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95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一旦越来越多的公众认为他们一定可以从股票投资中获利,最终一定会导致灾难。——巴菲特,1958
年份 | 巴菲特 | 道琼斯 | 超额收益 |
1957 | 10.4% | -8.4% | 18.8% |
1958 | 40.9% | 38.5% | 2.4% |
1958年,是巴菲特合伙企业投资时期股市涨幅最大的一年,股指平均年度涨幅高达38.5%,下一次超过这样的涨幅要到石油危机之后的1975年。我们从这封信可以感受一下,在高估的市场中,巴菲特如何看待市场以及如何投资。
1
高涨的市场
1957年股市的下跌,是1942年到1965年之间美股道琼斯工业指数最大的年度跌幅,紧随其后是1958年的市场大幅上涨。
短短一年时间,巴菲特就从跃跃欲试向谨慎小心开始转变。
在熊市下跌的时候他会积极加仓,他将低估类股票与套利的资金比重从1956年年底的70:30,修正到1957年年底的85:15。
但转过年来,他就在高涨的市场中提出了很多警告的预言。
巴菲特如何看待1958年的市场——
“浮躁多变”、“亢奋””、“虽然无法预测这样的投资者是否会不断涌现从而推高股价,但是我相信他们呆的越久将来摔得也越重”、“一旦越来越多的公众认为他们可以从股票投资中获利,那么灾难也将随之降临”……
这是总基调。价值投资者往往越是在股市大幅上涨的时候越会说些丧气的话,不是他们非要和别人唱反调,而是投资规律使然,涨的多了风险才会更大,站的越高摔得才越重。
巴菲特在1957年致合伙人的信中很多预言成为了现实。但是巴菲特反复强调预测不是他的工作重心,重心是“寻找被低估的证券”。
市场涨的高不是巴菲特预测的,是由于他发现,“市场越高,被低估的证券就越少。我感觉很难找到足够数量的、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所以才会得出市场涨幅过高的判断。
2
这种情况下巴菲特如何投资?
一是“增加套利比例”,二是增加对低估的股票持仓,成为大股东,影响公司决策甚至直接控制公司尽快兑现利润。这两种方式在1957年致合伙人的信中就开始提到过。
可惜的是,作为中小投资者我们都不具备他的条件。一是因为我们的资金太少,二是中国证券市场供给太少,上市公司规模没有足够小到一般的基金公司就可以控股并影响决策。
说点题外话。所谓的“门口的野蛮人”在某种程度上是提升企业估值的很好的催化剂。前几年以险资为代表的投资者举牌部分绩优上市公司,极大的加速了这些公司的价值体现。以万科为例,虽然是我本人非常尊敬和认可的公司,但在宝能举牌前,其股价持续低迷。当时的大股东和管理层干嘛去了?并没有通过大举回购的方式提升自身价值。反之,恒大、碧桂园大量回购自家股票,使得公众投资者渐渐发现其投资价值,加速了其价格上涨,对于中小投资者才算是好事一桩。
中国的中小投资者相当悲催,巴菲特的套利机会几乎没有,控制类股票投资更别想,所以只有上涨才能有收益。也因此别想着怎么复制巴菲特了。能在高估的时候全身而退就是万幸。更何况有多少人是牛市赔钱。
3
经典案例Commonwealth
第一个案例就堪称经典,透露了很多信息:
一是巴菲特买的便宜。每股盈利10美元,买入市价50美元,相当于5倍市盈率。为何低估?主要是不分红,股东除了卖出没有获利奖励。
二是流动性差。只有300名股东,每月成交可能才2笔。相当于完全没有流动性,想买很难买,想卖也很难大量的卖。巴菲特大量卖出转投他股,必须折价20%才能卖出,由此可见一斑。
没有流动性的股票受市场的影响也相对有限,所以巴菲特才会说“这只股票也许会在牛市中拖累我们的相对表现”。
由于交易不活跃,所以很少的买卖就会大幅影响价格,所以巴菲特对于自己正在进行和即将实施的投资讳莫如深,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能不披露就不披露,即使后来购买可口可乐也是如此。
三是长期投资心态。“我非常乐意这只股票的价格下跌或保持稳定,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更大的头寸”,同时,巴菲特还说本打算如果没有竞价,一直以50美元的价格不断地买Commonwealth,即使股价没有涨,和牛市大幅上涨的表现不相衬也在所不惜。
价值投资者是真的不太在乎短期市场涨跌,只要自己买的股票便宜同时价值不断增长就行,他知道早晚会有回报。
而且他认识到“像Commonwealth这类投资兑现利润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换句话说,价值投资者赚钱是必然的,啥时候能赚钱赚多少是偶然的。
四是投资评价标准。巴菲特认为,“以我们某一年份的业绩来预测长期结果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我相信,投资这种低估且安全的证券是获得长期收益的可靠手段”。
因为很多低估的证券真正兑现利润的时机有偶然性,一年时间可能还在买入或浮亏阶段,以此评价价值投资者往往不够准确。巴菲特反反复复的强调评价标准是长期收益最大化,这个不是随口说说的。
五是理解安全边际。以50美元购买内在价值125美元的股票,每年盈利10美元,同时经营状况良好而且利润稳步增长。
同时,“80元相对于内在价值135元的低估程度,与50元相对内在价值125 元的低估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巴菲特认为那些以折价20%购买Commonwealth的投资者将来也能赚钱,只是其安全边际没有那么大而已。
六是为何卖出?很显然,成为了Commonwealth的第二大股东毕竟只有投票权而没有一劳永逸的影响力。反之,虽然另一项投资可能不是相对估值最低的,但由于巴菲特可以成为第一大股东,完全控制该公司。因此可以直接决策迅速兑现其利润,使得低估的价格快速达到合理价值。
时间对于投资者来说即是收益率,一年一倍和五年一倍差得很远。之后的信中巴菲特会详解又一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