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都说能力比学历重要,但高学历人才求职还是明显更有竞争力?

特别感谢两位读者的高水准讨论,启发我又思考了很多。

两位的观点我都特别同意。

分歧点只在于他们对工作关注的重点不同。

如果在职场的话,一位可能更适合做研发类岗位,一位更适合偏市场类、管理类岗位,而且在各自领域都会做得相当出色。

今天我就从两位的讨论,进一步说明:

为什么人人都说能力比学历更重要,但最终在人才市场上,高学历的人还是明显更有竞争力?

图片来自电视剧《花繁叶茂》

01

一个事实是,人的工作能力是很难评估并

量化出来的

我是做HR的,虽然不是理工科出身,对精确性的追求也没有那么执着,但依然常常会很困扰:

要有一个令所有人(包括自己)信服的关于人才能力的评估结果,实在是太难了。

理工科的同学们,你们想一想:

假如在你们的领域,要判断、评估一件事并最终得出结论,仅仅通过可能30分钟不到的时间,找人聊一聊就下判断,你们会不会觉得:这简直是疯了?

但是,在公司里,对人才的判断和评估,常常不就是这样么?

图片来自电影《?》,知道的请提示

我们投递简历应聘心仪的岗位,HR或者用人部门领导通过一两页的书面文字,就决定要不要约我们过去聊聊;

见面后,两个完全陌生的人,你问我答、或者我问你答,相互之间保持着最大限度的客气和伪装。

几个回合之后,总时间可能还不到30分钟,对面的面试官就要做出我们能否通过面试的判断。

面试官们可以说:我阅人无数,看人很少走眼;

HR们也可以说:我们配合一系列的笔试等测评方法,力求提升人才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但要用理工科的标准来衡量,这都太不可靠了。

图片来自电视剧《欢乐颂》

各公司在招聘时,会那么在意求职者的工作经验,不仅仅在于有经验容易上手,还在于过去能够预测未来

如果过去做出过一些成功的项目、不错的业绩,那就可以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结果,来侧面验证求职者拥有出色的工作能力。

招聘单位的名校情结、高学历崇拜,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应届生没有成功的工作经验可参考,所以就参考他们过往成功的学习经验。

图片来自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02

公司青睐高学历人才,说到底还是概率

问题

前面我们说,没有办法严格地用量化标准来评估人才的工作能力,这一直都是企业的难题之一。

所以企业的一致选择是:用过去来预测未来。

过往工作上的成就、学习上的成就是实实在在的,看起来远比所谓的工作能力来得更有说服力。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相对而言,确实性价比高。

因为有过成事经验的、尤其是多次成事经验的,下一次还能继续成事的可能性更大。

高学历的人才,就是在一次次考试中,一直拥有成事经验的人。

图片来自电视剧《欢乐颂》

如果对人才能力的评估没有那么可靠,那唯一可靠的,就是招聘有更大可能性能成事的人。

这是对概率的理性选择。

所有公司的老板都懂得这个道理。

既然如此,那上一篇文章评论里,网友提到的“很多企业往往更愿意把重要的岗位留给一些学历不是很高的人”又如何解释呢?

我承认可能的确有这样的公司,但原因可能是这样两点:

第一,公司做出这样的选择,本质上还是“咖位”不够,综合权衡下的权宜之举。

“咖位”够的单位,根本就不用担心高学历的员工觉得屈才,说不干就不干了:

前些年东北有些地方,硕士生为了编制去做清洁工的新闻就是最好的说明。

只要单位有自信能够提供员工想要的东西,是没有那么怕员工离职的。

图片来自电影《年轻气盛》

华为也一样,这么多年来,一直强调的都是所有人都得下一线,不管什么学历什么背景,只有在一线、最艰苦的地方锻炼过,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是基于公司管理理念的做法,其实也因为制定政策的人知道,离开了华为,员工也没有太多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第二个可能原因,这是用人部门领导个人的用人理念,并非公司所提倡。

以前做招聘时就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集团整体的招聘要求有非常明确的学历划分:

什么类型的岗位必须满足什么样的学历条件。

但到具体执行时,各用人部门领导都有他自己的理念和想法,总是会想方设法试图打破规则。

图片来自电影《吉野理发之家》

03

为什么高学历的人也更倾向于选择高招聘

要求的公司

公司为什么一致想要招聘更高学历背景的员工,我们已经讲清楚了。

但工作毕竟是一个双向选择,如果只有公司单方面有这个偏好,仍然不会形成目前这个局面。

那高学历的人,为什么绝大多数也会主动选择那些招聘要求奇高的公司呢?

毕竟就像有个段子说的那样:

当年那些要学历没学历的人进不了外企,只好去了阿里,结果,后来就成了千万富翁。

而那些凭借良好教育背景进了外企的,也没多少真的年薪百万。

图片来自电影《商海通牒》

段子只是段子。我们要知道,1999年全国注册成立的公司可能有几百万家,但阿里巴巴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企业选择员工时,要用过去预测未来,找那些已经有事实业绩证明能成事的员工。

求职者选择公司时也同理。

有底气开出高要求招聘条件的公司,也必须匹配能吸引对应人才的待遇。

这些条件对求职者来说,是实实在在、伸手就能够得着的利益。

断然没有拒绝这个选择,而去跟一个素味平生的老板实现他个人事业梦想的道理。

所以,当初那些选择了外企而看不上BAT的优秀毕业生并没有错,他们只不过做了一个再理智不过的选择。

图片来自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大公司选择名校毕业生,说到底,就是在此时此地,都拥有选择权的两方的一种强强联合。

请注意,我说的是“此时此地”。

至于故事后来的发展和走向,就是这个世界运行法则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我们普通人持续努力的希望。

因为,不管我们过去的学历如何、工作经验如何,现在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我们自己,和我们背后的小小公司,也都有可能成长到一个原来不敢想象的高度。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有机会有条件可以获得更好教育的,就努力争取,不要轻易放弃;

如我这般没有条件和机会的,也不用泄气,持续努力,长板够长,也就没人在意我们的短板了。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