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说】闵行人未必知道,虹口人却很熟悉的闵行路
丁酉年·六月廿二
【沪说·第32期】
说到上海闵行区,谁都知道大致的方位,但只要换一个字,闵行路,可能立马会有一大半的人不知所云,尤其闵行人都未必有那么多人知道这条马路——因为实在是南辕北辙。但闵行路所在的虹口区人士或许大都知道——因为虹口公安分局就在闵行路上,而其所在地前身是有名的虹口巡捕房(下图)。本期沪说,我们就来说说闵行路。笔者与闵行路的缘分也有不多不少十年之久呢。
吴淞路、塘沽路转角的公安大楼(原虹口巡捕房警员宿舍大楼,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第五批,编号HK-J-002-V),右侧是闵行路吴淞路路口的虹口巡捕房旧址,现为虹口公安分局使用。(作者:Takehara,上传于panoramio网站)
闵行路的故事
上海历史导览地图,图中褐色线段即为闵行路,目前大名路以南段因为建造酒店等原因已经不存在。本文所及地名基本都有圈注。如果您视力好,还能发现金山路、青浦路和黄浦路,以及一大堆日本人留下的遗迹。
说说闵行路的概况和历史。
今天的闵行路东起大名路,西至吴淞路,全长不过几百米,离外滩真是分分钟必达,能见度高的时候,一眼就能望见外滩和浦江风情。但在老地图上,从前的闵行路比今天要长一倍,一直通往江边的扬子江路。但如今扬子江路一带已经圈禁,而大名路以东的一段道路以及两边建筑已经全数拆迁,原址上建造起了五星级的外滩茂悦酒店。
闵行路南段,远处双子楼就是茂悦酒店(腾讯地图街景)
如今闵行路的最南端,闵行路大名路路口,小马路就是闵行路(2016.5)
自清代中叶吴淞江(苏州河)河道稳定之后,在隶属于上海县的虹口港、吴淞江的河口一带开始形成了集镇,范围相当于原先的虹口区乍浦路街道和老的提篮桥街道。闵行路街坊的形成大约就在那个时候,但是早期的道路是如何走向的,市镇的规模样貌等都无从考证了。
上海开埠之后,这一带为美国教会侨民先行租借使用,后来通过《中美望厦条约》确立为美租界,后来并入公共租界,属于公共租界北区。道路也由公共租界当局,工部局开始一一命名。
比起上海许多有着不少“优雅曾用名”的马路,闵行路自命名之初就一直叫闵行路,也许其命名就遵循着公共租界的重要惯例之一——使用中国地名, 但并不是所有道路都遵循这一惯例,他们一开始所使用的中国地名与他们在中国占过的便宜(最著名者就是圆明园路),或者去过的地方有一定关系。闵行之名成于清代,19世纪时指的是上海县属下,黄浦江边的闵行镇——也就是今天的老闵行。
据《上海县志·大事记》《闵行区志·大事记》1842年6月16日,英军进犯上海时,不仅在吴淞炮台挫败防守的清军,军舰还由水路沿着黄浦江溯流而上,意图攻打松江乃至苏州,一直入侵到了黄浦江中游的闵行镇的上游方位,但因为水浅而折返,虽不算赢,也算是英军深入虎穴之战,震慑了清政府。或许在租界内命名一条闵行路,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1998年的地图中闵行路一直通到江边的扬子江路(闵行路名称已圈出,另,乍浦路街道已经分别并入四川北路街道和提篮桥街道,闵行路在吴淞路以东,现属于提篮桥街道)
在40年代收回租界的时候,闵行路曾短暂改名为“真茹街/路”。五十年代后又改回了闵行路的本名。
1946年版《上海里衖分区精图》中显示闵行路曾改名真茹路
不过,经过历史的无数次掩埋,闵行路如今成了一条容易被遗忘的小马路,特别是长治路大名路以及吴淞路拓宽之后,窄小的闵行路就更不容易找到了。
笔者2016年重走闵行路,站在如今是六车道+隔离绿化带的长治路上,依稀能看到蜿蜒向前的闵行路。
“发现”闵行路
2007年春天,大四毕业之际,每周只有一天有课,加上考研不利,工作也基本落实,闷在寝室或家中对身心无益,于是我就趁机去一些从前没有机会去的地方,无意之中,就发现了闵行路。
2007年6月笔者拍摄的闵行路(第三次去)。
对比上图(点击放大),
不难发现红圈中的老房子应该在长治路拓宽时拆除了。
作为一个闵行人,在虹口闹市中第一次见到这块路牌,简直了...(2007年4月)
闵行路、长治路口的22路站台(2007年4月,第二次去闵行路)
从外滩到闵行路,只消五分钟的路程。过外白渡桥,第一个路口右转就是黄浦路,一瞬间游客的嬉闹就消失了,路北是有苏格兰风情招待的浦江饭店(理查饭店),右手是警卫森严的俄领馆。步行向前到金山路左转,又豁然开朗,走到路口,如今这里是一片绿地,右转到大名路,此时要留心交叉的马路标牌,过了武昌路之后,就到了闵行路口。(具体路线参考上文地图中的绿色线)
2007年6月,黄浦路大名路口,俄领馆门口的忠于职守的武警以及对面浦江饭店同样敬业的苏格兰风招待。
当然,这是地图上从外滩到闵行路的捷径,而十年前的我已经不记得当时的路线,还曾经到海南中学门口走过一遭,完全没有期待与闵行路的遭遇。后来,我带着一个金山的同学一起从金山路再走到闵行路,留下了特别的回忆。
闵行路上的某旧式里弄(2007.6)
东洋味的闵行路
从长治路到峨眉路这一段的闵行路有着不一般的气质,其中街西的高层建筑透着浓浓的西洋味,提示着人们这里曾经是租界。这座大楼如今虽为民用,但已经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因此可说暂时保存无忧。
1929年公共租界北区地图,闵行路位置已经圈出,长治路旧名熙华德路,大名路旧名百老汇路,塘沽路旧名文监师路,汉阳路旧名汉璧礼路,峨眉路旧名米勒路。武昌路、闵行路、吴淞路等均从旧名。
角田公寓一角(2016.5)
这座大楼今天被称作“闵行大楼(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第四批,编号:4F008)”,占据了峨眉路、闵行路的街角,并一直延伸到长治路。它最初建造于1933年,最早的为人所知的名字带着浓浓的东洋味——“角田公寓”。在吴淞路一带的塘沽路、闵行路、乍浦路等,早先都是日本侨民的聚居区,30年代正是日本军队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时候,而民间移居上海租界的日本人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角田公寓正面照(来自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网)
如今这座大楼依旧在闵行路上俯瞰着芸芸众生,这座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八十多年后依旧屹立着。
“万岁馆”一角(2016.5)
角田公寓斜对面的洋楼也显得很别致,这幢楼位于闵行路和长治路路口。据说这里曾经有一家日本人开的高级旅舍——万岁馆(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第五批,编号HK-J-033-V)。这座外表西洋风格,内在是日式风格的建筑曾经是一家官方招待所级别的酒店,如今虽改建为民居,但依然得以保存。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20年代来上海访问时就下榻于此。如果您对这个名字没有感觉,那么《罗生门》总该听说过吧。
万岁馆的全身像,如今这已经是民宅(来自搜狐号乐活上海)
当年万岁馆(图片来自弄堂网)
芥川在其《中国游记·上海游记》中记述了他初来上海的奇遇。坐了令人胆战心惊的黄包车,按照东道主的意思去了光线有些阴暗的“东亚洋行”旅店,却得知当年与日本人交好的韩国人金玉均就在这家旅店被人刺杀,又觉得不祥,这才入住了不远处的万岁馆。于是他也与闵行路结了缘。
游记中还记述了他抵沪次日就生病了,第三天还住了院,据考证这家医院(须藤医院)也在闵行路附近。芥川龙之介在上海游记里,记述了不少令人不悦的事情,让中国读者看得面红耳赤,但他也说到上海路上的秩序是让他“都无法偏袒祖国的”。也算让人稍解宽慰。
昔日三角地菜场
其实闵行路、武昌路、塘沽路这一带在20世纪上半叶吸引了大批日本侨民,其中吴淞路是这个有“小东京”之称的日侨聚居区的大马路,在闵行路吴淞路路口以北有一片三角形的区域,当年是繁忙的三角地菜场,如今这里矗立着宝矿大厦,已经难觅昨日踪影了。
如今这里...(腾讯地图街景)
一点题外话
在《虹口区志》中闵行路的踪迹并不算多,但也无意间翻到了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内容。在城市规划一章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真的要付诸实施的话,迁走外白渡桥,再修建一座大桥,那么北外滩的景观不知道会被毁成什么样,最终也只是以外滩隧道取而代之。但由此而来,长治路、吴淞路、大名路都被拓宽,一些老建筑都被拆除。虹口的高度是越来越高,建筑越来越新式可历史遗存风貌却变得越来越不伦不类,甚至让人有些紧张、害怕一切都会改变。
虹口港旁的老洋行、1933老场坊(上图)(2016.5)
当然,必须要说,近些年虹口港沿岸的保护开发还是不错的,但是划出老洋行,老场坊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雕琢于城市肌体上的是无法磨灭的历史与回忆。
不仅仅是蓬勃发展中的虹口,就像前一阵子,以为保存无虞的巨鹿路邬达克故居遭到毒手一样,纪录上海往昔盛衰荣辱的建筑,虽然数目保存得很多,但一个个都像待宰的羔羊,不是市政需要,就是商业资本,或者是居民要求改善生活,不知哪一天就会被动迁,而没有历史优秀建筑和重点文保的金钟罩,更有可能连反对的呼声都找不到。唏嘘之余,只有珍重眼下,留住今天的美好时光吧。
闵行路、峨眉路路口的老式民居,是否还有当年的东洋味?(2016.5)
九龙路、大名路附近沿虹口港一景,悠然见到陆家嘴(2016.5)
一张著名的虹口老照片,大名路长治路夹成的三角区,曾经高度城市化的区域,如今拆出了大片绿化和宽阔的街道。折射出了虹口这些年的沧桑变化。(综合百度地图、卫星图、全景,点击放大)
【最近更新】
*本文凡标注拍摄日期的照片均为作者自摄,使用请注明“来自天袁地访公众号”或保留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