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石榴地理:中国的石榴,从哪里来?

《红楼梦》里,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场景。

香菱与一群小丫鬟玩,不慎弄脏了身上的“石榴红绫”裙子,小丫头们吓得一哄而散。

“妇女之友”贾宝玉留了下来,拿了袭人的同款裙子给香菱。“(香菱)接了裙子,展开一看,果然同自己的一样。又命宝玉背过脸去,自己叉手向内解下来,将这条系上。香菱拉他的手,笑道:'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

成年人读到这里,总会露出一脸姨母笑。袭人什么身份?和贾宝玉试过“云雨情”的通房丫头。贾宝玉拿了袭人的裙子给香菱,香菱不但不避嫌,还当着男人的面换裙子。换完了,俩人还手拉手笑嘻嘻说话,嗔怪对方“肉麻”。

曹雪芹同志就差把“性暗示”三个字写在纸上了。

石榴裙,是这则故事里的关键道具。

事实上,在汉语言文字里,“石榴裙”三字在大多数语境下,都带着浓郁的桃色气息。它暗藏了中国人对性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观念,以及对石榴这种水果既充满向往、又随意亵玩的矛盾态度。

作为一个外来物种,石榴也许不是在中国混得最好的水果,但它一定是最能融入汉文化的水果。

No.1 壹

根据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石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从石国带回来的植物。所谓“石国”,有可能是地处南疆至中亚的古国。今天,当地许多地名里,如喀什(kashgar)、克什米尔(kashmir)、塔什干(tashkent),依然常见许多带有“石”(sh)的音节。

虽然石榴是不是张骞带回的植物已经不可考,但它源自西域却是肯定的。公元前十世纪,所罗门王就在肥沃的新月地带,栽种了石榴,并且爱饮用石榴汁榨的香酒。《雅歌》甚至用石榴来形容所罗门王喜爱的姑娘:“你的两颊裹在帕子内,如同一块石榴”。

湮灭了两千年的所罗门王神殿遗址,如今考古学家还在苦苦探索,地面上几乎没有蛛丝马迹可以追寻。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它跨越山海,来到中国,并在中华文化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留、瘤、榴三个字,在汉字里是同音同源字。

“榴”在古汉语中又写作“橊”,最早的汉字字典《尔雅》里并没有收录此字,证明它的出现晚于留和瘤。而在稍晚的《广雅》中,对它的解释是:“丹實垂垂若贅瘤也。”

久留身上、除之不去的赘生物,中国人称之为“瘤”,这是人人谈之色变的不治之症。

而长得像瘤的,有着密集外观的植物水果,则被中国人称为“榴”。比如多刺的榴莲、比如多籽的石榴。

用汉字造字法推测,美味的石榴,最开始有可能是唤起中国人密集恐惧症的不祥之物。

这种认识,可能与两汉期间中华文明强势输出,“万国来朝”的自信有关;也可能与石榴的长相与中原风物迥异有关;更有可能,是石榴的引种驯化在当时并不成熟,大部分人都没见过石榴有关。

人,总会对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抱有天然的戒备——作为证据,汉魏之前,汉语里从没出现过记载咏赞石榴的诗文典籍。

其社会待遇,也许还不如明中后叶传入中国的辣椒,至少后者很快就被当成漂亮的观赏植物传播。

作为石榴最早传入地的新疆,在这种背景下拔得头筹。那里是中国最早栽种石榴的地方,也是今天国内最大的石榴产地和消费地。

石榴在维吾尔语中称“阿娜尔”,许多姑娘即取名为“阿娜尔古丽”(石榴花)、“阿娜尔汗”,听起来有音乐和色彩的美感。在维吾尔文学中,用“阿娜尔”形容女性的窈窕美丽和比喻人的心灵纯美;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以新疆叶城石榴为礼物,互相馈赠的习俗。

新疆叶城和和田皮山县的石榴,是全疆佼佼者。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疆石榴普遍比内陆大而甜,保存的时间长,可放至翌年三四月。这与当地的气候干燥、微生物不活跃有关,更与干旱的地理环境下,石榴进化出更强的保水能力有关。

这是新疆旅游客为什么一年四季都可吃上新疆石榴的原因。

No.2 贰

汉末三国,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是石榴的社会地位开始发生大逆转的时代。

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

丹华灼烈烈。璀彩有光荣。

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

晚获为良实。愿君且安宁。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描述石榴的诗歌,而它的作者,正是赫赫有名的才子曹植。

这首诗的内容,至少透露了三个信息:最晚到汉末,石榴已经成为中国内陆的家养植物;石榴的叶子、花和果实,对时人来说都有很大的观赏价值;联系曹植本人的身份、籍贯,石榴在中原地区的身价还不低。

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可能与儒学在中国的大规模流行,农耕文明祈求多子多福的朴素愿望有关;可能与大一统国家农业科技驯化水平的提高有关;也可能与经过南匈奴内附、西羌战争等民族融合事件,对外来物产越来越多呈现出包容的态度有关。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汉末的石榴已经驯化到能够食用的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原地区才是萌生中国人石榴文化的土壤。

汉以前让人密集恐惧的石榴,到此终于咸鱼翻身,成为汉文化审美中的显学。

今天的中原地区,依然是中国石榴的主产区。包括陕西临潼、河南河阴、山东峄城在内的许多地方,都有着著名的石榴品种和悠久的栽培历史,他们共同撑起了石榴在中国的煌煌巨著,也是最早驯化栽培出中国本土品种“硬籽石榴”的地方。

如果历史一直按照这种趋势发展,石榴也许会成为汉文化中,类似于桃李、柑橘、大枣、柿子一样的,充满吉祥寓意和美好期许的佳果。

但事实证明,平滑发展的历史从来都是偶然,充满变数的曲线才是常态。

No.3 叁

始于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撕裂了中国的社会、埋下了中国至今南北文化差异和不理解的种子,也为石榴文化的奇异发展创造了条件。

北方的五胡十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势力交替上台,信奉谁的拳头大谁才能胜出的丛林法则,在那里,发强化了中华民族血性、阳刚的一面。但对于当时主要作为观赏植物的石榴来说,就失去了种植和繁衍的意义。

但南方的风物精神却截然不同。来自东晋士族的偏安与清谈玄理风气,贯穿了整个南朝的大部分时代。石榴,作为一种长相漂亮、寓意良好的果实,受到了无比的优待。

在梁元帝萧绎的《乌栖曲》里,出现了“交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句,用来形容美丽女子亭亭玉立的迷人风韵。

或许还带着一丝,农耕社会下男权阶级对女性不可言传的期望。

这是“石榴”与“裙”这两种事物联系起来,是中国人第一次把石榴拟人化,也为后来石榴阴柔的形象奠定了基础。

这种趋势,在南北朝统一之后,愈演愈烈。隋唐统治者虽然在治国方略上承袭了北朝尚武开拓的传统,但具体到个人生活,他们却更向往南方大开发之后的江南。

南方丘陵长江流域的石榴种群在这一阶段大踏步推广和演进。比如四川凉山的会理石榴,自唐代起就是御定贡品,人们对会里石榴的描述是:皮薄色艳,犹如彩霞,果实硕大光洁,籽粒密软而味浓,有微香,余味悠长。

再比如安徽的怀远石榴分为白花石榴和红花石榴,白花石榴果皮细薄,果实硕大,籽粒晶莹饱满,汁液丰富,味道甘香而醇美;红花石榴则籽粒剔透如水晶,肉肥核细,汁多味甘。

对石榴的阴柔取向的审美,在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上台后,达到了极致。武则天本人手书的诗歌:“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至今依然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著名的关于石榴的篇章。

传说上世纪末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代石榴红裙,就是武则天本人的闺中物。

从此以后,美人无非石榴裙、鲜艳不过石榴花;石榴祭祀,多子;石榴奉客,多福;画师爱石榴,因其饱满丰实;诗人爱石榴,因其瑞仪吉祥。

No.4 肆

吊诡的是,武则天本人的人设,却在李唐家族重新掌权之后,崩了。

中国封建社会有个不上台面的传统,对男性的攻击常常从忠孝仁义等“大节”入手。而对女性的攻击,则习惯于从小的私德出发。

且不论新旧《唐书》中,援引的各种丑化武则天个人生活作风的笔记。武则天不喜欢牡丹,李隆基偏要把牡丹捧上国色天香的王座,封它为“洛阳红”。而对于武则天盛赞的石榴,则将之视作另类。

在玄宗年间官员万楚的《五月观妓》诗中,能明显察觉这种微妙的态度变化。万楚的原句是:“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石榴,从女皇帝的裙子,转移到了妓类的裙子上。从只可远观的华丽,变成了随意亵玩的用具。

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宋之后,《红楼梦》里的性暗示,与之一脉相承。

但远离中原王朝的西南地区的庶民百姓和少数民族,却没有这样的穷讲究。

随着元明二代对西南地区的整合,越来越多的中国风物到达了最不可能到达的、最遥远的彩云之南。

云南的巧家石榴和蒙自石榴,是今天国内生鲜市场最受欢迎的石榴品种,原因无他,云南横断山区的立体气候和肥厚的土壤腐殖质,滋养了这片遥远的土地上的西域来客。

“糯石榴”是巧家当地良种,《民国巧家县志稿》记载, “县北巧家营三十里,种植宜于果木,以石榴为特产。果实硕大,味甘适口,远近多争购之。居民广植园圃,以为生业,故种榴甚多,榴花盛开时,如锦如霞。”

这种糯石榴果形扁圆,棱角分明,果实硕大,皮薄,籽粒大,核软汁多,味甘爽口。

蒙自石榴的果形则小得多,这里,是中国最晚开拓的石榴产区,也是今天中国种植软籽石榴最多的地方。

它们共同为中华石榴的版图画补上了最后一块空缺,也多少拯救了中国人对石榴的微妙误读。

(0)

相关推荐

  • 行走丨石榴红了

    立秋一场雨后,石榴红了. 夏日里,青石榴缀于浓密的枝叶间,毫不起眼.石榴成熟时,树上像挂满了红灯笼,格外醒目.叶是葱茏的绿,果是诱人的红,这一派生机和热烈,美过夏天的那些花儿. 秋天一树树的果实,着实 ...

  • 国家石榴地理

    <红楼梦>里,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场景.   香菱与一群小丫鬟玩,不慎弄脏了身上的"石榴红绫"裙子,小丫头们吓得一哄而散.   "妇女之友"贾宝玉留了下 ...

  • 中国国家樱桃地理

    撰文 | 魏水华 头图 | feekr旅行 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八年(975)春末,南京城. 宋军已围困城池长达半年,城中粮草告急.雪上加霜的是,从各地赶来勤王的南唐军队,在镇江.江阴.九江.宜春等地节节 ...

  • 国家蘑菇地理:中国哪里的蘑菇最好吃?

    蘑菇,在汉语里有两种释意. 狭义的蘑菇,指生物学概念上的双孢菇,中国人又把它称为"白蘑""口蘑".作为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大宗贸易品,很早以前,蘑菇就被打上 ...

  • 地理中国 | 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二次复兴

    本文共2991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北上广深"之后,哪座城市最有机会成为"中国第五城"?这个话题被讨论了许多年.每个新一线城市都有其核心竞争力,然而中部 ...

  • 国家腐乳地理:中国哪里的腐乳最好吃

    撰文 | 魏水华 头图 | pixabay 由于比邻的地缘格局和相近的文化传统,东亚各国在饮食习惯上有着很多共性. 比如用筷子.喝粮食酒.蘸酱油调味.吃辣椒酱.吃腌渍蔬菜.吃白米饭.吃狗肉--几乎所有 ...

  • 笔墨精妙,神韵清新——“中国写意石榴画第一人”李明圣

    HB久藏文化 久藏文化--2012年成立于北京.主要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民众搭建名家字画.工艺品.收藏品的诚信交流交易平台久藏文化 主要以诚信经营当代书画艺术家书画作品为主,定期举办书画展览展示活动 ...

  • 国家馄饨地理:中国的馄饨从哪里来

    中国,是一个多元文明的聚合体. 宏观来看,从高山到大河.从沙漠到海洋,丰富的地貌汇聚了多样的民族.宗教和风俗,在国家认同的串联下,成就了共有的历史记忆. 微观来看,所谓中国饮食,也是由各式各样的烹饪方 ...

  • 国家馄饨地理:中国馄饨,从哪里来

    中国,是一个多元文明的聚合体. 宏观来看,从高山到大河.从沙漠到海洋,丰富的地貌汇聚了多样的民族.宗教和风俗,在国家认同的串联下,成就了共有的历史记忆. 微观来看,所谓中国饮食,也是由各式各样的烹饪方 ...

  • 中国当代石榴第一人,重彩花鸟名家曹瑞华

    文章来源_网络 中国写意花鸟画作为一个传统绘画的重要画种,在其现代艺术发展中其独具的艺术审美价值是其他画种所不能取代的.中国历史上许多画家寄情花鸟,这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亲和有关,也与画家的追求有关.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