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宁海】那一次骑车访友

那一次骑车访友

闲人

午后,自老家骑着自行车,大约行五里路,到湘岙回岭村,遇一座大山,山脚当时没路,想过去必须翻山越岭。岭,坡度很大,无法骑车上去。只好推着车前行,就算推着车,也有难度。幸亏我是农民子弟,从小干惯农活,有几分力气,倒也没有使出吃奶的力气,就推车上岭。此为新城岭,岭上有几棵大樟树,遮天蔽日,散发出阵阵樟树香。树旁有一路廊,虽不大,可让上岭的行人可以歇歇脚,避避雨。

过路廊一转弯,山路弯弯绕绕,倒也相对平坦。于是,我骑上自行车,无需动力,享受山岭的恩惠,滑行而下。随着山势,车速越来越快。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还正是应了这句话。推车上岭,累;骑车下岭,爽也怕。怕一不小心摔到山下,于是时不时地刹车,原以为这样能控制车速,车速也的确是慢下来了。可不幸的事也发生了,没轻松多久,只听咔的一声,车子的链条经不起我的折磨断了。

断了链条的车子不好控制,我推着车子继续往前行,希望能在前方的新城村里逢着修车铺或者会修车的好心人。

进村子,见人就打听,有没有修车铺?回答很一致,一个小山村,哪来修车铺?有没有修车的人?都忙自己的活去了,村里少有人,谁会给陌生人修车?

无奈,只好推着车继续前行。从老家到这次目的地师范同学陈日友家西翁村,还有一大半的路程,可在这山乡根本找不到修车的地方。要是回头,翻山越岭不说,还要推到五里路外的娘娘宫,才有修车铺。一来一回,耽误不少时间。思来想去,还是辛苦自己推车前行了。

当时的路,都是沿着山脚而修,是简易的沙石路,弯弯绕绕,使路更长,距离更远。比不上现在,都是水泥路,直,也缩短了距离。

虽然知道同学家的方向,可我是第一次走这段路,还是新奇而陌生的。一路行,一路问,来到了梅山村。

早就听说了梅山村,因为梅山村有我一个姑姑嫁在这里,姑姑家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兄早年经常到我家来拜年,看望我的父母。还有就是我们村,每年都要派青壮劳力去梅山村砍柴禾。数天后,他们就会载着满车的柴禾回家,家家户户的家门后都会堆上小山似的柴堆,一年的生活就靠它了。

终于到了梅山村了,心里自然高兴,也许可以找到我的亲戚表兄了(姑姑已经去世,由于路远,我没有到过梅山村走亲戚)。

真是无巧不成书,在梅山村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挑着粪桶的一个中年人,我正想向他打听表兄的家,仔细一看,太巧了,他就是我的表兄。

见到了表兄,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我可高兴了。“表兄”,我激动地叫了一声。

“哎!你过来了。”表兄一愣,却也以为是他的表弟,随意地回了一句。

由于我们不是每年走动,就算来往也是大人间的交流,尽管我是认识他的,他对我这个小表弟接触不多,印象自然不深,而我小时候和现在变化很大。所以我在他眼里,是认不出我是否就是他的表弟。

看着他忙着干活,我也就不想打扰他,就没有介绍我是他的表弟闲人。他也没有问我是谁。

我就问他,西翁村怎么走?他一指黄家渡的方向,告诉我往那方向走。

我兴冲冲地推着自行车,沿着表兄指引的路线,来到了黄家渡口,一条河挡住了我的去路,前面没有桥,根本无法过去,我被我的亲戚表兄忽悠了。

无语,彻底地无语。

我尝了一次“不礼貌问路”的苦果。小时候,我经常听村里老人们的谆谆教导,出门问路,一定要有礼貌。凡是不礼貌的人,别人不会告诉你的。并讲了一些被忽悠的故事,认为这些不礼貌的人,就要受到惩罚,是罪有应得。

我的表兄就是信奉礼貌问路的人,见我是20来岁的人,居然不叫他叔伯,而叫表兄,开什么玩笑?让你不文明问路,我逗你玩玩。也许他到现在都还在跟他的后辈,把忽悠我的事作为笑谈,教育后辈别学我。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我还真是他的小表弟,他忽悠了他的亲表弟。

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认了。没有原路返回,赌气推着自行车,朝梅山的山上艰难地爬去。穿过梅山村,那儿果然有一条通往西翁村的平坦的路。我走了一段好长的艰难的冤枉路。

走过四十八洞桥,沿着公路,穿过西张村,里面一个村庄,就是我同学的家西翁村。小村人热情,一问就找到了同学陈日友的家。

陈日友一家五口人,对我这个远方的长街人,十分热情。尤其是他的弟弟,好像只有六、七岁的样子,圆圆的脸蛋,很可爱。他拉着我的手,问个不停,好像从我这里可以得到好多新鲜事一样。他的妹妹,年纪比他弟弟大,瘦瘦的,女孩子嘛,有点腼腆,就这样矜持地看着我和她弟弟乐。

相处一会儿,陈日友就带着我推着自行车,前往胡陈去修车。他的弟弟妹妹自然也跟着,一路上他弟弟一个劲地催我讲前来西翁村途中的“精彩故事”。

编辑:闲人

审核:浩海紫烟

出品:文化宁海工作室

(0)

相关推荐

  • 【在人间】李金富丨 打气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打 气 □  李金富 / 文 曾记得四十年前,我在家乡一所中学食堂当炊事员,几位师傅和司务长年龄都长我二三十岁,食堂有啥跑路或重体力活都让我去做.那时,我十七八岁,不惜力,也乐 ...

  • 第629篇:三大爷的修车铺(1)

    十里八村都知道我们村中心街有个修车铺,铺子还是三十年前的红砖绿瓦脊屋,墙后是年年开.年年败的高高艾草. 这个铺子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虽然,连个门头都没有,大家都叫"小店修车铺" ...

  • 【文化宁海】稻花香里说丰年

    稻花香里             说丰年 文字:小白 摄影:濯清涟 民以食为天,食以谷为首.最近一段时间,利用双休时间去乡下割稻,美其名曰:城市支援农村.久无劳作的我,一身细皮嫩肉,经骄阳.烂泥.镰刀 ...

  • 文化宁海系列活动之王爱“农耕乐”精彩回放 | 牛耕 插秧 抓鱼 探险 磨豆浆 捣麻糍 农家菜·····

    6月19日,在王爱红岩谷志愿者团队.高塘村村民及"文化宁海"平台策划组的共同努力下,王爱高塘村"农耕乐"第一季活动,在这恬静悠然的山村中圆满结束了.本次活动获得 ...

  • 文化宁海集体亮相贺新春

    文化宁海 恭贺新禧,鸡年大吉 恭贺新春 文化宁海全体创作人员   文化宁海公众号创建于2016年3月27日.初创时,众人皆不知微信平台如何申请,特委托在沪就学的宁海籍大学生小童予以注册.为拓展写作空间 ...

  • 【特刊】文化宁海一周年庆!

    文化宁海一周年啦! (2016年3月27日-2017年3月27日) "文化宁海"的微信公众号,创建于2016年之春,是各行各业的爱宁海家乡的人们交集在一起的基地.他们利用业余时间, ...

  • 【元旦特刊】文化宁海,一路有你!

    首先在此感谢大家 对文化宁海的热爱和支持! 时光荏苒,2017年转瞬即过,文化宁海与各位粉丝又在文字中相伴走过了一年. 文化宁海,一个纯网络架构的平台,在一群颇具情怀的业余写手坚持下,由最初的慒懵率性 ...

  • 【文化宁海】水墨画似的外婆家

    多年后我执笔挽袖, 用文字描下一段记忆. 这旧时外婆家, 大抵如这一幅水墨画. 作者:闲人 前言 qian  yan 那天看了我学生缑城三笑的文章<记忆中的外婆家--檀树头村>,引起我的共 ...

  • 【文化宁海】长胡子葛安飞

    文字/东园生 宁海下张村在黄坛镇西南约二里路许,村里有株大樟树,这樟树生得奇怪,怀里还抱着棵不小的沙朴树,两株树如同一对热恋情人,紧紧相拥.樟树上还有个门洞,树洞里据讲可以放个桌子,四个人可以喝茶.巨 ...

  • 【文化宁海】走的不只是金庸,还有我们曾经纯粹的心

    武侠泰斗金庸去世 20181030 谁没读过几部金庸,谁没做过一场武侠梦. 作者:卢巧 当世界再无大侠,当我们不再相信梦想,当我们不再对世事怀有激情,当我们不再深情不悔--一滴泪悬在脸庞,竟不知如何述 ...

  • 【文化宁海】金燕循迹

    循 迹 絲卷銀鱗秋水冷 刀裁玉片曉霜飛  敬请聆听-- 文I 金燕 大米巷,小米巷,锡福殿以一派破烂的模样展现时,竟双眼湿润.残垣断壁,青草蓬蓬,藤蔓布满旧墙.家家户户都已经搬出,感觉像一座荒芜很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