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取向与美育教育

近年来开始提倡美育教育。有一个说法:“美盲比文盲更可怕!”

但是由于100年来“美”的概念已经不再是艺术界的话题,所以从国际的角度来看“美育教育”,恐怕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现在中国的艺术界,对于美育教育究竟教什么?估计是很难统一的。

我们现在已经清楚了,美学取向有两种,所以很可能“美术取向”是美育教育的主流。非美取向的美育教育,实际上就是另一类了。两者不加区分的话,学生会学的一头雾水。应该出两套教材,一套是美术美育,另一套是“当代艺术美育”。

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是美术取向的,我们从美术美学角度,认为油画的绘画史可以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介绍到马蒂斯的野兽派,作为美术绘画史来讲。之后的西方绘画和视觉艺术,要讲,但是需要解释清楚,这是非美取向的艺术。

公众常常有一个困惑,就是当他们看当代主义展览的时候,感觉看不懂。一般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但是问题是他们在听了讲座之后,也明白了一些当代艺术的原理,但是他们还是觉得看不懂。

从美学取向的角度,可以这样解释这种现象:一个人的美学取向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观。一个人理解一种艺术,并不代表这个人会欣赏这种艺术。当作品的美学取向与观众一致的时候,观众越理解作品,就越容易做出审美判断。当作品的审美取向和观众相悖的时候,观众即使理解了作品,也无法做出适当的审美判断。这个跟观众以前的审美经历不同。以前他们觉得越理解应该越有审美的把握,但是他们面对当代主义作品却发现他们理解作品的情况下,依然无法做审美判断。于是观众困惑了。

我们的结论是:当美学取向不一致的时候,理解不能增进欣赏。美术取向的观众去看当代艺术展览的话,不会产生欣赏的共鸣。美术取向的学生,去听非美艺术的课程,听懂了也不会产生兴趣。

美术取向的人,可以从美术绘画史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但是如果学习当代艺术史,会增加知识,但是对自己的艺术修养可能帮助不大。

美学取向是决定性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