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7号-上海徒步第73回 老城厢寻年味徒步
前言
老城厢是上海历史的发祥地。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县始成立,成为上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代嘉靖年间,海患渐起,为抵御倭寇,上海开始修筑起城墙,周长9华里。城墙内的区域称为“城”,城墙外人口稠密,有一定经济活动的区域称为“厢”,城厢,老城厢的历史即由此开始。
己亥新春,我们的徒步活动又开始了。按传统习惯,还没出新年,我们以寻找老城厢年味作为本次徒步的主题。
合影
本次徒步活动共有近30位伙伴参加。首先贴合影。
徒步路线
本次徒步从大世界地铁站开始,至豫园结束,全程约3.1km,沿途行走、拍照、解说共计耗时约3小时。
主要景点介绍
1. 四明公所遗址
四明公所又称宁波会馆,1797年-1803年间,浙江宁波商人在上海建立的同乡会,占地30多亩,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其中建砖木结构的硬山顶房屋20间作寄柩用、余后作义冢之地。以后又建歇山顶正殿五楹及硬山顶廊庑多间,供奉关帝等用。清同治十三年(1874)法租界公董局以筑路为由,强迫公所迁让冢地。而引起在沪的宁波人的罢工罢市的抗议,最终由黄金荣、虞洽卿等出面协调与法国人达成协议,保留了同乡会。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复古的牌坊,立于原上海县城之外。
2. 大境阁
前已述及,上海城墙始筑于明代嘉靖年间,到万历年间,倭寇平定,上海城墙的四座箭台上建起了四座殿台楼阁,即大境台大境阁、振武台真武庙、制胜台观音阁和万军台丹凤楼。大境阁供奉关圣帝君、财神赵公明和月老。到了民国元年(1912年),为城市扩建的需要,上海城墙被拆毁。大境路的这一段城墙由于毗邻大境阁而幸存了下来,成为一处了解上海历史的景观。
1992年开始,南市区人民政府经三年的努力,动迁居民31户,单位9个,耗资900万元,将这段古城墙和大境阁按原样修复开放,供游人参观游览。
3. 海上白云观
说起白云观,很多人会想到北京白云观。大境路大境阁旁,也有一处白云观,一般被称为“海上白云观”,全真教龙门派宝刹,为上海道观之首。海上白云观始建于1882年,原址在西林后路,后因市政动迁搬到大境路现址。
白云观现为上海市道教协会和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所在地,观内有道教学校,常年有学生学习。
现保存部分建筑:灵宫殿、灵宵金殿、老君堂、雷祖殿等,其现存的七尊明代铜像,为全国其他道观所未见。现白云观的镇观之宝明版《道藏》经已移至上海图书馆珍藏。
4. 小桃园清真寺
始建于1917年,由金子云先生出资1.2万余银元购买占地2.4亩的花园住宅,捐作清真寺。
小桃园清真寺是一座四座园顶的具有西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1919-1948年为中国穆斯林海路赴麦加朝觐的集散地。1953年和1978年两次整修。
这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宗教建筑,远远看去,四座阿拉伯式圆形拱顶,凸显了和周围的不同,带着浓烈异域色彩的美,值得我们去看。
5. 上海老街
上海老街,即方浜中路,西起河南南路,东至人民路段,全长825米,由西到东的建筑风格和业态布局展示了老上海从明清向民国直至西洋文化涌入时期的一段历史文化的演变。路口的牌坊为汪道涵题词。牌坊两侧蹲着两只仿故宫太和殿的铜狮子。
从小在这里长大的领队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这条街上的建筑都是后来新建的仿古建筑,商店大多是从其他地方迁建的,有些老字号原址不在这里。
不过两边保留街名,尚未动迁的民居,还有古戏台等,还是保留着清末民初的格局。
6. 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
在上海人所说的城隍庙,是指城隍庙地区,包括:城隍殿、三官殿、古戏台等寺庙建筑,豫园商城、福佑路小商品市场等商业设施,湖心亭、九曲桥、豫园等园林建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是春节期间上海最具影响力的迎新民俗文化活动,豫园也因此成为沪上年味最浓的地方之一。
上海徒步光影shtubu—你,真的很有品位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