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M2020董扬:中国汽车产业当前形势分析

10月29日-10月30日,第四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GFM2020)在浙江德清正式召开。本届大会以“出行科技链接未来城市”为核心议题,邀请了政府有关部门、产业链公司、学术机构与研究机构的大咖出席,围绕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的未来交通终极图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阶段、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等重点议题进行了讨论。

这场革命始于信息化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突破,终点是减少碳排放,将地球引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这一过程中,汽车的基本属性会从帮助人们出行的机械工具,转变为城市的储能单元,转变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汽车作为全新的智能终端,将同步驱动能源、交通与智慧城市三大革命。

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发表了《中国汽车产业当前形势分析》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实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

很高兴今天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比较抱歉的是,我这个PPT不是专为这次会议做的,是为一个大企业的内部培训做的,时长也不一样,这个PPT是一个半小时的,我决定今天把重点的第三和第四点跟大家分享一下。顺便再说一句,世界汽车组织第一副主席这是一个时间性的职务,已经过去的,仍然保持的职务是百人会的副理事长。

今天我想重点讲中国汽车产业到底什么样一个情况。

中国汽车产业我觉得日子比以前更好,形势比以前更好,和其他国家的汽车产业相比相对的情况也是非常好的。

首先,我们的制造规模和能力做到了世界第一,拥有世界上最全的产业链。这里再跟大家讲一句,中国制造的汽车说在德国的汽车不如德国制造、在法国的品牌不如法国制造,这个时间过去了。我们中国的工厂是最值得信赖的工厂,中国的工人又比较勤奋和听话,所以我们在中国制造的汽车在同一品牌里面是质量最好的。有些网络上说在中国制造的汽车减配了,这不是真实的,不是内行讲的。

第二,中国的创新能力有了非常迅速的提高。这一点我本人体会非常深,因为在我工作的很长时间里是做政府主管部门的科技处长,一直对于我们的研发能力和设备非常关注。过去也非常担心,现在不担心了。一方面,我们的试验设备、研发设备达到了世界水平,我记得1987年出国看到了人家有汽车的风洞、我们没有,人家有那么多的实验台、我们没有,现在我们都有了。人员规模也达到了世界水平,我们各大企业都是上万名的研发科技人员,不但在产品、而且在工艺和材料各方面都有大量高水平的研究人员。现在大家可以发现,大概十年前从海外回来一些工程技术人员水平特别高,现在其实我们本土企业的水平也挺高的。

研发投入,我记得1986年我在参与一个国家规划的编制中,当年我知道美国通用汽车研发费用是60亿美元/年。我算了算,那时候清泰主任还在东风,大概一汽东风都不超过1000万,全国加起来不超过1亿人民币。当时我想我怎么能追得上呢,但是现在我们各大集团都是上百亿的投入,大一点的二三百亿、三四百亿,小一点的也一百亿以上,所以我们也达到了几十亿研发投入的水平,经验和数据也正在积累。

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中国有新技术发展更好的应用条件。大家知道,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丰田的

普锐斯(参数|图片)混合动力发展得很好,领先世界。它怎么来的?是因为加利福尼亚有一个零排放政策。他在加利福尼亚卖了上千万辆、几百万辆混合动力汽车把这个技术就带动起来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最近为什么发展那么好?我说这个话可能得罪人。可能十年前我们的科学家就讲,我们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世界领先,我说那时候不是真的;但是现在我们电动汽车、智能汽车中很多技术说世界领先比较是真的了。原因是我们有市场,我们试过、用过、验证过、改进过,所以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新技术应用的条件。后面我可能还会讲到,现在为什么各大汽车集团都很注重在中国参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有更好的应用条件,可以使得技术发展的更快。所以我认为,十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中国汽车产业将可以跻身于世界汽车先进之林,或者是在某些方面达到领先。

当然昨天我在讲这个有人就问,说十年以后中国品牌能比上奔驰吗?我说丰田走了那么多年还赶不上奔驰呢,高端品牌可能我们还比不上,但是在总体水平上中国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于这点汽车行业大家都知道,我们已经挨了大概20年的骂,说我们市场换技术错了,有嘉宾在中央台讲,要耐得住20年的寂寞,被人骂得狗血淋头,说你不搞研发。我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告诉大家,中国汽车其实技术发展也挺快的。

中国其他的竞争要素好。

一是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刚才吴卫讲中国现在是2亿7500万民用汽车,其实同时我们还使用1亿辆摩托车、3亿辆电动自行车在支撑全社会的交通运输。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这1亿辆摩托车和3亿辆电动自行车中间有一半转向汽车,那么汽车是多大的市场。所以我认为中国汽车市场还有接近一倍的增长。今天是出行大会,共享出行肯定是主要内容,但是我个人认为共享不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会因为共享明显减少汽车的数量,至少在10年、20年之间是这样。将来发展到晚期,可能中国不会像美国那么多的汽车,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是800辆,我们可能拿千人保有量的100辆来做共享,其他还是私人拥有的汽车。

二是中国有最好的人力资源队伍。包括劳动力的队伍,也包括工程师的队伍。这里我还想说一句,其实中国的干部也挺好的,我本人也做过十几年的官员,如果没有最好的官员队伍我们国家也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现在我们反腐也抓出来好多贪官,但是我觉得中国人的素质是非常好的。

三是我们的效率和成本的控制是世界领先的。书福董事长讲过一句话,前几年我不太同意,现在我同意了,当年他说我不怕外资、我怕国有。我说你怎么会不怕外资呢,你的技术、规模各方面都比较差。其实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的民营汽车企业,在效率和成本方面真的是世界领先,这里我不详细展开了。

中国汽车有没有短板,有。关键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这三块其实在全世界也不是大家都有的,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但是中国现在这方面是比较缺的,因为他本身发展属于比较后期。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小于全世界1/3的产量,将来我认为中国汽车产量可能达到全世界的2/5甚至于一半,这时候中国完全可以支撑起把关键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都给它搞全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下一步扩大开放的主要范畴,除了外国人要求的整车这些地方放开股比以外,应该是加大关键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这方面的引进,扩大引进,引入各个技术,独资也可以,他只要进来就有对我们产业的带动作用。

从中国品牌来看,我认为增长也很快。中国式的MPV和SUV是中国独特市场根基上成长起来的,具有独特的市场优势。像五菱

宏光(参数|图片)

mini(参数|图片)电动车,就是在我们小车上成长起来的,成长成SUV,以及现在各企业都有同样的SUV,这些都是中国特色。我曾经大概十年前老被人问一个问题还答不上来,就是为什么中国SUV发展这么多、发展这么快。后来我才找到答案,中国的小SUV性能价格比远远好于国外的SUV,国外的SUV在轿车平台上大概价格要高20%—30%,中国的SUV和轿车是同一价格,所以中国的SUV更适合中国市场,更亲民,所以也发展的更快。

这几个民营企业成长非常迅速。书福董事长在下面,就不再说他了,不然他会说夸我干吗。国企改革也在推进,但是我还是有些担心,我担心国企改革的速度能不能跟上经济的发展。

这页(PPT)因为是内部培训我就写出来了。今天我在这个公开大会上讲一下,我并不认为中国汽车就比各国汽车产业好,我只是觉得我们过去一直仰视美国汽车产业、欧洲汽车产业、日本汽车产业、韩国汽车产业,今天我们在某些时候可以平视,他们也各有各的问题,美国空心化、生产的外流、成本控制不住,日本的市场萎缩,欧洲也有一些问题,韩国本身国内市场小,都有很多问题。相反,中国由于市场大,由于中国人又勤奋,我们愿意一天干16个小时,所以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总的形势是很好的。

国际品牌,首先国际品牌在中国已经面临优胜劣汰的形势,铃木已经退出了,有些企业也在转走,有些企业经营不善,相反,很多中国品牌包括吉利、长城、比亚迪这些品牌都很好,也包括上汽通用五菱,中国品牌有自己的优势。我想特别说明一下,外资扩大股比并不能提高外资企业、外资品牌的竞争力,可以提高他的盈利能力,不能提高他的竞争力,因为他扩大了股比以后我看他也降不了成本,不提高就算不错,他也不会感受他的产品,只是他可以多挣一些钱而已。所以我觉得我们对于外资扩大股比不需要担心,现在我完全同意书福董事长的一句话,我不怕外资。

四是中国汽车产业和全球化。

第一,我认为全球化会有调整,赵福全先生把这认为是新全球化。我认为过去的全球化主要基于一个条件,就是成本,为了降低成本全世界合作联合,互相分工,现在会加一些因素,比如产业安全的因素,出现疫情这样的情况怎么样适当的缩短产业链、增加产业链的安全度,这个问题会出来。所谓全球化会又重新考虑、重新布局、适当收缩,但是全球化不会逆转。

第二,汽车产业不能回到生产的老路,如果美国汽车全部回到美国生产,德国汽车全部回到德国生产,恐怕成本要提高20%—30%,这样高的成本是他们不能接受的。当然如果大规模逆全球化,中国也难受,我们会出现我们想要的芯片没有、我们想要的装备没有的情况,但是我觉得他难受比我的难受更难受,我们成本影响会相对小一些,我们可能会在性能上和新技术发展上受这些影响,而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如果被打断全球化,首先面临成本明显提高,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

所以我认为中国应该继续扩大开放。首先我们本身就是全球化受益者,你已经取得很大的便宜了肯定要继续走,这个不用说别的了,也不用隐瞒自己的观点。我们经济上更开放,是我们国家取得良好的全球地位的重要条件,我们的坚持。

我认为我们仍然需要在技术上、在管理上,也包括某些市场上的市场营销方面,继续学习国际的经验。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不但要学习奔驰、宝马、丰田这些传统的汽车公司,我们还需要努力学习特斯拉这样新兴的汽车公司的经验。我比较高兴得看到,我觉得中国很多企业在学习特斯拉方面可能比一些外国大公司还学的更快一点、理解的更透一点。

扩大改革开放有利于我们走出去。我在汽车协会上提出过签署“1958协定”的建议,当年不签这个协定是怕人家进来,现在签这个协定是有利于我们走出去,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持开放的态度。

最后我想说,也不用担心,印度和越南取代中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越南经济体量比较小,而我认为印度在文化、产业基础、政府效率方面跟我们还相比有一些差距,所以我觉得我们不用那么担心,中国汽车产业会有非常好的未来。

从上海到德清的路上我听书,听一个专家讲,说芯片还有100年的时间,汽车我们还有超过100年的时间,所以我想我们有幸参与这个产业,我们肯定可以非常体面的、也非常努力的把这个产业做好,造福于全社会、造福于全国人民。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