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字眼的演变
所谓臣字眼,是指眼眶、圆眼珠、眼角俱备,结构接近甲骨文中“臣”和“目”字的眼形。从现有的考古材料看,臣字眼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目纹,经后石家河文化演进,至夏晚期、早商已发展成熟,在晚商、西周早中期普遍流行,西周晚期式微,可谓三代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臣字眼形态变化敏锐,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且富有神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美学内涵,这对于三代玉器的断代和辨伪具有重要意义。
新石器时代晚期尚未出现典型真正意义上的臣字眼,但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中神人和兽面的眼睛多以重环作眼眶、眼珠,将眼眶左右拉出小豁表示眼角,这种目纹的结构初具臣字雏形,当为后世臣字眼的主要源头之一。
后石家河文化是臣字眼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此期目纹发达,人面形玉雕的眼眶均作梭形或桃核形,眼眶用减地阳线勾勒,亦有阴刻而为,有精雕之作把眼球肌肉打磨的圆润圆滑,质感强烈,然彼时眼球上不雕眼珠,虽未形成典型的臣字眼,但向其靠近了一大步。
殷墟小屯M331、殷墟小屯B4号探坑、新干大洋洲、长安张家坡M17、曲沃羊舌M1先后出土过五件人面形玉雕,以往被认为系后石家河文化遗物。
这五件的造型轮廓虽与后石家河文化人面形玉雕相类,但风格更为繁复、具体,特别是目部,形构成熟、精致,眼眶、眼珠、眼角俱备,已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臣字形结构,眼眶接近枣核状,以阳线勾勒,内眼角短而略勾,外眼角较长且延伸,眼眶中下部饱满,下边沿圆凸显著,眼珠靠近内眼角,采用凸起半球或一线圈表示,整体形态圆润流畅,具有饱满张力。
相比之下,后石家河文化的目纹显的朴拙抽象。此外,这五件臣字眼人面的玉料也区别于后石家河最常用的青黄色、黄绿色玉,尤其张家坡M1、羊舌M1出土的两件为白色透闪石软玉制成,后石家河玉器中未见这种色调的玉材。故他们并非后石家河文化之物。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后石家河文化遗存中也的确未出土过具有典型臣字眼的人面形玉雕。
但这种臣字眼无疑是在后石家河文化目纹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臣字眼人面也与后石家河人面具有明确的源流关系。所以,这五件臣字眼人面的年代应晚于后石家河文化(后石家河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200年至前2000年)。以上五件臣字眼人面均出自晚商、西周、春秋的遗址、墓葬,但其风格显然不会属于晚商、西周或更晚,应是早期旧玉传世后代。
判定上述五件臣字眼人面的确切时代,可以参考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三组器物:
其一,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编号84ⅥM11:7),墓葬年代为二里头文化四期,铜牌饰正面用大量碎小的绿松石方片镶嵌成兽面纹,兽面的眼睛为臣字形,梭形眼眶,眼珠以半球状绿松石表示。
其二,绿松石龙形器,02ⅤM3出土,墓葬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全器由两千余片各种形状的碎小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龙巨首蜷尾,起伏有致,龙目为臣字形,眼眶为梭形,以平面弧凸的圆饼形青白玉作眼珠。
其三,柄形器(编号75YLⅤKM4:1),墓葬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三期,体呈鞭状,剖面为正方形,主体由四节组成,粗、细交错,粗节饰人面纹,细节饰花瓣纹,其中人面纹的眼睛为臣字形,皆以弧曲流畅的平行双阴线勾勒眼眶、眼珠。
以上三件二里头文化器物上均出现了典型的臣字眼,虽然由于材质和器形所限,尚未呈现出阳线眼眶这一特征,但三者和前文臣字眼的整体作风却高度一致。故殷墟小屯M331、殷墟小屯B4号探坑、新干大洋洲、长安张家坡M17、曲沃羊舌M1出土的五件臣字眼人面形玉雕的年代应与二里头文化二至四期相近,断为夏晚期、早商大致不误(约公元前1750年至前1530年左右)。此为后石家河玉文化因素在夏商时期的演变。可以认为,夏晚期、早商是臣字眼的形成期。
商代晚期是臣字眼发展的高潮阶段,其主要施用于人物、鸱鸮、龙、虎、熊、牛、羊、马、兽面之上,相比同时流行的圆形眼、方形眼,臣字眼的等级更高。本期臣字眼与早商具有明确的源流关系,但风格发生变化,晚商臣字眼均以参差断续、深浅不匀、刚直方折的线条勾勒,轮廓曲折粗犷,从而凸显了一种威慑肃穆的狞厉美感,这与夏晚期、早商采用圆润工整阳线勾勒的目纹明显不同。此外,晚商臣字眼的眼珠多位于眼眶中段,亦有眼珠偏向外眼角者,重心较夏晚期、早商上移。
此期臣字眼复可区分为四类:其一,眼眶由两条近乎平行的阴刻线勾勒,眼珠为浮雕凸出的正圆形。其二,眼眶由两条近乎平行的阴刻线勾勒,眼珠为阴刻而成的重环状。其三,眼眶为单阴线刻划,眼珠亦为单线圆圈纹。其四,眼眶为阳线勾勒。
西周以降,臣字眼开始变形,臣字的各种特征逐渐淡化,眼眶均以流畅的弧线勾勒,眼珠为跳出眼眶轮廓的正圆形,眼角显著拉长延伸,前眼角线通常回勾,整体具有一种圆曲流畅、飘逸柔美的效果,颇具神韵。
西周中晚期出现一种眼角线拉长的不规则菱形目纹,其实为臣字眼省略眼珠的简化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曲沃晋侯墓地出有一件神人纹玉戈,戈为商代特征,但器表神人纹具有西周中期风格,显系商玉西周添工之作。神人的眼眶为倒元宝状,上缘以阳线表现眼皮,重环形眼珠位置眼眶中部,这是典型的臣字眼。但勾勒轮廓的线条规则流畅,从而使目纹达到一种饱满圆润的美感,这区别于晚商那种参差断续、刚直方折的臣字眼,此器实为周人的一种复古作风。
东周时期,臣字眼不复流行,肖生造型的目部多以圆形、椭圆形、菱形表示。但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中期,目纹摆脱了以往简单几何图案的束缚,形构变的复杂,强调质感,出现了两种眼形:
其一,拉长眼梢的梭形目,主要见于战国中晚期玉龙佩之上。
其二,眼眶作杏仁形或水滴形,内眼角加琢一道回卷短线,外眼角长且延伸,多以斜碾法磨去眼眶周围的底子,且打磨的圆润光滑,使眼球肌肉隆起,栩栩如生,通常雕出瞳孔,主要见于战国晚期、西汉玉龙佩、双龙首玉珩、玉虎之上。
以上二者可以视为早期臣字眼的孑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