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看似厉害的人都是怎么分析问题的?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这个世上没有天生就很厉害的人,只是他们独特的思考方式造就了他们的“厉害”。我们要认识到他们是如何分析问题的?

为什么你会被工作的各种琐事忙得团团转?

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还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其实,相比较分析这些问题来说,首先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李在一家情感心理咨询公司上班,任新媒体部视频剪辑。他们公司主要是通过线下宣传和线上广告投放来吸引咨询者,公司规模较小,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

小李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按照组长提供的视频资料二次剪辑整理,然后按量提交。

下面是他和组长的对话:

组长:小李啊,你最近剪辑的这些视频,后台的数据我看过了,成长好像有点停滞。

小李:是吗?可是,播放量不是越来越高了吗?

组长:不过,成长率似乎减缓了下来……比我们原定的计划低了很多。

小李:哦,好像是这个样子。

在这个对话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小李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发现成长率的变化,不管是播放量的变化还是其他因素的变化,发现问题最关键的点是对变化要足够敏感。

为什么现代社会,我们普遍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从学生时代开始,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提供已知条件给我们的,而那些所谓的优秀学生,也不过是能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效解决罢了。

而问题的矛盾点就在于:在实际工作里,很少有主管会像教师布置作业一样来对待下属。

其实不管问题是自我发现还是他人提供,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需要拟定解决策略并付诸行动去解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时刻存在着各种待解决的问题,比如:

“晚饭要吃什么?“

“我想购买一辆新型的车子”

很明显,买一辆车子的问题更难以解决,他的困难点在于,理想状况设定得太高,有些人可能还没努力就开始放弃了,但是设定得太低,则又无法发出挑战的激情。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把晚饭要吃什么当作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所以,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一书中指出,问题的本质就是:期待的状况和现状之间的落差。落差越大,问题越严重。

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导致问题的产生无非就两个因素,要么是你的目标(期待的状况),要么就是你的现状,唯有消除两者之间的差距,才能解决问题。

那么该如何具体分析这两个因素呢?

分析

首先,判断你的目标是否合理。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要去旅游;我要学会一门乐器;我要减肥。这些目标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空泛,一点也不具体。

旅游是要去什么地方?国内还是国外?怎么才算学会一门乐器?会弹一首曲子还是考个什么证书?减肥减到多少才算成功?

如果缺乏一个可检验的标准,那你压根就无法衡量目标的是否完成,是完成了60%还是30%?在提出这个目标时,就已经注定了问题是无法被解决的。

衡量一个目标是否合理,可以从SMART原则的五个方面逐一分析,它包含:具体性、可衡量性、可达到的、相关性、有时间限制的。

最后,分析现状。

这个我们可以通过反问法来分析,不断追问现状的背后原因。

“你为什么那么胖?”

“我原来不胖的,只是最近晚上吃得多而已?”

“为什么晚上要吃那么多?”

“因为可以点外卖,可以送到我手里。”

“为什么要点外卖?”

“因为半夜睡不着,就想要吃东西。”

原来是因为睡不到这个因素导致了你的肥胖。接下来,你可能会调整自己作息时间,让自己好早早入睡。

不难发现,只要发现了更深层次的点,也就明白了自己的现状是否可以改变。如果现状可以改变,目标的设定又比较合理,那问题也终将会被解决。

最后,我们可以把分析问题的过程归纳为以下几点:

·分析问题的前提:拥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共通点:需要拟定解决策略并付诸行动去解决。

·问题的本质:期待的状况和现状之间的落差。

·解决问题的条件:合理的目标+可改造的现状。

看似厉害的人都是怎么分析问题的?总结下来是四个过程,通过这些过程,他们可以得到比常人更准确的结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Madrid, H. P. (2020). Leader Affective Presence and Feedback in Team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