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拾荒】东河肉饼乡土味
大脑记忆深处,抹不去的是乡愁。出生的地方,一生记忆的开始,也是记忆的归宿。无论走多远,也不管飞多高。
童年时光,留下了简单快乐回忆。吃惯了城市饭,向往乡下日子,住上几天都新鲜。儿时的脚印,虽然无影无踪。
幸福湖边,静静的过了一个晚上。已经好几年,没在老家住了,此刻心情生疏了。没有散步,也没有出去逛逛。
人们通常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乡公司里,吃了工作餐,楼顶茄子真新鲜。土得掉渣,吃起来才是个香。
长久不见喝个茶,聊上个轻松的天。义乌城区现状,的确变化很大,实业运行却难。善良女性开门,门大风也大。
又到中餐时间,什么好菜热饭都不吃。挚友开个车,丹溪路上小吃,正宗东河肉饼。俩个人坐下来,又香又简单。
老板娘东河人,手脚十分的麻利。几下捏后一抖,摔在锅上摊平,饼面一翻就熟了。小葱香冒出来,肉末味扑鼻。
东河肉饼先和面,和好一个个排开。得醒上一会面,再加上肉葱馅,客人来了再烤。每天做上几百个,供不应求。
来一碗白米粥,现烤现吃可香了。正宗义乌乡愁,一顿中餐下来,至少吃上三个。还嫌吃不够,顺手带回二十个。
袋子装好放冰箱,早上平锅热一下。上面摊个鸡蛋,上班前早餐,吃得满口小葱香。心满意足,留下一天好心情。
正宗东河肉饼,很小的时候就吃过。只是每年一次,东河姨娘家拜年,肉饼招待。家里面这边过去,要走二十里。
上午出门拜年,一路上想着肉饼味道。只要有的吃,也不觉得累,来回得走四小时。据说东河人招待,都用肉饼。
东河姨娘嘴不好,经常会说难听话。小姨夫不同,嘴里尽管镶金牙,待人却很热情。我们都愿意,跟姨夫说话。
地方特色小吃,肉饼仅限东河范围。那个年代,佛堂这边村里面,只是烤麦托锅。面和得很稀,夹一块锅底糊。
用锅铲糊均匀,不放油也不放盐。锅底添一点柴,文火慢慢烤,烤好摊在砧板上。撒上红糖卷起来,冷了也能吃。
寒假里帮妈妈,畚斗坑开山造田去。肚子饿了,妈妈拿一卷麦托锅,下午当点心吃。烧火不小心,毛衣着了个洞。
想想都心痛,没穿几天的新毛衣。那是上个寒假,乡里代姐姐送信,挣来的工资。二十几块钱,买来一斤二两毛钱。
几十年前的事,毛衣渣都没有了。第一件毛衣,开山造因烧毛衣,有点心痛的记忆。羊毛线烧起来,那是好点臭。
东河小姨娘,去世也已经好多年。去年的七月,妈妈也走了,乡下老家乡愁尚存。一代承接一代,不变的是乡土味。
义乌东河肉饼,那是真的非常好吃。欢迎朋友们,抽空去义乌逛逛,尝上几个新鲜。正宗的乡土味,你下次还想去。
俗夫 2021年6月3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