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郑谷《淮上渔者》: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晚唐,他为唐诗的最后绝唱画上句号
出生在公元851年的郑谷,距离唐朝即将灭亡仅有56年。经历了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唐景宗五位皇帝,见证了唐朝的最后时光。这位几乎是唐朝最后的一位诗人,也成了唐诗的最后绝唱。
郑谷出生在刺史家中,从小的教育自是不错,7岁即留下“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的名气,与郑家住同院的大文学家司空图称少年的郑谷“当为一代风骚主”。
39岁中了进士,步入仕途,从县尉竟也做到了都官郎中,相当于京城政法委最高长官了。在兵荒马乱的晚唐年代,做官居然顺风顺水,也是不易。52岁时辞官归隐,写诗吟唱,安安稳稳结束了自己一生,只是距离“风骚主”还是有些差距。
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但因没有经历太多坎坷,诗风朴实、闲逸,多以咏物、记录生活为主,所留名篇不多。晚唐的诗人已经没有了盛唐时的豪情,皇帝和年号就像走马灯般更换,大唐将倾,文人纵有豪情,也再难辉煌,只能磨灭在历史大潮之中了,偶尔激起的一点浪花也成了大唐最后的绝唱。
唐朝结束了,郑谷也走了,把属于大唐的唐诗也带走了,唯独朝代如何更迭,百姓生活依旧。淮河上的捕鱼人家,也因郑谷的笔墨留下记忆,世世代代的渔民重复着同样的劳作,唯有收获时的喜悦不会因时代变迁而不同。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江风中,以船为家的渔民,在波浪中漂泊,哪怕人老头白。新钓上来的尺长鲈鱼,为平静的生活带来一丝色彩,高兴着的儿孙们连忙在荻花丛中生火,准备煮鱼。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