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教研:挑战
车载教研:挑战
作者:李广生
深夜10:00,一辆黑色尼桑缓缓停靠在裕龙三街1号的那栋大楼前。夜色凝重,夜风清爽,微微感觉到一丝秋的味道。一个矫健的身影从大台阶上走下来。他是教研员。为了保证车载教研的连续性,他要等语文教师上完晚自习。
教研员打开车门,坐到驾驶室,车载教研又开始了。
教研员:“看来你对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情有独钟,你的“大课”理念便是对语文综合性的承载。不仅阅读、思维、表达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习与生活,做人、做事、作文也是不可分割的。我的理解对吗?”
语文教师:“确实如此。但不是我情有独钟或自作多情,这是语文学科本质所决定的。虽然教学的教育性早已经被人们所认识,简单的说就是不能让教书和育人成为“两张皮”。但是,语文学科不但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而且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教研员:“听说你在讲授老舍的《想北平》时让学生为老舍画像,这又是出于什么考虑?。”
语文教师:“这篇文章之所以成为经典能够被选入教材,不仅仅因为文章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值得全人类共同呵护的美好情感。而这美好的情感的背后,是一个温润的、善良的灵魂。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带领孩子们通过触摸文字而感受文字背后的那个人。因为他是老舍,是那样的一个人,所以才会想北平,才会那样想北平,才会想那样做北平。也因为他是老舍,是那样的一个人,才会关注骆驼祥子的命运,才会记录四世同堂的悲欢,才会热情的讴歌龙须沟的变化,才会选择投湖自尽的结局。用画像的方式不就把阅读、思考和表达有机融合在一起了吗?”
教研员:“这个思路很有创意,也很有挑战性。”
语文教师:“到了高中阶段,语文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做一点有挑战的事情。如果还在所谓的知识点上纠缠,不仅语文能力得不到发展,思维品质和思想境界也会受到制约。阅读、思考、表达这三件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学习,到了高中阶段必须要在品质和境界上下功夫。《论语》小学生读,高中生也读,到了大学还读,如果读不出新意和深意,意义和价值就不大了。因此,必须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如同爬山一样,步步登高,不断提升。”
教研员:“对教师来说也是挑战啊。”
语文教师:“确实如此。真正上挑战从来都是对自己发起的挑战。事实上我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向自己提出的问题。我让学生为老舍画像,我自己也在做同样的工作。我几乎从来不问学生我已经有了标准答案的问题,避免他们迎合或猜测我心中的答案。我想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年,而不是人云亦云、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的聪明人。我希望和学生们一起研究、思考、探索,我们相互启发、共同学习。”
教研员:“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有温度的课堂。”
语文教师:“温度不是虚头巴脑的东西。在语文课堂上,温度很大程度表现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有的课堂很热闹,但思维含量很低,你能说它有温度吗?”
教研员:“形式主义在课堂上同样存在。”
语文教师:“岂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同样能在课堂中找到影子吗?但我不想和你探讨这类问题。”
说话间车子驶入地下车库。车载教研暂告一个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