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95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一旦越来越多的公众认为他们一定可以从股票投资中获利,最终一定会导致灾难。——巴菲特,1958
年份 巴菲特 道琼斯 超额收益
1957 10.4% -8.4% 18.8%
1958 40.9% 38.5% 2.4%

1958年,是巴菲特合伙企业投资时期股市涨幅最大的一年,股指平均年度涨幅高达38.5%,下一次超过这样的涨幅要到石油危机之后的1975年。我们从这封信可以感受一下,在高估的市场中,巴菲特如何看待市场以及如何投资。

1

高涨的市场

1957年股市的下跌,是1942年到1965年之间美股道琼斯工业指数最大的年度跌幅,紧随其后是1958年的市场大幅上涨。

短短一年时间,巴菲特就从跃跃欲试向谨慎小心开始转变。

在熊市下跌的时候他会积极加仓,他将低估类股票与套利的资金比重从1956年年底的70:30,修正到1957年年底的85:15。

但转过年来,他就在高涨的市场中提出了很多警告的预言。

巴菲特如何看待1958年的市场——

“浮躁多变”、“亢奋””、“虽然无法预测这样的投资者是否会不断涌现从而推高股价,但是我相信他们呆的越久将来摔得也越重”、“一旦越来越多的公众认为他们可以从股票投资中获利,那么灾难也将随之降临”……

这是总基调。价值投资者往往越是在股市大幅上涨的时候越会说些丧气的话,不是他们非要和别人唱反调,而是投资规律使然,涨的多了风险才会更大,站的越高摔得才越重。

巴菲特在1957年致合伙人的信中很多预言成为了现实。但是巴菲特反复强调预测不是他的工作重心,重心是“寻找被低估的证券”。

市场涨的高不是巴菲特预测的,是由于他发现,“市场越高,被低估的证券就越少。我感觉很难找到足够数量的、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所以才会得出市场涨幅过高的判断。

2

这种情况下巴菲特如何投资?

一是“增加套利比例”,二是增加对低估的股票持仓,成为大股东,影响公司决策甚至直接控制公司尽快兑现利润。这两种方式在1957年致合伙人的信中就开始提到过。

可惜的是,作为中小投资者我们都不具备他的条件。一是因为我们的资金太少,二是中国证券市场供给太少,上市公司规模没有足够小到一般的基金公司就可以控股并影响决策。

说点题外话。所谓的“门口的野蛮人”在某种程度上是提升企业估值的很好的催化剂。前几年以险资为代表的投资者举牌部分绩优上市公司,极大的加速了这些公司的价值体现。以万科为例,虽然是我本人非常尊敬和认可的公司,但在宝能举牌前,其股价持续低迷。当时的大股东和管理层干嘛去了?并没有通过大举回购的方式提升自身价值。反之,恒大、碧桂园大量回购自家股票,使得公众投资者渐渐发现其投资价值,加速了其价格上涨,对于中小投资者才算是好事一桩。

中国的中小投资者相当悲催,巴菲特的套利机会几乎没有,控制类股票投资更别想,所以只有上涨才能有收益。也因此别想着怎么复制巴菲特了。能在高估的时候全身而退就是万幸。更何况有多少人是牛市赔钱。

3

经典案例Commonwealth

第一个案例就堪称经典,透露了很多信息:

一是巴菲特买的便宜。每股盈利10美元,买入市价50美元,相当于5倍市盈率。为何低估?主要是不分红,股东除了卖出没有获利奖励。

二是流动性差。只有300名股东,每月成交可能才2笔。相当于完全没有流动性,想买很难买,想卖也很难大量的卖。巴菲特大量卖出转投他股,必须折价20%才能卖出,由此可见一斑。

没有流动性的股票受市场的影响也相对有限,所以巴菲特才会说“这只股票也许会在牛市中拖累我们的相对表现”。

由于交易不活跃,所以很少的买卖就会大幅影响价格,所以巴菲特对于自己正在进行和即将实施的投资讳莫如深,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能不披露就不披露,即使后来购买可口可乐也是如此。

三是长期投资心态。“我非常乐意这只股票的价格下跌或保持稳定,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更大的头寸”,同时,巴菲特还说本打算如果没有竞价,一直以50美元的价格不断地买Commonwealth,即使股价没有涨,和牛市大幅上涨的表现不相衬也在所不惜。

价值投资者是真的不太在乎短期市场涨跌,只要自己买的股票便宜同时价值不断增长就行,他知道早晚会有回报。

而且他认识到“像Commonwealth这类投资兑现利润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换句话说,价值投资者赚钱是必然的,啥时候能赚钱赚多少是偶然的。

四是投资评价标准。巴菲特认为,“以我们某一年份的业绩来预测长期结果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我相信,投资这种低估且安全的证券是获得长期收益的可靠手段”。

因为很多低估的证券真正兑现利润的时机有偶然性,一年时间可能还在买入或浮亏阶段,以此评价价值投资者往往不够准确。巴菲特反反复复的强调评价标准是长期收益最大化,这个不是随口说说的。

五是理解安全边际。以50美元购买内在价值125美元的股票,每年盈利10美元,同时经营状况良好而且利润稳步增长。

同时,“80元相对于内在价值135元的低估程度,与50元相对内在价值125 元的低估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巴菲特认为那些以折价20%购买Commonwealth的投资者将来也能赚钱,只是其安全边际没有那么大而已。

六是为何卖出?很显然,成为了Commonwealth的第二大股东毕竟只有投票权而没有一劳永逸的影响力。反之,虽然另一项投资可能不是相对估值最低的,但由于巴菲特可以成为第一大股东,完全控制该公司。因此可以直接决策迅速兑现其利润,使得低估的价格快速达到合理价值。

时间对于投资者来说即是收益率,一年一倍和五年一倍差得很远。之后的信中巴菲特会详解又一经典案例。

(0)

相关推荐

  • 杨德龙:坚持价值投资 做好公司的股东

    杨德龙  博士 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ARTICLE #  2021.04.14 今日沪深两市出现震荡反弹,由于一季报个别白马股低于预 ...

  • 我的投资学习笔记 第一章 投资理论 投资定义: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望保本并...

    第一章 投资理论 投资定义: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 投资原理: 沃伦·巴菲特说:" ...

  •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原则篇》精华干货

    复利增长的动力源于其指数式增长的本质:时间越长,复利的威力就越大.然而,确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复利才能形成足够大的规模,从而在投资项目中形成明显的驱动力,许多人因此低估了它的重要性.如果你早点明白这些 ...

  • 六月穿过迷雾

    这不是彩彩穿过六月的迷雾,也不是彩彩六月穿过了什么迷雾,这是在六月阅读完了穿过迷雾,对于这本书自己的一个理解及梳理.穿过迷雾这是一本系统归类整理巴菲特的投资与经营思想,并进行了个人解读的书籍:作者任俊 ...

  • 195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老胡说: 巴菲特是一个伟大的投资家,也是一个伟大的经营者。从 1950 ...

    老胡说: 巴菲特是一个伟大的投资家,也是一个伟大的经营者.从 1950 年代一直写到现在.时间跨度达 60 多年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一直是众多巴菲特追随者的经典学习范本.在这六十多份信中 ...

  • 解读200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当别人贪婪时恐惧,当别人恐惧时贪婪.--巴菲特,2004 本年信看点: 随着持股占总资产的比例越来越小,单纯的股票投资对于伯克希尔的影响在逐年下降.当年持股市值仅377亿,账面现金等价物就有430亿, ...

  • 解读200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除非得到合理的回报,否则查理和我痛恨接受任何些微的风险.--巴菲特,2003 本年信看点: 2003年指数上涨28.7%,伯克希尔净值增长21%,因为股票投资市值已经不到净资产的50%了,所以股市上涨 ...

  • 解读200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想要成为一个蠃家,就要与其他蠃家一起共事.--巴菲特,2002 本年信看点: 1.由于伯克希尔股票投资占比越来越低,旗下公司利润占比越来越高,所以较少受到当年指数下跌影响,取得了大幅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 ...

  • 解读200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就像投资一样,保险公司主要通过避免愚蠢的决策而不是做出明智的决策来获取出色的长期业绩.--巴菲特,2001 本年信看点: 巴菲特投资历史上首次亏损,但这个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股票投资亏损,而是伯克希尔净值 ...

  • 解读200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投资和投机之间的界线从来就不是清晰的.投机在看起来最容易的时候是最危险的.--巴菲特,2000 本年信看点: 2000年股市走过巅峰之后,开始进入漫漫熊市,巴菲特由于持有大量现金主动出击,仅当年就进行 ...

  • 解读199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能力,那就是我们深知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好,以及知道能力的极限在哪里.--巴菲特,1999 本年信看点: 1999年标准普尔指数上涨21%,纳斯达克指数在一年多的时间上涨250% ...

  • 解读199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Berkshire身为一家美国企业,以及我们身为美国公民,得以在美国这个伟大的国家繁荣发展.--巴菲特,1998 本年信看点: 1998年是伯克希尔投资的巅峰,相应成趣的是所谓梦幻组合的美国长期资本管 ...

  • 解读199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今天的价格水平已经严重地侵蚀了格雷厄姆认为的智慧型投资哲学基石"安全边际".--巴菲特,1997 本年信看点: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美股却持续繁荣.巴菲特在当年年报中开始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