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垣脾胃用药君臣佐使(再读《脾胃论》七)

如何确定各种药味的用量?用法?陈东垣在君臣佐使篇讲了一些原则:

《至真要大论》云:“有毒无毒,所治为主。”主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者为使。一法,力大者为君。凡药之所用,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气薄者,为阳中之阴,气厚者,为阳中之阳;味薄者,为阴中之阳,味厚者,为阴中之阴。辛、甘、淡中热者,为阳中之阳,辛、甘、淡中寒者,为阳中之阴;酸、苦、咸之寒者,为阴中之阴,酸、苦、咸之热者为阴中之阳。夫辛、甘、淡、酸、苦、咸,乃味之阴阳,又为地之阴阳也;温、凉、寒、热,乃气之阴阳,又为天之阴阳也。气味生成,而阴阳造化之存焉。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焉,主对治疗,由是而出。假令治表实,麻黄、葛根;表虚,桂枝、黄芪。里实,枳实、大黄;里虚,人参、芍药。热者,黄芩、黄连;寒者,干姜、附子之类为君。

这段主要说了李东垣如何确定诸药的关系,他提出两点,一是主病者为君,二是力大者为君。“主病者为君”,就是指治主证的药物,作为君药,一般是没有异议,但是“力大者为君”怎么理解呢?有人可能有异议,但是我认为一条与前者并没有区别,我一般当作是李东垣对君药的不同描述而已。主证就应该是花最大的力气去克服,所谓”力大者“作为君药应该没有问题。东垣在此章后续中有”附君药,分两最多”之辞倒是需要斟酌,历来争议比较多。

李东垣在这里说中药的四气主要指味的薄厚,而温凉寒热则指气之阴阳。现在医药分开,确实对中医来说是一大遗憾,本人对东垣中药四气味之厚薄亦无深体会,这是题外之话。辛、甘、淡、酸、苦、咸为味之阴阳。我们现在说,中药有四气五味,四气指温凉寒热,而五味有辛、甘、酸、苦、咸,淡属于甘,分别归于五脏。

这一段的最后一部分是背诵的基础内容,《中药学》里都有。东垣主要是补脾的思想,在治疗时讲究顾护脾胃,后面将学到他的方剂。临床用到的可以留言交流。不胜欣喜!

本文由张美莲医生发布,2021年1月7日。

(0)

相关推荐

  • 五脏特色“阴与藏"论气味,及免疫与阴阳特色。

    前言 五味之由来.起源性. 本文分四部分:1.起于五行特色.2.起于食用物.药用性及阴阳.厚薄性.3.五脏阴藏特色论食用气味,及免疫系统等与阴阳特色.4.饮食营养的基本法则. 内容 五味之由来,起源性 ...

  • 酸苦涌泄为阴

    ​酸苦涌泄为阴: 略懂<周易> 浅尝<金刚> 粗通<道德> 名家注解: 王冰: 唯气味 分阴阳 辛甘酸苦 复有阴阳 之殊气尔 辛散甘缓,发散为阳 酸收苦泄,涌泄为阴 ...

  • 《脾胃论》里己土本味为什么是咸,不是甘?

    考<东垣试效方·五方之正气味>云: "中央戊湿,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己土,其本味咸,其兼味辛甘酸苦,在人以脾应之."五味与五脏的对应与本篇同. 东垣 ...

  • 治脾圣药——再读《脾胃论》

    平胃散其实应该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只有四味药组成:厚朴.苍术.炙甘草.陈皮.大多数脾胃湿滞都可以用它加减治疗.们知道,脾喜润恶湿,因此可以说,大部分的脾胃问题都可用它来解决,是个基 ...

  • 治脾圣药——再读《脾胃论》(二十)

    平胃散其实应该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只有四味药组成:厚朴.苍术.炙甘草.陈皮.大多数脾胃湿滞都可以用它加减治疗.们知道,脾喜润恶湿,因此可以说,大部分的脾胃问题都可用它来解决,是个基 ...

  • 食积胀满方——再读《脾胃论》(二十二)

    今天大年初二,这几天来是不是吃多了?现在有点胃胀.胃不适,吃了一点点就感觉吃不下了?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有介绍小方子-- 枳术丸 炒枳实一两,白术二两 这个方子很简单,两味药,有治痞,消食 ...

  • 再读《脾胃论》(五)

    今天看的内容涉及到治法,对脾胃虚弱的临床指导比较具体. 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叠,此 ...

  • 经常咬到舌头、面颊、嘴唇?——再读《脾胃论》(二十四 )

    神圣复气汤-- 黑附子三分,干姜三分,防风五分,郁李仁五分,人参五分,当归身六分,半夏七分,升麻七分,甘草八分,藁本八分,柴胡一钱,白葵花五朵,以上药用水五盏先煎至二盏,然后加入橘皮五分,草豆蔻一钱, ...

  • 春节喝多了?李东垣有个解酒方——再读《脾胃论》(二十一)

    春节快到了,酒是很多家庭聚会,朋友相聚必不可少的饮品,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少量喝酒并不会损害健康.我这么说并不是鼓励大家喝酒,因为人体容易对酒精产生依赖性,所谓的少量是红酒不超过50ML,大家想想, ...

  • 清暑益气汤——再读《脾胃论》(十四)

    清暑益气汤体现了李东垣"补益"的辨证思想.他把这个汤放在"长夏湿热胃困"来讲-- <内经>曰: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炅则气泄.今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 ...

  • 脏腑气运衰旺——再读《脾胃论》(十一)

    李东垣写这个跟五行理论相应. 腑脏相表里,胆.小肠.胃.皆陷下不足,要先补,药用黄芪.人参.甘草.当归.柴胡.升麻辛甘发散,助其生长.大肠.膀胱皆大旺,要后泻.表虚自汗用黄芪,当归桃仁止泄泻. 肝.脾 ...

  • 羌活胜湿汤——再读《脾胃论》(九)

    昨天说到感受风邪而汗出肩背痛,李东垣推通气防风汤,接下来他又说到一个治足太阳经不通而头痛.后背痛的方子,也以风药为主. 羌活胜湿汤 羌活.独活各一钱,炙甘草.藁本.防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川芎二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