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4年,后周太师冯道重病垂危,将不...
公元954年,后周太师冯道重病垂危,将不久于人世。临死前,他抓紧儿子的手,询问道:“我生逢乱世,历经四朝,做官四十年而不倒,你可知是因为什么?”儿子止住哭泣摇摇头,急忙侧耳倾听。
冯道语重心长道:“游历四方时,我路过地势险要的地方,担心马匹失足,都会紧紧抓住缰绳。但到了平坦大陆,就不再抓牢,结果就被马掀翻在地!这些虽然是小事,但也能说明大道理。你可懂?”
儿子答道:“儿子明白,父亲是想说:人生在世,当以谨慎为务!”说罢,冯道一直默默无语,儿子急忙抬头看去,这才发现一生传奇的父亲已经含笑逝去……
冯道是何人?此人乃是五代十国的名臣,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侍奉过唐庄宗、明宗、慜帝、末帝,晋高祖、出帝,后汉高祖、隐帝,周太祖、世宗十位皇帝。曾三入中书省,六任宰相。
为官四十多年,几度处权力巅峰而不倒,就算政权和皇帝轮流更替,冯道也能一路官运亨通,不但活着位极人臣,死了也被追封为瀛王。
如果历史上如何明哲保身是一个考题,那么冯道就是得到满分的考生。冯道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事四朝,相六帝呢?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说话圆滑。《智囊》记载,冯道“临难不赴,遇事依违两可,无所操决,唯以圆滑应付为能事”。
侍奉后晋皇帝石敬瑭时,石敬瑭曾问他用兵之道。冯道说:“陛下历尽艰辛,创成大业,英明神武天下无人不知。行军打仗,您一定要自己决断。臣本是书生,在您麾下哪敢妄言。”
冯道不懂用兵,但这一番话说得石敬瑭龙颜大悦,不仅没有让人不满,反而让人欣赏。可见说话水平之高。
第二,做事灵活。冯道从来不看重什么家国大义,尤其在五代这种政权很普遍的时期,冯道总能十分自然地灵活转变,投靠实力最强的掌权者,并且尽可能表现出自己愿意合作的友善。
公元933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病逝,愍帝即位,冯道担任宰相。当时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造反,愍帝落荒而逃。“常视其君犹如路人”的冯道,亲自带着百官迎接李从珂入城,拥立为皇帝,而自己则像往常一样担任宰相。
第三,做人有德。有一次,有人牵了一头驴进京城,驴头写着“冯道”两个大字。有司要惩罚,却被冯道拦下,冯道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也许是为驴找主人,没什么奇怪的!”肚量可见一斑。
冯道的性格十分宽厚,从来不结党营私,也不与人争权夺利。《智囊》记载,有一次冯道被任命为司空的高官,却被安排去打扫祭坛。干这种芝麻小事,很多人担心他会生气,冯道则笑着说:“打扫祭坛也是司空管的,我有什么好埋怨的?”
冯道的父亲去世后,冯道回乡丁忧,当时天气干旱,家乡百姓颗粒无收,冯道就自掏腰包,用自己的俸禄赈济灾民。并亲自上书朝廷,争取救灾物资。
辽国攻打后晋时,冯道见到被掳掠的汉族美女,立马私下出高价将她们赎身,然后隐藏在尼姑庵中,等战事结束,又一一将她们送回家。
《智囊》有句话,“愚者常争难避祸,智者辞让不失福”。
冯道就是这么一个智者。他可能算不上什么英雄,但他这一生经历这么多,一直都当着高官,无论这世道如何跌宕起伏,变化莫测,他总是能稳坐钓鱼台,并且还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誉。如果没有这种高超的智慧,是不可能办到的。
智慧是人间难得之物,而明朝鬼才冯梦龙写了一本绝世奇书,叫《智囊全集》,里面包含华夏5000年1238个人物3000则故事,更难得有趣有料,读之爱不释手。
康熙雍正枕边常备,名臣曾国藩李鸿章随身携带,就是想汲取其中的智慧。推荐这套经典《智囊》,文白对照,一套6本,1000多页,秒杀价仅38元,平均一本才6.3元哦!
为人处世还得向古人学习!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或者横幅了解。正版保证,七天包退,可放心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