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鞋底纹路和齿耳,不算真正了解户外鞋

你可能知道鞋子纹路的作用,但你能从纹路中区分出以下4款户外鞋的类型吗?

可能有些小伙伴能区分得出,但你知道不同类型的户外鞋,为什么这样设计吗?

同类型户外鞋的齿耳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两者有无优劣之分呢?

▲ 骆驼徒步鞋和探路者徒步鞋底纹

事实上,不仅是不同类型的户外鞋,即便同品牌同类型的鞋子纹路也不尽相同。除了同款鞋子,很少有纹路完全一样的。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小野就和大家说道说道。

为什么鞋子要有纹路?

小 野 课 堂

鞋子的纹路帮助人在各种应用环境下能更好地行走,起到抓地助走、稳定行走、防止滑道、制动停止的作用。

鞋子的这些作用与摩擦力有直接关系,摩擦力=压力*摩擦系数,摩擦系数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越粗糙摩擦系数越大。

因此鞋子大底凹凸不平的纹路增大了摩擦系数,起到以上提到的鞋子应起到的功用。

为何纹路设计成各种形状?

小 野 课 堂

一双鞋子既要有很好的抓地性助力行走,又要增大摩擦及时制动,还要在人转弯时保持稳定不滑倒,这需要鞋子有纹路,但纹路怎么设计呢?它需要三步才能完成:

首先,要制作不同形状的齿耳。

常见的齿耳大致有三角形、块状、V形纹、斜条纹、圆圈5种类型。

不同形状的齿耳有不同的功用。

三角形齿耳,向前提供牵引助于抬脚,向后确保制动性能;

块状齿耳,受力面积大,方向不规则,增加鞋与地面的摩擦力;

斜条纹齿耳,能起到助推或制动作用;

圆形齿耳,使人转向时更敏捷、省力;

V形纹齿耳,具有各个方向均衡性、出色加速、变向、急停效果。

第二,对鞋子大底进行功能区域设计。

鞋底区域通常划分为:前脚掌、后脚掌、脚掌边缘、 脚尖、脚跟5大区域,各大区有不同的功用。

前脚掌区域,起到抓地牵引的作用;后脚掌区域,起到制动刹车的作用;

脚掌边缘区域,在人转向时提供稳定支撑;脚尖区域,起到增大摩擦助力行走的作用;脚后跟区域,为人落地和蹬地时提供平稳。

第三步,将形状各异、不同功用的齿耳,有序、合理地放置在鞋子大底各区域,它们各司其职,构成一个完整的鞋子纹路系统,更好的为人们行走服务。

鞋子的防滑性能除了与纹理有关系,还与大底的材质有很大关系。

大底材质通常有PU、橡胶、EVA、 PHYLON等,不同材质的大底防滑效果也各异。详情见前文。

怎样的纹路算是一双好鞋?

小 野 课 堂

现在我们知道了鞋子底纹的作用,大底的分区,以及齿耳的类型功用了,那么怎样纹理的鞋子是一双好户外鞋呢?

当我们谈论这个问题时候,我们实际是在讨论鞋子纹理和户外应用场景的地形的关系。户外鞋子的应用场景一般为平坦、崎岖,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形这3种。

崎岖地形一般多山石、积雪、沙土、泥泞等,路况艰难,地形复杂,人在这样的路段行走,客观上需要鞋子提供稳定的支持,很好的制动,迅速排走砂砾、泥土等,提升抓地性能。

因此,为适应这种地形大底纹路多为大颗粒、深凹槽、独立齿耳的设计,防滑耐磨橡胶材质。越野跑鞋、登山鞋通常会是这样的大底。

平坦地形:相对于崎岖地形,这种地形更方便人行走,这种路段多为沙土、平整岩石,或半硬化的路段,不需要鞋子提供太更多的制动性和稳定性。

因此,鞋底纹理通常具有很多较不显眼的齿耳,并且它们之间排列的空间较小。防滑效果一般的PU、EVA材质都可以使用。徒步鞋、休闲鞋通常为这样的大底。

中间地形:这种地形不是很崎岖,也不是很平坦,属于一种均衡的地形,因此,鞋底纹理没有特别突出的具有侵略性的齿耳,也不像平坦地形的齿耳排列紧密。

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地形,很多户外装备品牌商生产了适应山地和平坦地形,兼具日常徒步、丛林越野、荒漠探险多种功能的泛户外鞋子。

因此,不存在具有那种纹理才是最好户外鞋的情况,而是在面临不同户外环境时,应当是把何种形状齿耳放置在大底上,以及应当放置在什么区域的问题。你觉得呢?

抬起脚,看看自己鞋的纹理,认真学习这个知识点,最后小野给爱学习的同学留个作业,上面两种纹路的鞋底是什么类型的鞋?属于哪个品牌?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