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破解王羲之所说的“状若算子”之弊?记住这两个口诀!

书圣王羲之曾经批评过“状若算子”的书法,他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这话唐朝的卢肇等人也说过。(“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此画尔,非书也。

为什么书法不能写得“状如算子”呢?首先我们得看一下算子是什么!“算子”不是算盘子,而是古代计算用的筹,通俗的叫法是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古代的算筹除了用小竹棍以外,也有用蓍草等比较坚实直挺的草茎(据说八卦的符号就是从蓍草茎而来)。

所以,书法不能写得“状若算子”,就是不能将笔画写得像火柴棍那样僵死!老子在《道经》中有言:“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书法也一样,要是将笔画写成算子或火柴梗一样笔直僵硬,那么书法就失去了生命力!

那么,怎样破解王羲之所说的“状若算子”之弊呢?我们这里给出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横华要当捺画写”,做到这个法则能写出横画的飘逸之感,字就可以不是火柴棍了!

在文人的笔下,所谓的笔法是蔡邕或王羲之从神仙那里得来的!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知道书法美创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点从古碑中就可以看出。

从公元16年,也就是在两汉之交的新莽年间的《莱子侯刻石》中,横画和捺画还都是直线;但是,到了公元185年也就是东汉末年的《曹全碑》中直线的横画和捺画已经转变为一波三折的隶书笔画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笔画由直线变为曲线,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经过上百年的实践,人们终于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来增加“捺画”的美感。这种一波三折的捺画一直沿续到今天的楷书中,被称为“平捺”!

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平捺的写法改变一下,让它变得更平一点呢?你会发现它基本上就变成了横画。在隶书中,横画也是一波三折,这样的写法与捺画非常相似。

但是到了楷书中,随着颜真卿等人“无垂不缩,无往不复”的写法普及,横画这种传统的写法就被改变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横画末尾的“雁尾”被改成了“重顿”。于是,这种“一波三折”带“雁尾”的横画写法就不在楷书中多出现了!

那么,如果我们要想让书法创作在短时间内变好看,该怎么办呢?那就可以化繁为简,把横画当作捺画写,写出平捺那种一波三折的美感!这样的话,横竖撇捺四大笔画就可以简化为两种,有助你快速将横画写好。由于横画是书法中的主要笔画,横画写好看的话,书法创作也就容易快速变好看了!对于隶书来说,横画和捺画是个重点,竖画没有它们重要。横画变得好看后,竖画写得直一点也无所谓,这样整个字的美感就会快速提升了。

楷书的横画虽然没有雁尾,但是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它还是有一波三折的起伏之美的,只不过幅度没有隶书那样突出罢了!有了平捺的笔画为基础,能将横画写出波势后,再适当收敛一起,就能变成楷书的标准了。

其实楷书仍然是从隶书中变化来的,高二适说“正(楷书) 生于草,亦生于隶”。不少楷书名作仍然带有深厚的隶书色彩。以徐渭的《读余生子传 》为例,满纸烟霞、飘逸洒脱的主要特点就是由夸张波势的横画和捺画造成的。所以,学会“横画要当捺画写”这个窍门,对于书法的快速提升是非常有好处的!

最后,要注意的是“横画要当捺画写”的这种写法在一个字中不能多用,最好只出现过一次,古人把这个方法总结为“捺不重设,燕不双飞”。如果横画出现两次飞起的雁尾,或者平捺重复出现,那字就容易不好看了!解救办法是有两个重复的捺的话,可以将一个写成平捺一个写成“反捺”;同理横画可以一个写成一波三折的雁尾,一个写成两折的一折的横。这样才写的字就不再有堆柴之弊,书法提升起来也就

怎么样,这个法则你使用一下,字是不是会变得越来越好看呢?简单一点来说,化繁为简,鉴于现代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练字,所以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法,“横画要当捺画写”,“捺不重设,燕不双飞”,记住这两个口诀吧!快速将字改进一下啦!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