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的代表作之一,拉图雷特修道院(世遗)

从日内瓦去拉图雷特修道院(法国),大约两个半小时车程,如果不事先做点功课,修道院还真不是很好找,因为这里并不是希望太多游客来的地方。

大名鼎鼎的拉图雷特修道院就在眼前了。对于大多数人,可能根本就不会知道这个地方,更不会特地跑过来看。但对于学建筑的,这里几乎是人人向往的朝圣之地。因为这是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代表大作之一,他的17件作品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其中就包括这座拉图雷特修道院

先说说为什么叫拉图雷特修道院。修道院的全名叫圣马利亚.德.拉.图雷特修道院(Couvent Sainte-Marie de La Tourette)。上世纪中,多明我会(天主教四大修会之一,也称道明会)有意在里昂附近建一座学习型修道院,于是他们购买了拉图雷特植物园的一部分土地用来建修道院。拉图雷特植物园是法国著名植物学家马克.安东尼.路易.德.拉.图雷特(Marc Antoine Louis Claret de La Tourrette,1729-1793)的私人公园和试验场地,简称拉图雷特植物园,所以建在植物园的修道院也就称做拉图雷特修道院,现在修道院周围也还有公园。

这位里昂出生的贵族植物学家有位弟弟,曾经是路易十六的海军部长,帮助过美国独立,蹲过罗伯斯庇尔的监狱。到了拿破仑时代又被重用,参与过特拉法加海战失败的调查工作。死后(1810年)被拿破仑恩准葬在先贤祠,足见地位不低。

法国大革命时期,大批多明我会教士被驱逐,有些逃往国外。一战结束后,一些教士开始回归里昂,不过他们最近的修道院,也在距里昂百公里外的尚贝里。于是他们有了在里昂附近建修道院的想法。1943年,他们购买了拉图雷特植物园的一块地皮,地点位于里昂西北约25公里的一个小镇,Éveux(有译作埃沃)的一个山坡。

1952年,一位叫库蒂里耶的神父请求当时国际知名的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帮助设计新修道院。设计宗旨是“将虔心祈祷和修行的人安置在僻静之所,并为他们建造一座教堂”。多明我会当时的要求是能容纳一百名修士,并且在不影响宗教学习和修行的前提下,也不排斥新的建筑形式(希望宗教与现代建筑中间能建立起某种和谐)。

柯布西耶接受了请求,从1953年5月开始了修道院的设计,1956年开工,1959年起,修士们就住在尚未完全竣工的修道院了。

1960年10月19日,柯布西耶参加了由红衣主教主持的修道院落成仪式,也标志着宗教建筑的一个新的里程。

1965年8月31日,柯布西耶的遗体由芒通运往巴黎的途中,在修道院教堂内停留了一夜,多明我会的兄弟们为他的遗体守灵祈祷(第二天去巴黎葬礼)。

1968年,修道院曾打算卖掉这座建筑,但遭到修士们的强烈反对,因为建筑从某种意义上已经与他们的精神分不开了。

1970年代,修道院内还有70多位多明我会修士(多明我会称兄弟),修道院开始对外开放。还有一些宗教研究机构也设在此处。

1979年,修道院和修士墓地被定为法国的历史古迹。

2016年7月,拉图雷特修道院等17项柯布西耶建筑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修道院内也还有大约十几位修士,很多空的房间变成对外开放的旅馆,有点类似青旅的性质,但比青旅要贵些(单人费用将近50欧)。此外还提供对外出租场地承办一些活动,所得资金用做修道院的日常开支和维护。

这样的教堂钟楼,不多见吧。

修道院北侧偏祭台的外观,上方有巨大的采光筒。

修道院只有周日下午2点和2点45分对外参观,还需要跟随讲解(每团限制45人)。我们去的不是时候, 进不去。住宿客人的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六上午10点至下午5:30。这是修道院的“前台”兼售票处。

里面进不去,只好在外面看看建筑外观。这座钢筋混凝土打造的修道院有100个卧室,还有学习室、集会室和娱乐室等,以及餐厅、厨房、图书室和教堂,最顶层好像还有禁闭室。

每间卧室都有一个这样的阳台,柯布将宗教生活的节奏理解为三个时间段:个人生活、共同生活和精神生活,即居住、学习和祈祷。修道院拿出一些房间对外开放的目的,也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会修士的生活。

我见过的修道院虽然不多,但一二十个应该还有,这样的修道院确实是头回见。中世纪的修道院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方形的封闭回廊,拉图雷特修道院的中间庭院也是个长方形的,可能也有回廊的意思。庭院中间架空的通道,将建筑的四面联通起来。

后面的窗户是不是有点蒙德里安的感觉,没错,就叫“蒙德里安窗”。

这是最下层的餐厅与上层的斜坡通道。

厨房的烟囱

尖塔下方是祈祷室。

祈祷室没有大开窗,只有墙上的几条竖缝用来照明,效果只有在里面才能体验到。

屋顶的采光筒,以及用于隔热的植被。

建筑的东侧

玻璃似乎是固定的,通风则靠的是细长且带有纱窗的金属叶窗。

联通走廊。

修道院因依山坡而建,南侧则是靠水泥立柱支撑起来,建筑下方留出很多的空间,这也是柯布西耶建筑五要素之一。

多明我会的一大特征是用学习和宣教取代传统的体力劳动和苦修,因此图书室是不能缺少的。

水泥支撑

修道院周边现在依然是个很大的公园。

从西南方向看修道院,很明显看出建筑与地形的关系,当初柯布西耶选择建筑定位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形容建筑选址对将来来说是也许是一个功绩,也许是一个犯罪(失误)。

号称叫做“波动的玻璃墙面”,是柯布西耶的合作者,拉图雷特修道院的项目负责人,法籍希腊裔建筑师伊阿尼斯.泽纳基斯(Iannis Xenakis,1922-2001)的设计。同时他还是位作曲家。

内部效果(源自修道院官网)。

窗户为什么设计成这样,不得其解。

从西面看北边的侧祭台,采光筒(俗称大炮)看起来更明显,也是伊阿尼斯.泽纳基斯的设计。

这种场所,保持安静是必须的。

内部看不到,借用几张官网上以及在修道院拿的宣传册上的照片。

这是偏祭台内采光筒的效果。

教堂内部

左图为通道,右图为修士宿舍,房间不大,但有床,桌子,卫生间,以及阳台。

西侧大量的开窗,是考虑西面景色较好,也属柯布五要素之一。

西北方向看修道院。柯布的清水混凝土风格影响了后世诸多的建筑大师。

凸出位置的里面,可能是管风琴。

对于建筑专业的人,仔细研究的话也许能写一本书来详细介绍这座建筑,我也就看看皮毛而已。

修道院北边的一片建筑,不知与修道院或多明我会有无关系。

这个水池可能是过去拉图雷特植物园留下的遗址。

也许是植物园留下的仿希腊建筑的柱子。

从水池看修道院。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建筑大师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法语: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Gris),瑞士-法国建筑师、室内设计师、雕塑家、画家,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功能主义建筑之父。

柯布西耶出生在瑞士纳沙泰尔,曾在匈牙利和法国学习。最初是学习工艺美术,后转向建筑设计。1917定居巴黎,所以称他是瑞士-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用他外祖父的名字起的笔名。

柯布西耶年轻时曾游历欧洲和土耳其,这些经历对他的建筑思想影响很大。他认为现代建筑必须要向古典主义(特别是米开朗基罗和巴洛克风格之前的)建筑学习,满足简单的生活机能即可,不必再加上琐碎的、颓废的、装饰的、贵族的美学风格。

柯布西耶就他的住宅设计提出过著名的“新建筑五要素”(在拉图雷特修道院基本都有体现):

底层架空(Pilotis):主要层离开地面,支柱使一楼挑空。

屋顶花园(Roof Terrace):或屋顶露台。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自由平面(Free Plan):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自由立面(Free Façade):由立面看各个楼层,楼层间不互相影响。

横向长窗(Ribbon Window):或水平长条窗。大面开窗,可得到良好的视野。

按照他的设计理念,住宅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则利于自由平面和自由立面的发挥。

他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他祖母有犹太血统,曾遭受法国维希傀儡政府的迫害,许多亲戚被逮捕,迫使他逃亡到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工作。但此后,他的建筑设计风格明显起了变化,从注重功能转向注重外观的华丽;从重视现代工业技术转向重视视觉体验;从追求平整光洁转向追求别树一帜,引人注目。因此他在战后的新建筑流派中处于显耀地位。他的设计理念直到去世,都对世界各国的建筑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当然,由于他的设计太过超前,也经常引起很大的争议。

柯布西耶设计的建筑有几十个,包括公用建筑,私人建筑和宗教建筑等多种用途,分布在世界近十个国家(法国和瑞士居多),建筑体量也有大有小。有些在他去世后多年才完工,也有大量的设计最终也没有付诸实施。柯布的建筑在中国没有,离我们最近的建筑则是位于日本东京上野的西洋国立美术馆(1959年),也在他17个世遗作品之内。

此外,柯布西耶在城市规划上也很有成就。

1965年8月27日,患有心脏病的柯布西耶不顾医生的嘱咐,执意到法国芒通附近的罗克布吕讷-卡普马丹(Roquebrune-Cap-Martin)的地中海游泳,结果溺水身亡,终年78岁。

8月31日,柯布西耶的遗体在由芒通运往巴黎的途中,特地在他设计的拉图雷特修道院一层的教堂内停留了一夜,多明我会的兄弟们为他的遗体守灵祈祷。

1965年9月1日,他的葬礼在卢浮宫的庭院内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包括美国总统约翰逊等政要)纷纷表达敬意。

柯布西耶虽然入了法国籍,但如果按出生地的话,也可算是瑞士人。瑞士为了纪念这位建筑大师,曾在10法郎纸币上使用他的头像,不过这版纸币已经停止发行了。我们在瑞士特地换了几张(跟收银员说说有时还能找的到),我特地把纸币放在柯布西耶全集第七卷上翻拍一下(拉图雷特修道院就在第七卷中,一共八卷)。

这是柯布西耶与修士们讨论拉图雷特修道院的设计方案。

1946-1947年间,梁思成在耶鲁大学做客座教授,同时受邀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的远东文化研讨会的领导工作。在美期间,梁思成做为中国(国民政府)的代表曾与柯布西耶等国际知名建筑师一起讨论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的设计方案。此时梁思成45岁,柯布西耶59岁(下图左2)。

当时的清华大学建筑系刚刚成立,所有工作都是由梁思成的助手吴良镛和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主要负责。1947年梁思成回国后,清华建筑系第一届学生才和第二届学生同时见到了他们的系主任,传说中的梁思成。将来有时间,很想写一些有关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内容。

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有几十个,我只见过四个。此次行程也曾考虑过著名的朗香教堂,最近时也就一百公里,不过最终没有成行,留待将来吧。或许将来某日,再进入拉图雷特修道院内部看看也有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