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400法——温热病·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一)

温热病

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一)

(一)清宣肺热,化痰平喘

温热邪气内壅于肺,身热恶热,汗出口渴,咳喘气急,甚则鼻翼煽动,胸胁满闷,痰白黏稠或黄,舌红苔黄,脉象滑数。热灼肺津,炼液成痰,痰阻气道,故咳喘且热,必清肺化痰,以止喘咳。

麻黄1.5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20克(先煎)  生甘草6克  前胡6克  浙贝母10克  苏子10克

加减法:

若肺热盛而痰黄黏稠时,加黄芩10克、瓜蒌20克、黛蛤散10克(包)、生海石15克。

若血压较高,经常头眩者,去麻黄,加苏叶10克、炙杷叶15克。

若恶寒重而无汗者,麻黄加量。

若胸胁胀痛,脉弦滑有力时,加甜葶苈3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3克、冬瓜子20克。

若舌苔黄厚且垢时,加消导之品,如焦三仙各10克、焦槟榔6克,鸡内金10克、皂角3克。

(二)清肺涤痰,逐瘀排脓,以定喘咳

风热外袭,痰热内结,热郁于肺,发为肺痈,吐脓血臭痰,喘息胸痛,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用清肺涤痰、逐瘀排脓法。

苇茎(粗芦根)40~60克  薏苡米20克  冬瓜子30克  桃仁10克  苦梗20克  生甘草10克  鱼腥草20克  地丁10克  犀黄丸3克(分服)

加减法:

若热重脓成,脉象有力,方中加银花2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败酱草30克、川贝母3克(研冲)。

若热减而痰血仍多,加赤芍10克、白头翁10克、片姜黄6克、杏仁10克、三七粉3克(冲)。

若脓已排,气血不调,以调养气血为务,方中加当归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川芎3克、茜草6克、苏木3克。

(三)清肺热兼以润燥,肃喘咳而止痰红

燥热伤肺,发热头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燥,甚则痰中带血丝,喘息气急,鼻燥咽干,心烦口渴,胸胁疼痛,少气乏力,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象细弦小数。此燥热耗气,肺津亏损之证,宜清肺润燥法。

沙参20克  杏仁10克  麦冬10克  生石膏10克(先煎)  桑叶10克  炙杷叶15克  旋覆花10克(包)  瓜蒌仁30克  阿胶10克(烊化)

加减法:

若老年气分太亏,脉象轻取濡软,沉取弦细,舌苔尚润,方中加太子参6克,或用西洋参粉3克(分服)。

若燥势较甚,大便干结,舌绛干裂,加知母6克、天冬10克、郁李仁10克、川石斛10克。

燥热阴伤,消化欠佳,舌苔老黄根厚时,加焦三仙各10克、黛蛤散10克(布包)、黄芩10克。

(四)宣肺清暑,兼止咳喘

暑热犯肺,身热头晕,咳喘少痰,胸胁闷痛,心烦口渴,苔薄黄,脉数,两寸有力。用宣肺清暑方法。

前胡6克  牛蒡子6克  川贝母粉3克(冲)  马兜铃3克  杏仁6克  瓜蒌皮10克  佩兰叶12克(后下)  桔梗6克  桑叶10克

加减法:

若暑热在卫分,有恶寒发热,头晕恶心者,可加苏叶6克、藿香10克(后下),以疏表宣阳。

若暑热夹湿,苔白胸闷时,加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皮10克、冬瓜子30克。

若小溲赤热,湿热互阻,水道不利,方中加用益元散10克(布包入煎)。

(五)宣郁折热,以畅胸阳

热郁于胸膈气分,或气分高热已解,余邪郁于胸膈,身微热,心烦懊憹,坐卧不安,胸闷欲吐,苔薄而略黄,寸脉较大。此余热扰于胸中,胃气失于和降,用宣郁折热方法。

炒山栀10克  香豆豉12克  前胡5克  芦根20克  竹茹10克  半夏10克

加减法:

若气分郁热不解,卫气失和者,仍须疏调气机,可加苏梗10克、杏仁10克。

若气分之热较重,心烦夜不入寐,方中加川连3克、朱灯心1克。

若舌苔浮黄,根部略厚,热郁不解,积滞不消者,当加焦三仙各10克,或保和丸15克(包)。

(六)凉膈泄热,兼以通腑

气分热邪,壅于胸膈,化火灼津,微兼腑实,身热恶热,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心干,四边色红,苔黄燥,脉数有力,用凉膈泄热通便法。

薄荷2克(后下)  黄芩10克  山栀仁6克  生甘草6克  连翘10克  川大黄粉2克(冲)  前胡6克  杏仁10克  芦根20克

加减法:

若胸膈闷堵,气机不畅,加苦桔梗6克、枳实6克、瓜蒌皮20克。

若大便干结,腹中不舒,舌苔老黄根厚,用大黄3~5克(后下)、元明粉3克(冲)、瓜蒌仁30克。

(七)清痰热以消痞满,宽胸阳以散其结

热邪蕴郁,与痰水相结于胸中,身热恶热,头晕面赤,胸脘痞满,按之作痛,渴欲冷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便秘溲短,舌苔黄腻而滑,脉象滑数有力。此属痰热结胸之证,可用清热化痰散结方法。

黄连6克  瓜蒌20克  枳实4克  半夏12克  旋覆花10克(包)  片姜黄6克

加减法:

若胸中气机阻滞甚者,加苦梗6克、杏仁10克、炙杷叶15克。

若舌苔白腻滑润,胸中堵闷,意欲太息,可加制厚朴6克、佛手片10克、苏梗6克、藿梗6克。

(八)清热生津,达热出表

手太阴肺与足阳明胃无形热邪弥漫,高热恶热,面赤心烦,或喘息气急,大渴饮冷,蒸蒸汗出,舌苔黄燥,脉洪大而数。可用辛凉重剂清热生津法,以达热出表。

生石膏30克(先煎)  知母10克  生甘草10克  粳米30克  大青叶15克  花粉15克  芦根20克

加减法:

若高热汗出过多,津液大伤,脉大而芤,背微恶寒,或气喘短促,可于方中加沙参30克,重者可加太子参15克,或西洋参粉3克(冲)。

若汗出过多,肺气大伤,微喘鼻煽,脉象沉弱者,可加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甚者加人参粉3克(冲)。

(九)清涤暑热,益气生津

暑伤津气,气短似喘,倦怠神疲,身热汗出,口渴心烦,尿少而黄,舌红少苔,脉虚细无力。用清涤暑热、益气生津法。

北沙参30克 石斛10克  麦冬10克  黄连1.5克  竹叶3克  知母6克  甘草10克  粳米30克  西瓜翠衣60克

加减法:

若津气耗损较重者,可加沙参至60克、太子参10克,以两顾气津,甚则加西洋参6克(另煎兑入)。

若舌红口干,心烦急躁,可加五味子10克、生牡蛎20克(先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