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特别看重这宝贝孙子,倍加呵护,打出生的第一刻起,孩子喝的水全都是“没有污染”的纯净水,吃的、用的就不必描述了。6年后,孩子突然患了不治之症(记不得当时报道的症状了),去医院检查却没有明确的结果,孩子“无疾而终”。科学在发展,人类测量水平不断提高。你看那些化验单就知道,一个血液检查,可以有上百个项目。然而,这些涵盖了血液里的一切吗?并没有!一些更少的微量元素,目前尚无能力测定,但它们说不定跟生命活动关联非常密切,缺之不可。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可迷信于科学。(当下很多骗术,正是打着科学的幌子搞起来的)信奉科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结果被诸多“科学研究发现……”吓得乱了生活方寸,是得是失?“老师,孩子喜欢表扬,请您多关注他的优点,上课多提问我们家孩子。”要求提得非常正当、合理——教育需要发现孩子优势、鼓励他努力发展自己优势。“老师,今天我跟您说的这些(孩子的隐私、历史、以及在家不太好的表现等),千万不要跟孩子说哈。”“老师,孩子说您对他(她)可好了,孩子最爱听您跟他说话。”以此 “循循善诱”地引导老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比老师的教育技巧都高明得多,真是煞费苦心,难为家长们了。教育具有农业属性,孩子长大需要各种鼓励与鞭策,正如植物成长既需要阳光雨露,也许还需要一些风霜雪雨,否则它的生命根基不扎实。挫折教育、吃苦教育,我认为并不需要去刻意制造挫折、制造“苦”,顺其自然,让孩子接触真实的世界、在实际生活中理解世界、接受现实、适应生活,就是非常好的教育。说到批评孩子,“孩子还小,我怕他(她)……”怕字当头,批评是不可能的了。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的生长发育,除了身体的,还有心理的。那些打小被“包在棉花里养大”的孩子,一听到批评就拉下脸来,甚至你表扬别人,如果没有表扬他(她),就在一边撇嘴、撅嘴。近年来,因为孩子被老师批评,家长找到学校告状的事例,屡见不鲜。“我们家孩子打小就没受过一丁点儿委屈。”言外之意,我家的孩子受不得批评。
被表扬、赞赏,心情愉悦,做事效率就高。人人皆希望被关注、被肯定、被赞赏,而不是被说、被批评。要不咋会有“忠言逆耳”的古训呢?
可是,你需要一定的成本——你得不断努力、积极向上,自己创造出值得别人肯定、赞赏的成就啊。“**同学今天没有迟到”,有时也是肯定和鼓励,但能天天以这样的理由表扬吗?这跟表扬某官僚“他没有收受红包”“他没有贪污腐化”不是一样的吗?本来该你干的事,你干了,而且干得不错,是应当应分的。从事学校教育工作是需要资格的,得持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也就是说,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教育孩子,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学校、不同情境下,教师都是有具体策略和专业技术手段的。请问,您去医院看病需要手术,您能指挥医生从哪里下刀吗?还有与之相关联的一种情形。那就是,我们家孩子要“出人头地”,事事争先,在同伴里“保持优势”。追求完美,也许是人人内心深处的愿望。无论孩子本人,还是孩子的家长,抑或是孩子的老师。设定一个超乎自己潜能的目标,即使100%努力,就可以做到完美吗?很久以前,为劝大家搞好教育,有教育家编写了“动物运动会”的讽刺故事,让大象跟猴子比爬树……所以,李希贵校长告诉我们说,“要教我们的孩子学会输”。一个人,找到自己的长处,努力发展,并且自己对此过程乐此不疲、对于结果感到满意,也许就应该算是完美了。跟别人比的什么劲?今天、你在这个小群体里领先了,你敢保证明天、在另一个更大的群体里,依然鹤立鸡群、卓尔不凡吗?所以,你在目前的群体里,要做的是合作共进,不是比个高低上下。用排名的办法、刺激学生的虚荣心,是当代中国学校由来已久的恶劣“教育”举措之一。把孩子先天具有的对待学习的兴趣,通过一次次排名、比对打压下去,只剩下了跟同伴一较高下、拼个你死我活,这是怎样一种恶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