案的关系在原因分析、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中,尽量抓住主要方面(5)课本语言和日常用语的关系组织语言时,要尽量用课本语言,这是任何参考答案都推翻不了的标准答案在不特殊指明和限定的情况下,应该这样分析:(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气压带和风带等;人文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4)回答评价类问题时,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5)区位问题。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方面分析。(6)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7)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综合、辨证、发展地分析地理事象的影响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五步操作程序】(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的把握和答题要求“描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阐述”---“分析 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例析”------ “实例 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评价 ”-----“有利 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 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 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 )..2..“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意义”----- 正面意义 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 其它地区(事物)意义“影响”-----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 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 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 社会经济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 生物措施 管理措施;当地措施 合作措施“判断”----- 理由 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变化”-----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关系”----- 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结构”----- 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答题模板必背特征描述类题目描述对象答题方向和角度组织答案注意问题位置特征主要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高中低纬、五带)、海陆位置、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相对位置往往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地形特征主要从海拔高低、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分布与组合(多样还是单一,以哪种类型为主,分布方位);地势倾斜状况、高低起伏状况,特殊地貌等角度进行分析地形特征一般必答地形类型和地势两方面。但若问地势特征只答地势倾斜状况、高低起伏状况即可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降水及两者的季节组合状况方面回答,气温主要从日较差、年较差大小,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降水主要从年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方面分析某区域气候特征主要答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以哪种类型为主,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等。积温、生长期的描述主要用于农业区位方面天气特征主要分析气压状况、气温高低、阴晴、雨雪、风向、风力、湿度以及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往往通过等压线图等进行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注意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内容要全面,要突出区域特色,抓住主要特征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主要从人口(居民、密度、增长速度)、交通、农业、工业、商业、科技、城市、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随社会进步变化较大,需要注意时代性资源特征主要从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种类、资源组合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往往需要注意文字描述和图中的信息提示,关注数据的大小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部门(种植业、畜牧业等)及分布,农业生产结构(所占比重),农产品种类(畜种、作物等),农业生产规模(大型、小型)、经营方式(家庭、国营农场、企业化等),农业投入(水利工程、技术、劳动力等),专业化水平,农业产出(单产等),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等方面概括农业生产特征需要紧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教材中描述的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可以作为答题的参考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工业部门及结构、工业技术水平,主要工业区及其面临的问题,今后发展方向,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注意从传统工业和新工业两大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角度,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等方面概括。“点”状分布一般“沿某个方向分布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相对方位。“线”状分布,一般从走向、延伸方向、弯曲状况分析,往往要分段描述;多条线,可从走向、弯曲方向、数量变化、疏密、范围、极值等方面描述。“面”状分布要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在某地理事物的相对方位,以及形态特征、极值和大致的面积等“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的特征,“线”状分布突出走向,“面”状分布突出面积和方位交通主要从运输方式、线路走向、分布状况、疏密、发达程度、不同运输方式组合状况等方面描述交通往往需要结合区域的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成因、表现、措施类题目(1)气候特征成因分析地理要素影响因素原因分析气温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①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纬度低,气温的年变化较小;纬度高,气温的年变化较大。②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作用,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高。③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小。④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⑤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增大。⑥城市排放的人为热较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气温高于郊区降水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植被和水文状况、人类活动等①沿海降水多,大陆内部干旱少雨;②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④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湿的作用;⑤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降水相对较多;⑥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雨岛效应、人工降雨等方面等温线走向纬度、海拔、海陆位置、地形等①受纬度因素影响,与纬线平行;②受海拔因素影响,与等高线平行;③受海陆位置影响,与海岸线平行;④等温线闭合,若数值中高周低为盆地,中低周高则为山峰或高原雾、霜、霾空气湿度、地形、大气稳定性等①河流湖泊、水库附近,空气湿度大;②低洼地、山坳等特殊地形,空气不易扩散;③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悬浮颗粒物多,尘埃多;④大气温度低(空气易过饱和);⑤大气相对稳定,风速小,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2)河流特征成因分析地理要素影响因素原因分析流量变化降水量的变化或气温变化;流域面积的大小;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功能①流域内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②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③流域面积广,河流的流量较大;④修建水利工程(水库),下游的流量变化减小;⑤湖泊对河流有调节作用,湖泊下游地区河流的流量变化减小凌汛纬度、流向、流域气候①由低纬向高纬流;②有结冰期(气温在0 ℃以下),结冰时间高纬早、低纬晚,融冰的时间低纬早、高纬晚水能流量、落差流量大且水位落差大的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价值自然因素(河流的通航里程、水量大小及其变化)和社会经济因素(流域内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和城市数量)①气候:若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冬季气温在0 ℃以上,则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常年可通航,航运价值大;②地形:平原地形,河宽水深,水流平缓,则航运价值大;③流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则航运价值大(3)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环境问题影响因素成因分析解决措施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地势起伏大,坡度大;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如黄土高原);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促进农林牧业综合发展;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合理放牧;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人为原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开矿;土地利用不合理等土壤盐碱化自然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旱涝灾害频繁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土地沙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土质疏松,植被少,大风日数多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原因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期多使用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减少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植树种草;防治森林火灾人为原因工厂、交通、生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排入大气的氟氯烃严重破坏臭氧层水资源短缺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干旱,降水总量少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少水污染;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等农业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行阶梯水价;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4)工农业生产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问题表现解决措施传统工业区改造传统产业衰落;环境污染严重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调整工业布局,各行业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管理我国的粮食问题人均粮食产量不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湿地减少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部门和农畜品种;依靠科技,提高农业产量、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交通条件,扩大经营规模,建设商品性农业基地;实现农业生产中的多元化开发和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合理压缩农业用地,扩大自然保护区,增施有机肥,发展生态农业(5)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问题表现解决措施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构建大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流域开发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改善环境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我国的能源资源问题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少;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原油进口依存度超过警戒线,原油进口地过于集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广节能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促进石油进口多元化,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区域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分析、评价类题目问题答题方向组织答案农业生产有利条件水热组合条件好(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不利条件水热组合条件差(雨热不同期);地形崎岖;土壤贫瘠;降水稀少,水源短缺;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资料缺乏;农业劳动人口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旱涝灾害频发工业生产有利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多且素质高;消费市场广阔;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国家政策支持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能源短缺;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等港口建设水域条件航行、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河宽、流缓;海港——沿海、水深、易停靠、避风的海湾等陆域(筑港)条件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便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交通条件(影响客货的集散);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港口的兴衰);依托城市(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等政策条件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有利于港口的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有利条件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达),工农业发展较早等不利条件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都不适宜人类生存和城市发展河流航运自然条件地势落差大,则不利于发展航运;径流量大,水深,则通航能力强;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人文条件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航运价值区域发展有利条件优越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条件;丰富的矿产和能源;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方面占有优势;发达的教育和科技;优美的环境;政策支持等不利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不利条件;矿产和能源短缺;交通不便;自然灾害的影响;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等资源开发有利条件资源条件(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条件(市场广阔);交通条件(交通比较便利)等不利条件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资源枯竭问题等影响、意义类题目(1)影响类题目答题模板问题答题方向和角度组织答案水利工程有利影响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不利影响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挟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生态退耕有利影响有利于扩大森林、草地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利于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有利于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不利影响导致耕地减少产业转移有利影响转入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缓解就业压力。转出地: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处于开发期、增长期阶段的产业不利影响转入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转出地:就业压力增大人口迁移或流动有利影响对迁入区: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改善了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迁出区: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与外界的经济、社会交流;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迁入区:造成交通压力,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迁出区:部分人才流失能源开发有利影响发挥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开矿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地下水资源,部分地区地面下陷;煤炭发电会导致大气污染(2)意义类题目答题模板问题答题方向和角度组织答案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了综合利用率农产品综合产业链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拓展了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生态农业园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餐饮、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使用沼气能源,植被破坏少;使用有机肥料,绿色优质;果草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生物燃料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延长农产品的生产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就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业发展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废弃物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工业集聚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生态工业园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工业“三废”排放,改善环境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区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能源主要侧重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节约非可再生能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交通建设线路本身、沿线地区交通运输本身意义:激活(完善)铁路网,缓解交通运输紧张情况。经济意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和对外开放;有利于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交流,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社会意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和文化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经济、社会、生态经济角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角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生态角度: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生态问题治理以水土流失为例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比较、探讨类题目(1)常见比较类题目答题模板比较对象答题角度和方向河流水文特征水位、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汛期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落差、河道曲直情况、支流、水系形状(扇形、树枝状等)气候气温年均温、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气温高低的月份分配降水季节分配、总量、变率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资源资源问题多少(是否短缺)、开发情况(是否破坏)、发展趋势(是否面临枯竭)、治理措施农业春、冬小麦的地区分布春小麦种在冬季很冷的地方,因为冬季太冷,小麦在冬季会被冻死,所以在开春后才播种;冬小麦则种在冬季稍暖的地方,秋末播种,夏季收获。一般来说,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地区种植冬小麦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区域区域特征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资源)、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环境问题)南极洲与北冰洋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德国鲁尔工业区与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存在问题、整治措施巴西圣保罗与印度加尔各答气候类型、矿产资源、工农业特点(2)常见探讨类题目答题模板问题赞同理由反对理由是否赞成在某区域大力发展某农作物种植自然条件好(如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适合某农作物生长);社会经济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国家政策支持等)当地自然条件不利(如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土壤贫瘠等,大力发展会加剧水源短缺);社会经济条件差(距市场较远,与另一地竞争处于劣势等)社会意义:能够增加就业,有利于摆脱贫困,促进民族团结等。经济意义: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生态方面:若是外来物种,容易导致生物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等有人建议在某地引进某种外来物种,是否可行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相似性;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经济效益高,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消费市场广阔等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种植经验不足;加工技术较落后;破坏生态环境;外来物种入侵,可能给当地物种带来灭顶之灾,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是否赞同某地发展或引进某种工业有利的自然条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等)。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充足,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国际市场广阔,技术力量强,国家政策支持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如水资源、能源资源不足);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较远,技术水平低,该工业附加值较低等)经济意义:发展某工业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意义:可以拉动就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生态方面:发展某工业会导致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是否赞成在某河段建水电站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当地缺乏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水能开发程度低;该河段距离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较近;能源需求量较大;可有效扶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该处人口稀少,库区淹没范围小,移民数量少在该河段修建水电站会破坏生态环境;可利用当地丰富的地热能和太阳能替代水能;距经济中心远,输电投资大;当地经济落后,耗电量不大;修建水电站的环境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大坝阻断河道,切断鱼类的洄游线路,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是否赞成某区域发展风力发电风力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风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好;技术相对成熟;当地资金雄厚;国家政策支持等风力资源有间歇性,发电量不稳定;占地面积大;破坏生态环境有人提出在某地附近建核电站,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常规能源缺乏;经济发达,人口集中,能源需求量大;核电地区适应性强,安全高效等;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核电能量巨大,环境污染小以轻工业为主(或人口少),耗能相对较少;附近有梯级开发的水电供应;核电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