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见过萤火虫
Netflix里面是这样介绍的,Rebellious, irreverent wunderkind Gülseren navigates loneliness, love and loss against the current of political turmoil and social change. 叛逆,顽固的神童居尔斯仁(Gülseren)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潮流中度过了孤独,爱与失落。
父亲对她的爱,既是非常温暖的,但也助长了她内心的骄傲。退学这样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父亲居然笑着就过去了。当然,如果你成年了,退学或者继续读下去,是你的选择,父母是旁观者。但是在小时候,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尊重长辈,哪怕是你不喜欢的人,是人生必须的一门课。在被校长勒令退学的情况下,父亲还给她钱冰淇淋吃,我只能心里笑笑,她现在是开心了,要吃的苦还在后面呢。后来别人来相亲的时候,她可以自毁形象,把自己说成是结过两次婚的人,有很多前任,还拍过裸照,把亲妈气得病了一周,这和她父亲的溺爱不无关系。这个时候,大家都还当她任性,父亲还能为她撑起一片天,一切都似乎没什么关系。但是以后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在相亲的人走后,父女两人谈心,父亲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如果你没有那么叛逆,你就可以活得随心所欲。
电影里面有许多对白,语言都是精心打磨的,这种打磨不是辞藻的修饰,而是思想的深刻。她的叔叔是热情洋溢的革命派,几次入狱,最后流亡斯德哥尔摩,在下雪的北国。她作为一个讲述者,含着泪水说道,一个流亡者,甚至会思念起母国的监狱。我内心有一丝柔软被触动到,想起去斯德哥尔摩的那几天,天气特别冷,天空始终阴沉沉的,太阳始终没有出来过。想必流亡者的家乡,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不会那么冷,他想起那个水汽氤氲的大澡堂,这其中的反差只有自己才能切身体验吧。所以,伤感到极点,哪怕是监狱都变得可爱起来了,至少还可以说一说家乡的语言,会有一种久违的记忆浮上心头。可是那种感觉,又能和谁去诉说呢。
她的父亲说,知识分子在我们这个国家总是受到惩罚,我们崇尚严肃。我们遇到有趣或者快乐的事情都会毁了他们。这句话说的真是精辟啊,反观自己的国家,也是这样的。我们经常看到美国的总统总是说着一些感觉非常不正经的话,只要闭上眼睛,事情就会过去。这哪里是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能随便说的,就会觉得有点天真幼稚。看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基本上板着个脸,难得有笑容,我会觉得憋着难受。追求欢乐和喜悦是人的天性,可是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都强调忍耐和克制,压抑自己。这样做本身也有它的道理,可是也正如她的父亲所评价的一样,由此错过了很多快乐的事情。人生哪里有那么多宏大的命题,可能今天一顿美食就很伟大,不平凡。所谓的苦尽甘来大多是文笔灿烂,或者虚荣心在做怪,自命不凡。
最后回到主题,你可曾见过萤火虫,灯光虽然能发光,但是萤火虫是能够照亮人生道路的。这句话比喻意义很重,萤火虫可以理解为人生的道路,也可以是人生的归宿。前者侧重于过程,后者侧重于结果。对于中国人来讲,这种感觉就像根一样,树要扎根于土壤才能枝繁叶茂,根就像人的家一样,有了根,才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才能将心安放。但是这个具体是什么,因人而异。我们在理解自己都很难的情况下,更别说理解别人了。而且人天生的惰性又在阻碍着我们前进,我们困惑久了,慢慢也就习惯了,适应了。
我问我自己,你可曾见过萤火虫。我想说,我见过,但是它飞走了。我想,我应该学会接受吧,妥协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虚伪也是人成年重要的一课。不仅要你学会虚伪,而且要接受别人的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