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爱学习,为什么还是什么都不会?

你是不是经常会在朋友圈看到不同朋友发出的内容不同但是鸡汤味却同样熟悉的励志语录:

大家好,我是王某某,正在参加某某练字百日书写好习惯养成计划第1天!我坚持,我快乐,我收获,我是最棒的!

然后后面再赘上一行心灵鸡汤的广告,生怕自己不够努力而时刻提醒自己。诸如“未来的你,终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努力到废寝忘食,感动到无能为力!”

仿佛这个世界就只有他们通过打卡的这种努力,便可以成功成仁,走上人生巅峰。

还有他们往往像打了鸡血一样,天天发布只是天数不一样但是其它描述都一模一样的语录。从打卡第1天到第2天、第3天……

然而,发着发着,那些当初誓言要打卡第N天,完成某某好习惯100天+的计划,只不过坚持了一周左右就销声匿迹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朋友圈里开始热衷于将游戏里的反馈机制运用到学习领域,搞起了背单词打卡、跳舞打卡、弹钢琴打卡、读完一本书分享朋友圈打卡,甚至包括微商在内的那些不甘心想要逆袭人生的“小白”们,也一遍一遍地发着打卡天数,誓要成为第N个马云的这种把戏。

于是眼瞅着自己今天的打卡记录再破新高、自己的读书分享被人频频点赞,学会了几个单词就开始说鸟语,我们似乎也在别人赞许的目光中真的完成了一件学习任务,简直完美。

而这种励志感言又和那些为了得到门票转发积赞、为孩子投票的朋友圈内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到头来啪啪打脸,又颓废了一年。他们也早已忘了一年前的口号,进入下一年的轮回……

这种井喷的打卡现象与那些微商的不同之处则在于:

这些人打卡学习过度自信到幼稚的地步,以为喊喊口号、打打鸡血就能成事。

如果真的那么容易的话,至于年年计划都泡汤吗?

这是不是就是蠢?

而心理学上把这种迷之自信的现象称为:过度自信偏差。

就是说,如果你正确定价了读书,明白读书的重要了,还可能陷入另一种偏差。比如“今年我一定要读100本书!”或者朋友圈集赞“你们给我点几个赞,今年我就要读几本书!”等等等等。

不是说自信不好,而是他们太自信了,以至于觉得读书、学习这事,没必要做详细的计划。但是最后又反被自己打脸。

其实,你只是在不断的打卡,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你不是不爱学习,只是学习无能罢了。

而这就好比是我在之前的文章《那些每天晚上都跑步减肥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中提到的“官宣减肥法”一样——

很官方的对外宣布要开始减肥了,通常会正式的在网上发个声明:从今天起,不吃晚饭,拒绝零食,开始运动,然后把头像改成“不瘦十斤,不换头像”,接着该吃吃该睡谁,瘦不瘦得下来是其次,仪式感才是最重要的。

泛化到朋友圈阅读打卡第1天,学英语第2天,练钢琴第3天以及后续天天发同样的官宣内容第N天,但是大多数时候,这个第N天往往发着发着就不见踪影了。

不信的话,你可以翻看朋友圈那些“爱学习”的朋友们他们究竟打了几天卡就从此杳无音讯了!

我看你们不是为了要学习打卡第1天,第2天……而是闲得慌。

如果真的那么爱学习,那么努力到废寝忘食,感动到无能为力的忙碌,哪有时间和精力天天在微信打卡晒战绩?

这种对短期利益的追求最终会不断强化你的路径依赖,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这世界上大多数真正有用的技能都不是通过几次简单的打卡跟分享就能掌握的,而一旦你习惯了去追求短期回报,那么在这些缺乏有效反馈的长期奋斗项目上就会迅速失去热情。

常言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读书、学习同样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真正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完成一项系统的学习,才能有深入更深刻的完整体验与积累,而不是靠断章取义理解的所谓好与坏的简单区别。

学习从来都是一个人的事,更不是一件随口一说就成功的事,没有必要天天晒出来打卡。那些天天为了完成某个作业而打卡的人,最后都死在了打卡的路上。也必然成为“真香定律”的践行者。

因为从头开始一件事很容易,也许是因为兴趣,爱好、别人也这样,甚至无聊,但是能够坚持一个月,坚持半年,坚持一年甚至更久却并不容易!

你今天打的卡,含着泪也要学完,否则你的努力一文不值,也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