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98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大部分经理人没有太大的动机去做那些“聪明但有时可能会变成白痴”的决策。——巴菲特,1984
本年信中三大看点:
1、1984年保险事业损失惊人,巴菲特重点讲了保险损失准备提列和WPPSS投资案例。
2、巴菲特连续三年提到公司股份问题,1982年是关于发行新股的原则,1983年是为何不分割股票,1984年是解释股利政策,三者一脉相承。
3、1984年,巴菲特发表著名演讲《格雷厄姆-多德都市里的超级投资者》
1984年致股东的信
经营业绩
1984年Berkshire的净值增加13.6%,当年标普500上涨6.1%,巴菲特超额收益7.%。
1、承保亏损继续扩大至2600万,所幸保险投资利润涨幅更多至6200万;
2、已实现证券投资继续大幅增长至7160万,占到总收益的一半,其中更多是由于持股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导致的,而不是卖出股票。其中GEICO回购股票2100万,通用食品2184万;
3、喜诗糖果利润继续稳定增长,水牛城继续大幅盈利,利润贡献与喜诗糖果不相上下;
4、当年旗下公司盈利1.489亿,全年伯克希尔净值增加1.526亿,说明当年股指上涨微乎其微,没有贡献更多净值增长。
当一家经营绩效良好且财务基础健全的公司,发现自家的股价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回自家股票是保障股东权益最好的方法了。
通过买回公司的股票,等于只要花1美元的代价便能够获得2美元的价值,所以每股内在价值可大大提高,这比花大钱去并购别人的公司的效果要好得多。
管理当局可通过买回自家的股票来对外宣示其重视股东权益的心而非一味的要扩张个人经营事业的版图。
巴菲特认为公司在股价低的时候回购股票,对老股东有巨大价值。
第一,股价低,回购使得每股价值提升。
第二,通过回购股票相当于变相分红,但是没有任何赋税。
第三,这传达一种姿态,代表公司愿意用账面现金来提升股东权益,而非一味扩张公司规模,谋求管理层私利。
所以,一般情况下,回购股份都是积极的信号。
当年整体持股市值基本没有上涨,但由于主要持股都进行了股份回购,所以巴菲特基本上都等比例的卖出部分股份,相当于分红所得,所以已经部分落袋为安。
GEICO市值占股票总市值约31%;通用食品占18%;华盛顿邮报占12%。
新进了埃克森石油和美国广播公司,增持了时代周刊。
内布拉斯加家具店NFM
我们对于B太太家族的人格的信任可从我们购买90%股权的交易过程看出:NFM从未进行过审计,我们也从未对存货进行盘点或核对应收账款及固定资产,我们便给她一张5500万的支票,她给我们她的承诺。
巴菲特投资之所以如此随意,一是由于这家店如此知名,耳濡目染多年,本已非常熟悉,更重要的有一点是,5500万对巴菲特来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投资。
Nebraska家具的税后盈利590万,购买市盈率9倍。
喜诗糖果See's Candies
水牛城晚报Buffalo Evening News
一旦主宰当地市场,报纸本身而非市场将会决定这份报纸是好还是坏,不过好或坏,终将大发利市,在一般行业却不是这样,不良品质的产品它的生意一定不好,但即使是一份内容贫乏的报纸对一般民众来说仍具有布告栏的价值。
上世纪80年代的报纸,就是今日的互联网,是流量的入口。
尤其是垄断了一个地区的报纸,其广告价值无与伦比。所以巴菲特特别青睐于报纸传媒行业,比如华盛顿邮报。
只是新时代互联网流量的玩法,巴菲特并不熟悉,所以互联网时代巴菲特并没有更加惊艳的投资。
保险事业运营
伯克希尔自己的保险综合成本率是134,连续三年表现比同业水准差。
持有36%股权的GEICO,总保费收入8.85亿美元,归属伯克希尔的部分约有3.2亿美元,大约是自有承保量的二倍。
损失准备提列不当Errors in Loss Reserving
保险业最主要的成本是保户的理赔,而对于当年的收入会发生多少损失实在是很难以去估计,有时损失的发生与其程度要在好几十年之后才会明朗。
由于需要广泛地应用“估计”来组合产险业财务报表上所有看似真确的损益数字,所以无可避免地其中一定隐含着某些错误。
一项至关重要的数据要靠估计,这就不免会产生很多问题,一是估计的不够准确,二是给管理层为了短期利益操纵利润表的空间。
1984年之所以预测税前承保损失为4541万(这其中包括上一年度1780万估计的差异数)。
巴菲特讲了三条低估保险损失的后果,其中第三条就是多交了税。
如果当年计提了更多的损失储备,可以计入成本,税前扣除。所以如果少估计了,相当于有一部分多纳税了。虽然第二年或之后实际发生了损失,可以再抵扣当年的税,但是提前交的税相当于早交出去了钱,有资金成本。
由于伯克希尔的重头是意外险与再保险事业,涉及的时间周期更长,所以这方面潜在问题可能更严重。
当然在产险业间,不是所有准备提列不当的错误都是无心之过,随着承保绩效持续恶化,加上管理当局在损失准备提列乃至于财务报表表达上有很大的裁量权,所以人性黑暗的一面便彰显出来,有些公司若真正认真去评估其可能发生的损失成本的话,他们可能早已不适合再继续经营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被迫往特别乐观的方向去看待那些还未支付的潜在赔偿款,有些则从事一些可以将损失暂时隐藏起来的交易行为。
这种态度就好像一个亏空公款去赌博的职员,只能被迫继续贪污公司的钱再去赌,期望下一把能够幸运的捞回本钱以弥补以前的亏空,而即使不成功反正贪污100万是死罪,贪污1000万也是死罪,只要在事情东窗事发之前,他们还是能够继续保有原来的职位与待遇。
如此来看,保险业非常类似庞氏骗局,是不断用后来的人的钱去弥补前人的损失。
所以本质上,对于风险的预估、保费费率的制定以及投资能力等,才是决定一家保险公司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以投连险、万能险为主要集资手段的保险公司短债长投,具有巨大的资产错配风险,这也是国家近期重点整治的对象。
当年宝能投资万科带来如此巨大的争议也正是源于此。
华盛顿公用电力供应系统
Washington Public Power Supply System
WPPSS的投资成本1.4亿,可产生2270万的税后盈余,约16.3%的税后资本报酬率。
如果是买一个税后资本报酬率16.3%的公司股票,其至少要价2.5亿至3亿。
然而在WPPSS这个Case,我们仍然认为存在有在一、二年内一文不值的些许潜在风险,同时可能也会有暂时付不出利息的风险存在,此外,这笔交易最有价值的是我们持有的债券面值为2.05亿美元,比我们所付的价格高出48%。
巴菲特是以不到七折的价格购买面值2亿的债券,这之间的价差就是巨大的安全边际。
换句话说,如果WPPSS不是由于风险而价格下跌,其价格在面值附近,2亿的债券产生230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也有11%的收益率。
但11%的收益率安全边际不够,16.3%的收益率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投资债券就好像把它当成一种特殊的企业投资,……在1946年20期AAA级的免税债券其利率约1%不到,事实上买进这些债券的投资人等于是投资一家每年赚不到1%的烂企业。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债券也可以视同买公司。
债券安全性相对更高,比如三A级债券几乎完全没有风险,但是收益率只有1%,就相当于只能赚1%的烂公司,没有任何吸引力。
投资与企业经营是共同的,都是投入资本换取收益,只有从企业价值角度来看待投资,才有的可循、有据可依。
大部分经理人没有太大的动机去做那些“聪明但有时可能会变成白痴”的决策,他们个人的得失利弊太明确不过了,若一个很棒的点子真的成功,上头可能拍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但万一要是失败,却可能要卷铺盖走路(依照老方法而失败是一条可行之路,就一整个团体而言,旅鼠可能身负臭名,但却没有一只单独的旅鼠会受到责难)。
投资也是如此,基金经理会趋同买入大家都认同的好公司,买了好公司就算亏钱了也是运气不好市场不好,但是如果买了一般的公司,赚了自身收益未必很大,但是一旦亏损则会被当做白痴而辞退。
利益相关,风险和收益不对等,所以经理人没有特别大的动力去特立独行,所以多数收益平平也可以理解。
对其它保险公司来说,相同程度的集中持股可能完完全全不适当,因为它们的资金实力可能无法承受任何重大错误的发生,不管那个投资机会基于或然率的分析看起来多么吸引人都一样。
Bill Rose形容过度分散投资的麻烦,若你拥有四十位妻妾,你一定没有办法对每一个女人认识透彻)。
这里插播了一小段关于基金经理的评价,巴菲特总是用从众的旅鼠,来形容那些行为趋同的机构投资者。
相反,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做到与众不同,也是由于他通过伯克希尔投资的方式不可复制。他具有超越所有人的资金实力,所以可以集中的进行所谓的非常规的投资。
股利政策Dividend Policy
我们认为经理人与所有权人应该要好好想想在什么情况下,将盈余保留或加以分配会是对股东最有利。
我们仍然相信将盈余保留只有一个理由,即公司保留的每1美元至少会为股东创造1美元的市场价值。
假设一位股东持有一种10%无风险永久债券,股东每年的收益是否继续投入到这个债券中,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其他投资产品的收益率。
如果外部无风险利率只有5%,估计没人会笨到去投资。
反之,如果外部无风险利率是15%,那肯定也应该取出10%的收益,投入到15%的那个投资品种上。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运用在股东思考公司的盈余是否应该发放的问题之上。
除非是经历销售量的巨幅成长,否则一家好的企业定义上应该是指那些可以产生大量现金的公司。
巴菲特认为,许多表面上持续缴出好绩效的公司,事实上把大部分的资金产生在不具竞争力的事业之上。
如果原有的业务回报率很低,收益要么就发还给股东,要么就用来回购股票。
巴菲特早期买入的公司基本都是雪茄烟蒂,股票价格大幅低于账面资产,当然如此低是有原因的,其基础事业越来越萎缩。
不过庆幸的是,巴菲特自始至终都是资本配置的大家,从一开始就努力将当时微薄的但是难能可贵的一些资金都投入到保险、报业、糖果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而不是草草的分配或者继续投入到这些没有希望的行业当中继续努力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