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聚“真武宫”
道教起源于中国,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的国粹,近年提倡的“道德文化”,其核心就是来自于“道教”,我们国家的领导在很多场所都多次提到中国的“道”,因为这是真真正正的“本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传承,得到了世界很多国家及宗教界的认可。
一、西蜀广成坛传人——杨三善道长
杨三善道长是四川金堂县“真多观”的当家人,也是金堂县道教协会的会长,是道教正一天师派科仪斋醮大师,是四川道教内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是广成坛传人,有着传承的法脉,修行好,功夫高。
过去多次听说过杨道长的名字,只是闻其声未见其人。他给大家讲课的时候,知识渊博,语言丰富,声音响亮,口若莲花,滔滔不绝,对道教文化的了解,非一般人所能相比。他在谈到道教文化的时候,很客观的告诉大家,道教来自于古代的中国,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国的国粹,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至今有一套完整、科学的实践和理论体系,在礼仪、科仪、修行等方面的文化严谨规范,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讲,中国的文化实际起源于道教文化,所以我们要把道教文化发扬光大。
杨道长日常事务十分繁忙,在培训班开班后的几天,他抓紧时间为大家讲课,而后又去处理其他的日常事务,之后又驱车几百里赶到“真武宫”,继续他的讲课。他娴熟地掌握了广成韵的韵律、技能、技法,严谨地传承了传统的斋醮科仪。他在为大家演示道教科仪的时候,动作熟练,庄严虔诚,步履沉稳,节奏分明,声音洪亮,音准精确,唱腔优美,特别是对器乐的运用,随手拈来,得心应手,技法多变,技艺高超,让人望尘莫及。他在为大家演示技法的时候,多种器乐并用,唱腔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
杨道长的亲临讲课,为这次科仪的培训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二、传承“真道”的年轻老师
杨道长在从事道教文化研究的日子里,培养了很多学生,这些学生基础扎实,功底深厚,这次讲授专业课程的,是他的三个学生,虽然他们几个年纪小,但对斋醮科仪的掌握和运用,令人羡慕。
方山妙道长十三岁开始学道,至今已有十四年的时间,对斋醮科仪的掌握,特别是运用上的熟练程度,令人惊叹。今年3月底在“读书台道观”的到道武文化节上,我真正见识到了他深厚的功底,他一个人可以同时操作四种器乐,有板有眼,节奏分明,轻重缓急都在他熟练的掌控之中。他不太爱说话,但是一旦你有问题请教,他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要你爱学,他会毫无保留的将他掌握的道教知识传授给你。
何明焂道长是学习音乐出身,所以对音律的掌握得心应手。他琵琶技能熟练,技巧精湛,在讲课时,总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从基本的乐谱讲起,比较系统地讲授经韵的知识。他长相文雅,一副书生之气,在文气的背后,又有着深厚的道教功底。
但承宇道长白皙清秀,眼睛中总是透露出一种灵气。他在讲课时,总是很好地把握课程的进度,张弛有度,进展适度,非常受学员的欢迎。
杨道长这三位得意的门生,严格按照课程进行授课,很好地把握着课程的进度,充分显示了正一派后继有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有些年长的学究们,总担心中国的“道教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流逝,只要到西武当“真武宫”的斋醮科仪培训班上来体验一下,这种担心就会完全消除。
三、周到的后勤保障
这次在西武当“真武宫”的培训,四川省道教协会非常重视,对培训的过程十分关注,特别是“真武宫”的当家人张罗玉(张绍国)道长,更是投入了相当的人力和物力。一个月的培训,每人仅收了1200元的费用,而且管吃管住,虽然有些学员住在大房间中,但房间里干净卫生,装有空调,洗澡的热水也随时保证供应,饭菜每顿至少都是四菜一汤,每天的早餐都有煮好的鸡蛋。由于学员来自于全国各地,南北方人都有,所以每顿饭的主食都有米饭和馒头,有时还有面条。
周三开道长喜眉善目,性格耿直,身体魁梧,声音洪亮,一口京腔。他全面负责此次的培训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关注着培训中的每一个细节,只要发现问题,就会立刻安排处理,绝不会拖延到第二天。我住的房间里空调不运转,他听说后,立即安排进行维修,并且要求不能拖到第二天。每天的培训课,他都会轮流到每一个班听讲,发现教学中出现细节上的疏漏,就会当即提出,要求及时修正。
张罗坤道长负责此次培训的后勤保障工作,她总是积极参与各种与培训相关的工作,在食堂,就可以常常看到她的身影,不是帮助做这个,就是忙着做那个,那种热情,确实让人钦佩。
史三护道长是“真武宫”的办公室主任,在这次的培训中,负责教学资料的准备工作,可实际上他总是忙前忙后,处理着道观的各种事务,在听课的时候,常常被各种事情打扰,处理完工作上的事情,就又回到课堂上。由于参加这次培训的人比较多,他把自己的住房都腾出来让学员住,自己则住在一个条件比较差的房间。
我在“真武宫”的短短一周时间,真正体验到了在“大千世界”上不曾见到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