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申遗成功,可是正宗的太极拳还存在吗?

-----太极文化源远流长-----
2020年12月17日,中国“太极拳”申遗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太极拳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太极,源远流长。
远古,华夏始祖伏羲氏创造《易经》,太极理念开始萌芽;上古,道家始祖老子对无极(早期,道家称“无极”,儒家称“太极”,后来儒家参与得更多,特别是周敦颐、二程和朱熹,所以自南宋之后,统一称“太极”)理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接着,儒家圣人孔子对太极理念进一步阐述,使得太极理念逐步明晰。
到了北宋初,华山道士陈抟把无极的理念图形化,绘制出了《无极图》;再后来,陈抟的三传弟子,儒家周敦颐发展了《无极图》,绘制了《太极图》。
元明之际,武当山全真道士张三丰把太极理念揉进内家拳,创造了太极拳。无论在正史《明史》中,还是在金庸小说中,张三丰都是一个武功深不可测的绝顶高手,无人能敌。说明了在太极理念加持下的武术如虎添翼。
后来,太极拳传到了陈家沟。但今天的陈家沟太极拳传人并不承认这种传承关系,而是自认为陈家沟先人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这种自说自话的做法并不令人信服,只是当代的众多太极拳流派基本都传承自陈家沟,陈家沟在当代太极界地位高重,加上武当一派太极拳也撑不起局面,所以太极拳创自陈家沟的说法颇有群众基础。
-----太极拳失传已久-----
在自张三丰之后的太极拳历史上,除了出自陈家沟的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威名远播外,并没有其他出色的高手。
杨露禅,在陈家沟学成太极拳法后,打遍京城无敌手,号称“杨无敌”。光绪帝师翁同和在观看了杨露禅比武场面后,赞叹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正是太极拳的显著特征,这个事例说明了到近代太极拳真传还在,也说明了真正的太极拳是很厉害的,不是不能打的。
因为当代的诸多太极拳选手被秒倒事件,导致人们开始质疑太极拳到底能不能打?还是只是公园健身操?
在人们普遍的印象中,太极拳缓慢舒展。在太极拳被秒倒的视频中,太极拳选手明显速度过慢,以至无法躲避对手的攻击。
太极拳本就该这么慢吗?非也!
上文翁同和说“杨进退神速”,得太极真传的杨露禅一点都不慢。明朝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论》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可见,太极是快慢结合,一味慢则是找死。
当代太极,号称有六大门派:陈、杨、武、吴、孙、和,以及诸多小众门派,没有出现能在拳坛上威风八面的人物,只留下雷雷等被秒倒的尴尬景象,更有马保国这种小丑徒增笑柄。
而深居武当山的最可能是正宗嫡传的太极拳门派,则很少有弟子下山露面,不知道是秉持道家思想不愿涉足俗世,还是也一样不堪一击而不敢下山,估计属后者的多。
综合观察,不乐观地估计,真正的太极拳功夫自近代之后已经失传!
-----探究太极拳失传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源远流长的太极拳会在近代之后失传了呢?是信众少吗?显然不是,看看今天的公园河边,到处可见太极拳爱好者;看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太极拳集体打拳的盛大场面;而且不但中国,世界很多地方也都不乏太极拳缓缓舞动的身影。可见,太极拳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群众基础极好,信众广泛。
虽然这当中有很多是老年人在用太极拳套路锻炼身体,但是也不乏年轻人,全国范围内,学习太极拳的年轻人绝对数量应该还是可观的。
然而,网上多次传出了所谓太极拳高手与现代散打高手的比赛视频中,基本都是秒倒,根本没有对抗,毫无还手之力。网上一片对太极拳冷嘲热讽,真有太极拳高手,恐怕早就绷不住要站出来为太极拳正名。
这么好的群众基础,为什么还会失传?
太极拳是把太极理念融入拳法套路形成的一个形神兼备的独特拳种。但是拳法套路易学,太极理念难贯。
太极理念是古代儒家和道家合力发展起来的理念,包含易学、无为、阴阳之道。而这些古道在现代科学、金融大发展的环境中,已经彻底被边缘化,没有人愿意再潜心研究琢磨。
失去太极理念加持的拳法套路,如果再没有武术功底或强壮体魄做基础,那么只能是花架子。花架子作为活动筋骨的健身方法可以,绝不能用于对抗。这一点所有当代太极拳爱好者都必须明白谨记,切不可再贻笑天下。
太极拳形尚在,神已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