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之声】宁海篾作


请点击视频欣赏宁海篾作

篾作调

黄坛篾席逐步簟

魏家矮椅张辽篮

脚箩出勒上辽岗

秧帽要算溪旁徐

糠筛米筛枧头出

扫帚筲箕张家山

宁海篾作

宁海一直流传着,“东门漓卤溚浆,西门拕棒夹枪,北门珍珠宝贝,南门瓜匏茄菜”民谣,形象地说明了宁海的地理特征与生活、生产及经济方式的关系。宁海,背山面海,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山区森林覆盖率极高,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山体大多由西向东,面向象山港、三门湾,海洋性的气候直接侵袭到群峰山坡上,山体时常被朝云夕雾笼罩着。宁海又属中纬度西亚热带过渡地带,为季风湿润气候区,常年以东南风为主,四季分明,日光充足,雨水充沛。山体的土质肥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山体植物生长极为有利。至2008年,全县就有毛竹林208万亩。竹笋已成为宁海县四大林特业主导产品之一。出西门大多是山区,盛产毛竹,除了笋可供食用外,毛竹可派大用场,竹匠也就应运而生,俗称篾作,是宁海的传统产业。

竹编细作工艺很讲究。首先便是要选好竹子。按照传统,这个竹子需要深山里的野生竹,村子附近的烟火竹不能用,肥料施过的不能用。只有深山里4年以上的野生竹才够好够韧。选好竹子,要用篾刀劈出篾爿,然后过剑门,抽成各种粗细的竹丝。抽好的竹丝,用开水煮过,然后藏起来备用,不能见风,见了风,竹丝容易发黑。备好竹丝,就是繁复无比的编织工作了。竹编师傅按照脑子里事先想好的造型和花纹或自己绘就的图案,单调而又乏味地坐在那里编织。编织的动作几乎是千篇一律,两只手似乎只有一个姿势,在那里机械地运动。尽管动作单调,没有趣味,但竹编师傅的精神却始终要集中在手中的作品上,一旦恍惚,编错一根经纬,就前功尽弃,必须从头再来。

目前工业品的越见繁盛,在见证着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遏制着一些有生命力的原始文明的发展。层出不穷品类繁多的塑料制品,几欲取代农村原始的篾器。倡导绿色环保无公害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健康越发受到重视,毕竟生命才是最为本位的。许多塑料制品,总是让人们疑心其体质里隐藏着毒素。返璞归真,还是倾心于篾匠手制的生活用具,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最为关键的是:绿色,环保,养生。

精彩待续

(0)

相关推荐

  • 竹藤编织历史回放

    几千年来 ,民间竹编凉 席 .凉枕 .扇 .箩 .筐 .篮 .箕畚等生活日用品 :竹条篾片编成的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品 .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遗物中 ,已经出现竹编器具 .我国南方地区 ,则逐渐形成富于 ...

  • 【宁海之声】妙相寺古钟

    宁海有一句古老说话,嗷:"大北门个风,妙相寺个钟",讲明妙相寺个只古钟蛮有来历咯.假行勿是有个后生毛手毛脚,勿听劝教,讲勿定个只钟老早变成国宝类! 勿晓得何朝何代,妙相寺铸了一只大 ...

  • 【宁海之声】心头血块

    搬把矮凳, 听大话挈喽,快!快!快! 早回见啦,宁海城里有一份人家,主人家从小爸便故边来,姆一把尿.一把屙逐点把其带大 ,捏了手迭怕其落敖,含了嘴迭怕其烊敖,个儿便了其个心头血块. 后底,儿讨了内客, ...

  • 【宁海之声】葱丛奇遇程公碑记

    搬把矮凳, 听大话挈喽,快!快!快! 历经半个多世纪,辛亥革命志士民国陆军少将,去世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为中将的宁海籍人士,程干青的墓碑在有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失而复得. 此碑在相见岭北端梅林仇家村的古道上 ...

  • 【宁海之声】魂灵落敖类

    今明啊!搭大家讲一讲宁海话里面一句话嗷了:"魂灵落敖类",魂灵落敖是讲一个人做事干啊,思想.注意力勿集中,心啊,搭何堆去都勿晓得.介日呢,嗷其烧餐夜饭,其勒电饭煲迭水摆迭米摆迭,盖 ...

  • 【宁海之声】买鸭栏

    猕猴桃摘了后要施肥.听说鸭栏是最好的肥料,所以,老爸每年要买好几车拖拉机的鸭栏. 今年卖鸭栏的人又开着拖拉机在田垟畈转了. 老爸说:"多少一车啊?" "900元.&quo ...

  • 【宁海之声】乡音更亲切

    换个角度看文化 亲 切 的 宁 海 话 [ 编者按 ] 经著名诗人潘志光先生牵线,国家一级作家薛家柱先生授权"文化宁海"微信平台转载他的<乡恋>,并同意改编成方言朗读. ...

  • 【宁海之声】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 薛家柱 "踏着沉重的步伐,归乡路是那么漫长--"费翔一曲<故乡的云>,唱出了多少游子的乡愁和归家的急切. 我1952年早春离开家乡,去慈溪锦堂师范求学.大清早 ...

  • 【宁海之声】老实讲你偷过冷饭头吗?

    在那个孩提时代, 味道不输现下琳琅满目的零食小吃并且能填饱肚皮的好东西,就装在冷饭筲箕里面哦.悄悄告诉你身为女生的我偷过,就不信你没有. 用扁圆型竹篾编扎的饭篮,我们叫冷饭筲箕,或者冷饭笊篱.一般饭篮 ...

  • 【宁海之声】器物之美——米筛

    编者按 :器物的美不单单在于它的外形,更在于它曾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方便,昔年,它们是不可或缺的.如今大都被各种新兴生活用品替代,然而对于它们的记忆已经根植于心,每当看见,我们那颗麻木的心就会变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