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丨小辫

作者前言

小辫,是个南京姑娘,是我九十年代初,在海南经济广播电台创业时遇见的同事,也是我的忘年交。九十年代末她去北广(中国传媒大学)读书,后去了加拿大。长时间没有联系,不知道小辫这个命运多舛的女孩过的好吗?去年有了她的消息,小辫依然对我一往情深……听说我病了,手术后,非邀请我去加拿大疗养。他们在加拿大著名风景区买了一座属于他们的小岛,她和丈夫经营一家房地产,他们有一对可爱的宝贝女儿,一家人非常幸福喜乐!小辫本人投身在做教育,小辫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人才,一直热情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主要是做中加美之间的青少年夏令营工作。18年来,她做为海外组团机构唯一的老师,代表应国务院侨办邀请,在人民大会堂做了八分钟的演讲。中央台已播放!这两年疫情期间,她主要做线上夏令营,传来几个视频是她和女儿制作的,视频非常棒!视频里都是她的学生及夏令营的故事……还有他们美丽的风情小岛。我将会在《美篇》为大家展示分享!

下面的小辫故事是写于90年代末,在《椰城》杂志发表,后又被特区几家报纸转载,《特区妇女报》、《中国妇女报》转载。

小辫

作者:唐平

九月底,我从兴隆金银岛开会回电台,听说小辫走了,小辫到北京广播学院读研究生去了。

小辨给我家留下一个可“全国呼通”的民航Call机号码。我握住小辫留下的CalI机号码,好像握着小辩的小胖手,心里涌上了一丝丝酸酸的,也是甜甜的感情。酸酸的,是我感到小辫不易,小辫坚强!当然也有我舍不得小辫离开海南的情感;甜甜的,是我感到了小辫对我深情的依恋和信任.....这个简易的Cal机号,像一株“勿忘我”蓬勃在我的心里,提醒我:有一个远方的朋友在真诚地期待着我,可以任何时候传呼她,和她通话,和她交流。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精神上的交流。在海南几年的漂泊生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远离亲人的红土地上,生活处于困境、低谷,极端无奈的日子里,有朋友聊天是一大快事。而且能在生活中遇一个知己的朋友聊天,的确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小辫是个情绪化的女孩,内心情感极丰富。好幻想,敢做梦,老想去看看头顶以外的天空有多大?有多美?我喜欢她,喜欢她鲜活生动的思想,喜欢她水晶般透明的心,喜欢她不媚俗、不造作、活泼清新、吃苦耐劳、自励自强的性格,小辫已然成为我的忘年交。

我仿佛又在海口的街上,看见了那辆熟悉的日本农夫客货两用车风驰电掣般从我身旁开过,开车的司机是一位耳朵两边挂着两根小辫的姑娘,司机室的右窗口伸出一个毛茸茸的、神气活现的小狗头,那是小辫的卫士“木头”。

初识小辫是1992年9月,我刚上岛两个月,正值海南经济广播电台乘邓小平南巡讲话东风应运而生。我是筹建经济台人员之一,海南经济台是新闻单位改革的试验田,我们打破旧的用人制度,面向全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节目主持人、记者、编辑。从全国14个省市引来了一只只金凤凰,又从近600名人选者中,严格挑选、口试、笔试、试播,层层过关斩将,择优录用了10名主持人、记者,小辫是10名中的一名。她圆圆的脸蛋、白暂的皮肤,秀气的眉毛下忽闪着一对明亮生动的大眼睛。她是那种活泼可爱的人,看一眼就不会忘掉的女孩。记得那天,主考官给她出题,让她自编向电台发回一个某地工厂失火的消息。这道考题,实是检验应考人采、编、播的能力。只见小辫忽闪着大眼睛,一分钟后, 口齿伶俐、迅速准确地报道了在海口某工厂不幸失火的消息,并声情并茂地讲述现场救火,军民奋战的感人场面。考场所有的人为她精彩的报道拍手,考官的评语为:才思敏捷,新闻思路敏感,口播能力强,语言组织简洁扣题,播音朗朗上口,很有灵气,是一 棵好苗。从那个时候起,小辫被海南经济台录取,一干就是五年。

但我真正认识小辫,并且从心里面喜欢她,还是在1994年年底以后。

那是在小辫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的人生磨难以后,又倔强地挺拔起来,忘我地投入工作、投入生活。用她的一句话说:多少酸甜苦辣尝过后,我依然做回一个无忧无虑的自己。是的,小辫没有消沉,没有垮下去,她依然背着旧挎包,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唱自己的歌,悠然怡然……特令人刮目相看!

小辫的两个女儿

我对小辫肃然起敬。一个这么年轻的姑娘刚刚步人社会,一个远离父母,远离自己熟悉的大城市,漂泊到这个边远的异地海岛上,转瞬间失去了真挚的朋友,一夜间又没了心上人,这种沉重而痛苦,甚至比死更残酷地打击,懦夫和浅薄的人是承受不起的。人生几何?阴晴圆缺。在人生这段流血、流泪的艰难日子里,小辫她是怎样熬过来的?她咬紧了牙,独自挺过来了!假如她没有乐观向上的健康的人生观,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没有女人坚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没有对生活真谛的理解,她会脆弱地像片叶子落下,甚至自由落体式的坠落.....可她没有!她依然清新鲜洁娇媚可人。

也许是出于搞创作的人的职业好奇,也许是出于对小辫的敬佩,我更清楚地以为,是小辫吸引了我,我这个大姐姐对小妹妹的怜爱和心疼油然而生。我开始下意识地走近小辫和她的卫士“木头”。

1994年12月的某一天,台里的某同事突然说道:小辫前几天出事了,她和几个朋友开车出去玩,不幸在桂林洋附近翻车,司机当场死亡,还有几位朋友重伤,小辫的伤也不轻,头部有血肿,肩关节挫伤,眼睛肿胀充血,面目全非。我得知这个吓人的消息已较晚,那时小辫已经脱离了危险,离开医院在家养伤。所谓的“家”一一就是自己在海口租的房子。那时候台里没有房子分给我们。全台的同志都是自己在海口市内租房,住的很分散。小辫的家,我是第一次去,提了一网袋水果,找来找去,才在国贸大道的公寓楼群中找到了属于她的那间窝。叩响了门,首先听到“卫士”木头的叫声:汪!汪!——

接着是一声微弱地发问:“谁呀? ”

“我是唐姐,来看看你。”(当年我是台里的总编室主任)

听到拖鞋的踢踏声,趿拉的脚步挪到门口接着门无声地开了。看着大难未死,一脸凄凉,披头散发的小辫。我惊恐地倒吸一口凉气!什么也不用说,轻轻而紧紧地拥抱了小辫片刻。然后,双方落座,房子十分零乱,空荡荡地凄凉。

小辫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她机械地用木纤针在织一件毛衣,或许是用这种办法理清她纷乱的心,消磨她孤独的时光。“ 卫士”木头围着她转,一会舔舔她的脚,一会用鼻子拱拱她的手,然后,安静地偎在她的身边,望着小辫一张变形的脸,红肿的眼睛,脸上毫无表情,嘴唇微抖着,嘴角抽动出被压抑的悲伤,我的鼻子根直发酸,眼睛发热泪奔,喉咙哽哽硬,一句安慰她的话都说不出来…… 我悲伤地望着她, 空气仿佛凝固了似的。

我悄悄的抹去眼角的泪,坚强的小辫没有滴泪,她似乎麻木了,她脸上的风景比秋风扫落叶更凄楚。她喃喃地说:“唐姐, 这个世界怎么这么奇妙?我有些朋友、同学虽然远离我,但我们可以通电话、写信,哪怕他们在美国、在东京都可找到他们。可是我这个可亲可敬的大哥哥,上星期我们还在一块谈天说地,道古论今,去三亚采访,他还给我讲了鹿回头的传说,仿佛事情就在昨天……怎么他说没有就没有了……世界上哪儿也找不见他了?唐姐,这太残酷了!我不相信他死了!我受不了啊.....”小辫终于嚎啕大哭起来……我抱着她说:“哭吧,哭吧!哭出来也许会好受点。”知道开车的人是小辫的大哥哥,他是她的良师益友。此时此刻,一切安慰的话,都是苍白的。我默默地陪着她流泪,梳理着她蓬乱的小辫,她苍白的脸上滚落下一串串晶莹的泪珠……

车祸的事情发生不久,我在台里突然听到一件关于小辫的爆炸性新闻。跟她一块离乡背井手牵手离开虹桥机场的大男孩,她为之倾心相爱的心上人,移情别恋,背弃了她,和别的女人好了,并且有了孩子。这种玩笑开得太大,也太过份了!这实在是一种荒唐的欺骗,一桩不可饶恕的罪孽。

他们曾经十分相爱,在内陆由于家里亲人持不同意见,阻止他们恋爱。是《中国青年》登刊的一期广告吸引了他们,海南某报招聘记者、编辑,于是他们未曾和亲友、同学告别,火速给单位扔下一份辞职报告,两人手牵手从南京到虹桥机场勇敢地飞到海南岛。从此,意味着他俩同甘苦共命运,风雨同舟。在海南一起找工作,一起找宿舍,一起吃盒饭,一起对付生活中的所有磨难。多少个斗转星移,多少个不眠之夜,一起策划活动,一起设计广告,一起制作节目,有福同享、有难同担。欢乐一起唱,有泪一起淌。心贴心,肩并肩,扛过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二人主持的节目成为电台的名牌节目。他们用自己的聪敏才智,勤劳致富,买了车、买了房,眼看小日子要过起来了,小辫做梦也不会想到眼应前发生的变化,像迅雷不及掩耳,像洪水猛兽来不及躲藏,小辫一个美丽善良纯洁向上的女孩被她的心上人深深的伤害了!猝不及防!

那段时间,我真为小辫捏了把汗, 我怕她不堪忍受生活中的丑恶对她的袭击,我担心她年轻的心经不起欺骗和蹂躏,我知道她很爱他,她为他付出了所有。他这种不负责任的轻漫行为彻底地亵渎了她对他高尚純洁的爱情,我心里像刀扎一样疼痛,我为小辫的不幸流泪,同时我也从心底里一遍遍地为她祈祷!上帝会护佑诚实的人。亲爱的小妹妹,坚强点挺过去!自信人生三百年。重新开始吧,美好是属于诚实的人,未来是属于执着追求幸福的人。

我为这个男人感到悲哀! 他会后悔的,他永远失去了小辫的爱,一个好姑娘清纯善良的爱、诚实高贵的爱。

大约又过 了两个月,我正在书房看书, 听儿子在客厅激动地叫:妈妈,快来看呀,电视里是小辫阿姨在主持节目呢!我三步并做两步跑到客厅,看着电视银屏上果真是小辫,我的喉头硬了,眼圈也湿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主持人一—小辫在海口的某条大街上,正在为观众介绍琳琅满目的旅游产品,她苗条的身材,洒脱的举止,灰谐幽默、娓娓道来.....

我仔细端详着电视里的小辫,她比以前消瘦了一圈,脸庞显得比以前更清秀,眼睛更有神彩,大有些清水出芙蓉的味道。她的气质比以前深沉,成熟了许多许多....呵呵,这就是人的经历。小辫,你的灿烂,就在于你能从人生的艰难中崛起!你像一株海南的椰子树,挺拔翠绿,生命力极旺盛。我从心底里祝福你,明天会更好!

小辫,你是一个有理想有事业心的好姑娘,又是一个自信、自尊的好女人,你不甘于平庸地做人做事,你要奋斗、要抗争、要自强不息去攀登,要将你短暂的人生活得丰富多彩,无论在何地,都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你报考了北广研究生,专业:电视新闻。小辫,在人生的路上,你不断地在冲刺,你又冲上了一个崭新的人生领域,相信你能成功!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让我们共勉!

1998年12月8日《特区妇女报》文艺副刊第四版

文/唐平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唐平,笔名:冷雨 、海棠,女,五十年代生人。轮居海口、杭州两地。资深媒体人,自由撰稿人,知名作家。一个自由浪漫现实的综合体,一个独立散淡的善良人。退休后有自由的思想,闲暇的时间,不想放弃年少时的梦想,拾笔开始我的创作生活。有心用这只笨拙的笔,默默耕耘,畅想我心,写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所观所感所悟,自由随性,真人真性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抒自然之情,一直写下去……“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人生格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

  • “海南云有情,今夜不落雨”#别吃朋友#全国巡回唱讲会—【海口站】

    当我看到这条天气预报时,心情立即乌了.因为,计划好的海口唱讲会是要在露天举办 赶到海口时,海南师范大学小动物保护协会的会长婷婷同学已经组织大家把会场布置的差不多了,可是我看到了远方的雨云正压境而来. ...

  • 【海南】海口骑楼老街

                                                                                                        ...

  • 【海南】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上集)

                                                                                                        ...

  • 唐平丨怀念祖母

    怀念祖母 作者:唐平 今天中元节,也是感恩节.我谨献上这几篇过去写的小文,纪念我逝去的至亲们!愿你们高贵的灵魂在天堂,安息主怀! --作者题记 记忆中的祖母慈样的面容,清瘦的脸廓,松弛的眼皮塌陷着,使 ...

  • 唐平丨玖爷

    玖爷 作者:唐平 生命中,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脑海里也淡了:而有的人即使长期不联系,你心里依然会惦记想念他. --作者题记 玖爷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不能忘记他对我的帮助和鼓励.马上要到中秋节了,人 ...

  • 唐平丨走过喝茶的岁月

    走过喝茶的岁月 作者:唐平 我从小就喜爱喝茶,对茶情有独钟.那是因为外婆和母亲都爱喝茶,我耳濡目染就习以为常了.在不惑之年的岁月里,工作生活压力大,我们是单亲家庭,儿子还小,要顾及生存还要教育儿子的成 ...

  • 唐平丨岁月中的风铃响起第三章 往事并不如烟

    岁月中的风铃响起 作者:唐平 第三章  往事并不如烟 记得有一次奶奶叫我去粮站买一斤油.五个孩子加上两个老人已经几个月没见油星了,每次都是红锅炒酸菜,就着玉米糊糊喝下去.陕南武斗相当严重,邮路切断,原 ...

  • ​唐平​丨岁月中的风铃响起——记录苦涩的青葱岁月 中卷 我的花样年华第一章

    岁月中的风铃响起--记录苦涩的青葱岁月  中卷  我的花样年华 第一章  小荷初露尖尖角 1969年文化大革命后期,小学.中学开始恢复上课,那时候叫作"复课闹革命".学校不能安静地 ...

  • 唐平​丨岁月中的风铃响起——记录苦涩的青葱岁月 我的花样年华

    岁月中的风铃响起--记录苦涩的青葱岁月  中卷  我的花样年华 第六章  带着受伤的翅膀去飞翔 知青岁月,我和贫下中农打交道后深刻地体会到:农民是最朴实可靠的朋友.你真心为他们付出了,他们信得过你,不 ...

  • 洪方君丨为真理敢说实话的女作家——唐平

    为真理敢说实话的女作家--唐平 作者:洪方君 唐平同志我是在2018年7月1日,因为撰写长篇报告文学<瞧瞧!良渚文化村社区的老百姓>的需要,准备把她的<良渚的早晨>等几篇佳作选 ...

  • 苏堤春柳丨往事并不如烟——读唐平纪实回忆录《岁月中的风铃响起》

    往事并不如烟 --读唐平纪实回忆录<岁月中的风铃响起> 作者:苏堤春柳 比起坐在柔软舒适的巨幕影院,手捧一杯奶茶,怀揣一大包爆米花,3D视觉,杜比音响,舒适无比的现代生活场景.唐平摇响的一 ...

  • 【衡道丨对话】唐平教授:跨国医疗舞台,多种角色一身兼

    根据各自参加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USMLE)之前的不同经历,在美国行医的华人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先赴美做科研.转而去考医生的:先赴美读研究生.然后再考试从医的: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多数是医二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