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学城周围的农村发展…… | 社工观察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社工客2016-2017年度十佳作者·裴静玮
学校 | 山西医科大学
今年暑假因为准备考研再学校对面的村落里租了一间房子,住了几天就有点忍受了,我们学校处于大学城,才投入使用三年,除了出去吃点小吃我们很少出去,在学校你想要的基本都能满足,但是学校对面完全不一样,拖着行李箱走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满身灰土,十字路口处堆满了小山似的垃圾,混着散发着蓝绿色和令人窒息的味道的臭水贯穿了整个村落。
其实我是有点诧异的,我一直以为大学城的建立必然推动了周边村落的经济发展,那么相应的包括生态等方面的情况也会好转,然而事实证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糟糕的生态环境,糟糕的居住环境,看起来并不有力的经济不禁让我开始反思,在一个这样拥有广大大学生市场的地方,这个村落为什么没有利用这个机会推动村落发展呢?也许反而村落情况在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wLzEyLzMxMTAvMjExNzU5NTg1XzJfMjAyMDEyMzExMTAwMDUyNg==.jpg)
1. 经济方面:村落中开展了很多居民旅店,还有不断在修建的旅店,存在恶性竞争和恶意经营的情况
2. 政治方面:该村落的干群关系似乎不那么和谐,恰逢村委广播通知集中供暖事宜,有部分村民不愿加入,村委在广播中用词严厉,批评这部分村民;村委曾通知不许再建造小二楼,村民依旧开工动土
3. 文化方面:该村落普遍存在人际关系淡漠,因为是竞争关系,也比较少有集体文化活动
4. 生态方面:垃圾臭水,随处可见,甚至臭水如河,并且垃圾车很久才会把垃圾拉走,经常是臭气熏天
而且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超市,很多东西买不到,甚至水果都蚊蝇环绕,一到下雨雨水无法排出,混着臭水垃圾飘在上面,不得不脱鞋通过,这让我一时间很难接受,我身边的人也觉得挺不可思议,不过当我发挥社区实践的感受力并且积极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时,我很快觉得这样的情况都是有深层次原因的,这个村落只是中国千千万万村落的缩影,村落面临的困境也是中国农村共同面临的——社区衰败。张和清老师曾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问题与农村社会工作》一文中指出造成衰败的原因有:
1. 绝对贫穷与生计问题(该村落生计单一,多为不规范的旅店产业)
2. 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问题等困扰(任何地方都存在因病致贫和因学致贫,该村落也一样)
3. 消费主义与相对贫穷问题(炫耀性消费,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4. 民主参与与文化认同的问题
5. 天灾人祸
从以上可窥一二这个村落的问题成因,今年的社工日主题是“社工,让社区更美好”,而且作为一名社工专业的学生,我认为这个村落完全有介入的必要性,将其打造为“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五位一体的社区发展,到达民主参与,安居乐业,文化认同,互助互惠,天人合一的美好生活。目前我没有能力帮助他们,只能提出自己的思考,认为有介入的必要性。
再反观山西省内的农村社会工作,目前更多关注农村内特定群体服务或是其他单项服务,对于社区再造这种具有综合服务性质的探索鲜有提及,然而针对山西省内一些农村这些服务是迫切需要的,这就形成了服务的断裂,如何有效应对他们的需求,社会工作机构如何开展这类服务也许迫在眉睫,当然政府,机构,村落必须要达成共识才能有效开展。同时,国家的扶贫事业如火如荼,在农村社会工作中扶贫必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社会工作在扶贫济困中的作用也远比我们想象的大,所以希望农村社会工作能够尽快开展起来,造福人民。
众议:其实我经常会有这种想法,我们这些中部省份或是社工服务有待提高的地方,人才的缺失和经验不足是硬伤,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其他优秀机构外聘一整套服务的操作人员,能否实现服务的常态化,例如农村社会工作中,张和清老师经验丰富,假如现在现在山西省想要尝试,那么能否请张老师的团队来指导完成一整个示范项目呢?这样也许能走更少弯路,更切中要害,个人愚见,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