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情障碍 | 全都怪我,不该沉默时沉默
发布时间:2021-08-02
作者:岛中小豆子
来源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经常会收到粉丝的来信:表达对我来说似乎已经成为很困难的事,为什么人越长大就越孤独?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之而来的问题和困惑也越来越多样、复杂,再加上我们害怕把不好的情绪传染给身边的人,因此任何外露式的情绪表达都显得越来越困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述情障碍。
在希腊语中,"a"代表"缺乏 ","lexi"代表"言语","thymos"代表"情绪"。述情障碍(alexithymia)又译作"情感表达不能"或"情感难言症",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可为一种人格特征,也可为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较常见到的心理特点,或为其继发症状。
述情障碍现象最初被注意,是因为有心理分析家发现有些病人无法用心理方法进行治疗,因为病人声称没有感觉、没有幻觉,他们做的梦也是没有色彩的。总而言之,他们没有可以谈论的内心情绪。
1972年,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家彼得·西弗尼奥斯(Peter Sifneos)博士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描述如下:"他们(指述情障碍的人)给人的印象是与众不同、格格不入,好像来自完全不同的世界,却生活在被情感主宰的社会。"
述情障碍的人并不是没有感觉,而是他们不会表达--尤其是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感觉。他们完全不具备情绪智力(又称情商,EQ)的基础技能--自我意识,即意识到情绪的发生。
述情障碍者的困境在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感觉,就等于没有产生过这种感觉。
较为严重的述情障碍在少数,而更为常见的是:绝大多数有社交焦虑的人大都缺乏准确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另外,从更积极的方面来看,要想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更进一步,要想缓解自己的社交焦虑,有必要训练自己的情绪表达能力。
有时候不愿意表达并不是完全消极的,这说明我们成熟了,能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因此,当出现社交焦虑、情绪难以宣泄的时候不要太过焦虑,尝试去找出问题,试着去解决问题。
培养共情
即提升替别人设身处地着想的能力,亦即换位思考。离开了共情,就谈不上恰当的表达,也就难以去经营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比如别人不经意伤害到自己时,以“他们可能不是故意的”的想法代替即将点燃的情绪。
训练情绪表达的能力
能感受和辨别他人或自己的情绪,多表达正向情绪。通过欣赏电影、小说的方式去感受情绪的丰富、多样,尝试用多样的词去描述自己的感受。经常性地去与人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建立对此类情感的认知。
创造自己的快乐
在本子上记录下自己喜欢的事,不时挑一至两件去做。
了解“交互抑制”原理
交互抑制原理是指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个对抗过程,两者是不能相容的,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这就叫交互抑制。明白痛苦和快乐是相互抑制的,快乐使痛苦减轻,痛苦缩小快乐的程度。
抽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给心情带来积极的信号。
控制情绪
明白冲动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正确表达问题、找出问题所在才是。
情绪过于异常、激动、暴躁时先暂停双方对问题的僵持,双方空间的独立在这个时候会奏效得多。
表达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心情压抑、经常不自主地陷入低迷的情绪,甚至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这往往是负面的情绪不断堆积而又找不到好的情绪宣泄口所致。
记录心情
在日记本、朋友圈等写下自己的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发散负面情绪的告别仪式。
正确预测表达情绪的后果
很多人在表达时会想:我的表达会不会感染自己身边的人,还是不要麻烦他们了。其实被表达的对象往往是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亲友,而没有比他们更希望我们好的人了。因此,把犹豫变成“Just say it!”。有时候我们寻求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减轻情绪的压抑度。
因此,无论承认与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着述情障碍。感受到问题严重时,把表达自己的情绪当成是第一的解决方式。交流最大的意义在于创造一种缓解情绪、解决问题的氛围,“Just say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