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院]06案例课:第二曲线之OPPO
我是北山,欢迎围观
商业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回到本分,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不能只是从竞争驱动,去给别人挖个坑。从商业角度,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生存环境,应该是友好的,大家各凭本事做。——陈明永
1
OPPO跨越非连续
OPPO从2005年做MP3,2008年功能机,2011年智能机Find,每三年能够成功跨越非连续,非常厉害。2019年OPPO提出万物互融,面向物联网。
OPPO的战略秘密是“敢为天下后”。瞄准老大,单点错位。
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跨越,是一次巨大的跨越,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和价值网络都变得特别复杂。所以,第一批的很多手机厂商都倒下了。
而OPPO,仍旧坚定采取自己的战略选择,坚持自己的差异化产品定位和渠道建设。
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OPPO非常重视研发资源投入,其研发团队从最初的500人,发展到现在2万人,专利数排名第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
段永平
2005年,步步高处于崩溃边缘,创始人段永平已经组织探讨,如何让这家公司平稳的落下帷幕——既让员工安然离去,又不让供应商们赔钱。
而也正是这次探讨之后,诞生了如今的两家明星手机公司,OPPO和VIVO。对于这两家公司,段永平用了少量持股,绝对放权的方式。
段永平从步步高退居幕后,2001年移民美国。2001年底,互联网泡沫破裂,段永平以1美元的价格购买网易的股票,2003年网易股价就飙升至70美元。
除了投资股票封神之外,段永平最大的投资就是投资于人。
他一手培养了四个门徒,除了OPPO的陈明永、vivo的沈炜,和步步高教育的掌门人金志江这三个嫡系部队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拼多多创始人、中国富豪排行榜第二名黄峥(身价超过马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
思考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优秀的人身边会聚集更多优秀的人。
2004年黄峥硕士毕业,段永平推荐其拒绝微软加入谷歌;2006年,段以62万美元,拍下了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只能带一个人赴约,他就带了黄峥。
你也许认为,人家成功是因为有资源、靠关系。但事实上,老子牛逼,亲儿子都可能是个败家子。
1995年,段永平把一个亏损200万的小厂,带成年收入10亿的小霸王。他提出要股份制改造,结果怡华集团认为段的成功主要靠平台,离开小霸王他什么也不是。
段永平很快用实际行动,给了怡华一记响亮的耳光。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大脑才是印钞机,而且印的都是真钞。
黄峥可是2006年跟李开复一起参与建立Google中国办公室的。
自己不够优秀,给你多少资源和机会,你都不能抓住。况且,拼多多从当时的庞然大物阿里、京东以及其他众多电商之中杀出,可不是一个点子那么简单。
每个人的第二曲线,都是开始于自己的第一曲线。没有之前的积累,只期盼着找机会、等风口,吹上去也会摔下来。
只有进化出能够飞翔的翅膀,才能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