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溯源】羊欣在书法 上做出了什么贡献?
艺术精品课堂/
羊欣(370 442年),字敬元,泰山南城(今山东平邑)人。他是南朝宋著名的书法家。羊氏一族在泰山属于名门望族,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人物,例如羊续、羊曼、羊绣、羊秘、羊祜等,《晋书. 羊祜传》对其家族的评价为“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羊欣是羊祜的伯父羊秘的后代,后来其随家族南渡以后,曾在晋、宋两朝为官,官至中散大夫、义兴太守。
羊欣的书法受王献之的影响很大,因为他是王献之的外甥,曾经与邱道护一同受到王献之笔法的亲传,其与王羲之的关系是比较亲密的,在南朝宋虞和的《论书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子敬为吴兴,羊欣父不疑为乌程令,欣年十五、六,书已有意,为子敬所知。子敬往县,人欣斋,欣衣白新绢昼眠,子敬因书其裙幅及带。欣觉,欢乐,遂宝之。”在王献之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羊欣的手笔,其字体风格为风神怯而瘦。他是王氏书风的优秀继承者。
羊欣善于书法,家庭的影响十分重要,羊氏家族世代都擅长书法。北魏王情在《古今文字志目》一书著录的书法家中就有羊忱、羊固,而羊欣的名声要更加显著。他在隶书、行书、草书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艺术造诣。
在唐代的书评中,人们认为他是继“二王”之后的又一个书法大家。他的隶书技法尤其突出,在王献之之后,可以说是无人能及,当时的人们曾经用“买王得羊,不失所望”来形容其技艺的高超,可与王献之比肩。
虽然也有很多人对于羊欣的书法并不是很赞同,说他的书法如大家婢为夫人,徒有其地位,其实并非如此,但是这样的评价并不能影响羊欣是王氏书法的得力传人。
尽管他书法技艺十分高超,但只是一味地进行摹仿,在学习时只是学到王氏书法的皮毛,并不能深入到筋骨之中,所以终究不能拓宽自己的思路,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因此羊欣只是一个临摹的高手,始终没有摆脱“二王”的书风影响,在艺术个性上并不突出,他的作品也不是十分出彩、不能算作是上乘之作。
羊欣传世的书迹并不是很多,草书作品(笔精帖》被收入到《淳化阁帖》当中。同时,有人认为《曹娥碑》也出自羊欣的手笔,在宋代,其碑刻作品有《爨龙颜碑》,该碑采用的字体为楷书,方笔,稍微带有一些隶意存在。清代的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价其为“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后世之人将该碑刻作品与《爨宝子碑》合称为“双爨”,认为它们都出自羊欣的手笔。
除了书法家的身份以外,羊欣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史家,最早的书法家评传《古来能书名人录》就是羊欣编著的。该书记录的书法家从秦到晋代其有69人分别对他们的籍贯、师承以及各自擅长的书体进行叙述,对书史颇有研究。
在书中,羊欣对于王氏的书法进行了大力的夸赞,称王羲之“博精群法,持善草隶”,“善隶草,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可见其对王氏的推崇。这些评论都十分准确中肯,体现了羊欣对于书法评论有着十分深刻的见解,同时也反映出了他对于书法艺术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艺术|文化|品牌|视觉|分享
@画家的朋友圈2021
谢谢阅读!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