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钩状效应产生假阴性结果!

作者:果子哥

最近,同事张大山接连遇见检验结果和临床有出入。一个是粪便隐血,一个是尿HCG。怎么回事呢?

一大早,病房来电说是一个明显有下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大便隐血做是弱阳性,跟临床不符。

另一个是一个年轻女患者,宫外孕,HCG做出来阴性。

我调阅出来这两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往结果,一探究竟。

我们电话联系病房,让患者重新采集粪便标本,及时复查,粪便标本外观未见明显异常,深棕色,稀释做,发现呈现强阳性的情况

同样,第二个患者,血液HCG较高,尿定性试验却隐隐的弱阳性。

这两起结果,应引起新入行的同事们提高警惕,在基于抗原抗体反应这一原理的试验中,要特别注意有没有产生钩状效应这一影响。

那什么是钩状效应呢?

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与抗原和抗体的浓度有关,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造成的假阴性现象叫钩状效应,其中抗体过量叫前带效应,抗原过量叫后带效应。

根据反应中生成的复合物量,绘制反应曲线如下:

第一例患者粪便隐血试验,由于抗原过量导致未稀释的时候,呈现假阴性。第二个患者也是因为钩状效应导致尿HCG结果弱阳性。

采用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法检测粪便血红蛋白和尿HCG都可能碰上一个高浓度的抗原的情况,会引起后带现象,导致结果误判(包括有时出现假阴性)。

如何避免临床检验中忽视钩状效应而造成错误报告的发生呢?

我想,一方面,不要盲目相信所谓快速的金试纸条结果,要联系临床,结合病史,学习临床专业知识,拓展检验视野,考虑周全,才能发出合格的报告。

本文为医家小二首发,作者:果子哥转载需获授权。

了解更多资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