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环山水渠的徒步
阴历十月的小阳春的日子里,因为没有霾,天空呈现出一种罕见的明媚甚至是妩媚来。这种妩媚比之在暖阳里开花的玉兰,更让人于广大得多的气氛中感受到一种意外的振奋。在这样的振奋的喜悦里,一大早就迤迤逦逦地出城,寻到山野之中来,就是一种最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这样的事情让人可以暂时无关生计、无关琐务,就只是在追寻着季节的美于心中激起的涟漪,像是鸟儿飞翔一般地自由自在又充满了期待。正是这样并不多有的寻美的日子,组成了我们生命中珍贵的记忆;它们一个一个很有间隔地连成串,串成我们在这一年里关于天地、关于自我的有限的、同时也是美好的记忆!
在平原和山脉相接的地方,在高昂起来的山势面对着无尽的平原的地方,朝阳正透过层云对天地间的一切做着五彩的照耀。在这样让人眉眼顿开的照耀里,迈开脚步;顺着阳光在万事万物上的痕迹,仰望着身边巨人一样的高山,高山上黛色的云天,迈开脚步!还有什么是比在此情此景之下徒步而行而让人激动不已得呢!
在这样一个正确的时间到达一个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无与伦比的完美感使人虽在现实中,却已经像是置身虚幻不实的天堂。多云的天空时时泻下的阳光,让本已一片灰黄的大地重新点染上了无尽的色泽。缤纷的玫瑰色自上而下,尽情地照耀,照耀到眼睛中,照耀到树枝树干上,照耀是枯萎的灌木草丛间,也照耀到眼睛中;焕发出来的,却是心中的无边愉悦。
此情此景之中,沿着山麓上的水渠徒步,是一个极妙的主意。甚至是刚刚迈开第一步,就已经在为自己这个无比正确的决定而叫好。石头垒砌的水渠基本保持水平,在地势选择上始终与一侧的高山和另一侧的深深河谷都有着适当的距离。而且沿着水渠的小路也是现成的,没有荆棘,没有沟坎,尽可以全心全意地赏景而不必再去考虑前进的路径。更关键的是,这样沿着渠的路边,多有老树,即便是落了叶,树枝树杈中点缀着喜鹊窝的密集景象,在多云的天光里也每每成为一幅幅百看不厌的妙景。
山谷开阔,近处的山宏伟高大,远处的山渺远逶迤。沿着水渠行走,始终有高山为靠,始终有宽远的视野相伴。人在天地间的渺小与崇高,时时处处都可以紧紧地被感知。我们作为偶尔望见的过客,都会被这里的山川之美所深深吸引;完全可以想象,天地养育之类最具体的物质给予且不论,只这样目光的涵养,就是栖止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永为记忆的怀恋。
歌德当年每天下午都要到魏玛共和国的丘陵顶上去散步,去一日一日地俯瞰那片他生活着的大地。同样,世世代代生活在封龙山南麓的人们,经常走在我们现在所走过的道路上的人们,对于自己脚下的大地,对于自己生活的场景,一定也会有着同样的深深眷恋。
走在这样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感叹,一边还就真在后悔,后悔以前怎么就没有走上这条路来!有一年春天追寻着一树一树盛开的泡桐花,甚至就已经到了这条路的路口上,但是就是没有向里面走。害得几乎就在身边的如此美景居然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涉足其间!这对于一个对地理和自然都非常喜爱,又以不断地周游为乐事的人来说,不能说不是一种很奇异的遗憾。
说起来这一天的天气实在是难得,冬天的早晨却像是春天一样明媚。多云的天空中太阳与云彩之间的色彩关系和遮蔽关系时时变幻,形成了万千气象,道道天光,界临到大地上的万事万物身上,闪耀出无尽的光彩和意蕴,形成一幅幅色重影深的欧洲油画般的效果。一时之间,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走几步就要感叹一番,惊叫一次,竟至于四顾不暇,喜悦连连。
这种在风景、在地理中的极致状态实在是很多年没有过了。在名山大川中,在那些已经有了心里预期的所谓风景点里,可能看到的未必比眼前的差,但是个人感受性却是无法与现在相提并论的。因为眼前虽然仅仅是籍籍无名的地方、籍籍无名的景色,但是却是仿佛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的场景,是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状态更贴近更真实的存在。这是我们定居之地的周围景色于我们个人的极其特殊的意味:它直接提升了你在生活中的最为具体也最为真实的幸福度。因为理论上你是可以经常抵达这样的地方,时时可以重回这样的风景里的。尽管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忽略掉了这样的近在身边的风景欣赏的可能。
这一天,在这小阳春的日子里的环山徒步过程中一直洋溢着雀跃的兴奋。指指点点和蹦蹦跳跳,向前冲几步,向后退一截的孩子式的欢喜之状,遍洒沿途各处。每一处修建于70年代的石桥(都是1974年,显然水渠也是那一年修成的),都是连接河谷两岸的村庄和高大的山麓梯田的必经之路,也是徒步过程中最自然的休息点。坐在粗大的青石桥栏上,看桥下和缓的流水和流水中依然青绿的水草;举着手机拍照,望望山,望望河谷,总是会憨憨地又一次笑意盎然。
沿着水渠的土路正在硬化,很多地方的细节都已经被水泥路面覆盖掉了。而更让人吃惊的是一条高等级的宽阔的公路,也正在水渠下面十几米的地方抓紧修建。那是一条跨过大河通往南佐的新公路。也就是说,沿着水渠的这条小路上的这份可供徒步的自由自在的安静,不会再延续多少时间了。也许等不到明年的春暖花开,等不到紫色的、白色的泡桐花再次将甜蜜降临到山麓上来了。
刚刚发现就已经意味着结束,发展与建设的脚步总会在第一时间将绵延了千万年的亘古的自然之美轻轻抹去。这已经是自己自然寻美的经历中的无奈规律。自己的应对也早已经驾轻就熟,那就是尽量在它们被永远毁灭之前多来几次,多沉浸几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