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漫行话潍坊:潍县集中营(乐道院)
在我们美丽的潍坊有一座近百年建筑,当年侵华日军在这里关押了两千多名欧美人士,他们在1945年8月17日才得以释放,这座建筑名字叫做潍县集中营(乐道院)。让我们紧随【千里漫行话潍坊】脚步,一起去看一看,走进这座充满历史沧桑见证日军罪行的潍县集中营。
潍县集中营纪念馆(乐道院)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虞河南岸,在市人民医院西北方向,为清末民国时期的建筑群,现存房屋七座,分别位于广文中学和人民医院的院内,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
这次活动邀请了潍坊文史专家邓华老师和原人民医院院长夏宝枢老先生为我们做了乐道院的详细讲解。在他们的介绍下,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争年代,笼罩在战火之中的潍县乐道院,不幸被侵华日军看中,打算开辟成一座扣押在华欧美人士的集中营。
清朝末,西方基督教会在这里设立教堂、学校和医院,1900年被当地反洋教义和团焚毁,后来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利用庚子赔款重建扩建,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在此建立关押欧美等国侨民的集中营,关押了大约2000多名欧美人士,包括300名儿童,关押名人有美国原任驻华大使恒安石,华北神学院院长赫士博士,英国著名奥运会400米短跑冠军埃里克利迪尔等。
邓华老师讲,乐道院是美国传教士狄乐播创办的,当初取这名的寓意是乐意传播道理的意思,使得基督教的救恩福音传开。狄乐播万万没想到,一个传播福音的地方,竟然成了日寇作恶的地方。为了传福音,传教士们在这里兴建了医院(现在的人民医院前身)和学校(现在的广文中学前身),他们是这样想的: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可以在身体健康方面给人们带来方便;学校是接受教育的地方,可以在思想品德方面给人带来改观。
集中营的人士曾经得到当地农民和抗日部队的极大同情和帮助,当集中营物资匮乏的时候,当地农民偷偷为他们运送实物,为他们暗送信件,还帮助恒安石和英国人狄兰成功逃脱,帮助集中营发多数人幸运度过那个囚禁岁月,直到1945年8月17日被释放。
夏宝枢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了,依然坚持长时间站立,给我们详细讲了乐道院过去那段难以回首的历史,让我们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和"国强则民强"的道理。通过观看集中营纪录片,得知当年烟台芝罘学校校长是传教士戴德生的儿子,校长和儿子孙子孙女都被日军从烟台带到潍县集中营关押起来,一起关押的还有芝罘学校其他师生,校长孙女当年只有十岁,后来成了美国有名的议会议员,她的名字叫戴爱美。
作为二战时期中国境内最大的一座外侨集中营,其蕴含重大的政治、文化、历史价值,自然不必多说。在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潍县集中营解放60周年之际,潍坊市政府拨专款200多万元,对潍县集中营(乐道院)进行了全面的维护修缮,并作为潍坊市级重点文物给予依法保护,在2013年,潍县集中营(乐道院)成为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万恶的日军关押这么多欧美人在这里,当地老百姓却和这些被囚外国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心地仁厚的老百姓多次帮助他们通风报信和外界取得联系,甚至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营救他们,比如说爬上高大的围墙,或者推着大粪车做掩护等等。后来被成功营救的美国人恒安石,在做了美国驻华大使之后,也不忘恩,多次来潍坊昌邑探望感谢当年舍身救出他的中国农民朋友。这也成为中外友谊的一段佳话了。
看到乐道院里墙上陈列照片时,得知牟光仪、张同俊、陈少敏等共产党员也曾待在乐道院,并以此为根据地,展开革命工作。在多方努力下,如今这座百年建筑潍县集中营(乐道院)保存完好,它不仅见证了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也促进了中外友谊的加深,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和增强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原创图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