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破烂就是最好的垃圾分类
文丨战小锤
新一季《奔跑吧》,第一集的主题是垃圾处理,很自然的,提倡了垃圾分类。
你看我们每天要产生这么多垃圾,太多了。环卫工人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垃圾,很辛苦。如果能做好垃圾分类的话,会更环保。
垃圾分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为了后续处理。不同类型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些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比如废纸、易拉罐、塑料瓶等,可以回收再利用。剩饭剩菜、果皮等,可以用来生产有机肥料。实在找不到利用价值的,有的要烧掉发电,有的要填埋。
把不同类型的垃圾分拣出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回收或其他处理程序,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和污染。当然,居民能做的分类是比较初步的,环卫工人收到后还要进一步分类。
其实收破烂就是最好的垃圾分类方法。
收旧手机,收旧冰箱,收旧彩电,收废纸壳,收长头发……俗称收破烂,文雅点叫收废品。
在《奔跑吧》拍摄地杭州或者其他高大上的城市,都会有些不起眼的垃圾回收服务。即使丢垃圾的人不给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活动也一直都有的。
闽南、台湾一带收购废弃的空酒瓶子,再卖到废品回收站里赚点小钱的人,都是一边走街串巷,一边高喊「酒干倘卖无」。若有谁家里有空酒瓶子要卖,就会叫住这收购废品的人。那首歌《酒干倘卖无》就是这么来的。
收废品的人,有的走街串巷打喇叭,有的走街串巷捡垃圾、翻垃圾桶,有的在垃圾山那里淘废品。
丢垃圾的人,如果自己家值钱的垃圾比较多,就囤起来卖给收废品的。如果觉得很少,或者嫌钱少,就随便丢垃圾桶里,等收废品的人自己去翻。小区物业的清洁工,或者城市清洁工也会去翻垃圾桶。剩下的垃圾,等运到集中的地方或垃圾山,还可以分拣(分类)。
既然如此,提倡垃圾分类到底是要干嘛呢?
如果我们通过反复教育和法规约束,像日本那样规定必须给垃圾分类,这个过程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只是把以前由其他人完成的工作,改成让每个人来分担。但这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其他后果。
市场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故意的逆分工而行,一定会降低效率。
《奔跑吧》提到一个数字:杭州市环卫工人人数有 18000 +,看起来挺多的。假设杭州目前全靠环卫工人给垃圾分类,那么实际上垃圾分类需要的人力是这 18000 + 的一部分。
那么杭州一共有多少人呢?截至 2018 年,常住人口 980.6 万人,其中环卫工人约占 1.836 ‰。如果按一天 24 小时来算,1.836 ‰ 约为 2.64 分钟。如果按一天工作时间 8 小时来算,1.836 ‰ 约为 52.87 秒。
也就是说,全靠环卫工人给垃圾分类,大概相当于平均每个人每天付出几秒的时间。如果我们自己来分类,反而会用更多的时间。
职业人员的工作量,不是非职业人员可以那么容易降低的。每个人去做,不可能比得上工业化流水线的效率。
这还只是操作的时间,没有算每个人的学习训练时间。
如果你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垃圾分类上,一定要以别的事做牺牲。比如,你自己的工作产出,或者家庭幸福、个人提升。
环卫工人辛苦工作,是为了获得收入购买你的产出的。如果你同情他,帮他分担他的工作,你其实只能做初步的分类,分担不了多少,还会减少你的工作产出。工作产出减少,大家都会变得更穷,包括环卫工人也会变得更穷。大家一起垃圾分类,牺牲产出,确实可能给环卫工人节省一些时间,但环卫工人认为付出这些时间的劳动,换到你的产出,更有价值。
《奔跑吧》告诉了你垃圾很多,告诉了你环卫工人很辛苦。但没有告诉你的是,你自己去做垃圾分类,不仅不能减少辛苦,反而增加了辛苦。
假如垃圾处理是市场化的,有人认为某些垃圾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就会去回收。这个「有回收利用的价值」,是在考虑了分拣(分类)成本、运输成本,和收到后采取处理措施的成本等等之后,依然「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如果回收利用的成本太大,得不偿失,人们就不会回收。
而成本是什么呢,就是人力、物力、能源,是消耗资源、产生垃圾的东西。「垃圾分类」本身也有成本,也会消耗资源、产生新的垃圾。
如果强制让大家给垃圾分类,并没有考虑到其中的成本,误以为这仅仅是举手之劳,其实不然。
前段时间热议的 996 言犹在耳,估计《奔跑吧》的策划人员加班之后,估计自己都懒得去做垃圾分类的事。
既然没有考虑,你其实不知道分类是对是错,是环保还是不环保。因为逆向分工,效率降低,不环保的概率很大。一个嫌钱少所以不卖废品的人,比一个因为认为分类了更环保所以特意去分类的人,更环保,因为前者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现实中,我们几乎没有亲自购买过垃圾处理。如果这个行业市场化程度更高一些,也许环卫公司可以给自己分类垃圾的客户一些优惠,也许环卫公司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也许会有大型废品回收公司花钱买分类好的垃圾。可惜我们现在是看不到的。
据说北京早在 1957 年就提出垃圾分类,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早,表现却远远不如日本,有人说这体现了日本人的工匠精神。
没有自由市场前提的工匠精神,其实是武士道。赴死也不问是否值得,是日本人的文化缺陷,根本不值得提倡。为了一个貌似有理的垃圾分类,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无论是自己的生命,还是别人的生命。
中国人用更自由、更市场化的方式给垃圾分类,才是更加文明、更加环保的体现。
——————
上一篇:资本主义与阶级固化
题图:William Merritt Chase,The Beach at Zandvoort
相关书籍推荐,《伟大创意的诞生》:创新自然史:
一课经济学,精读第二季,继续和你一起读经典:
卡尔·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米塞斯《经济科学的最终基础》、米塞斯《货币与信用理论》、罗伯特·墨菲《第一本经济学》、罗斯巴德《自由的伦理》。
解读形式:讲义加音频。
只做精读,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精读。精读经典,传承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