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工作,区域教育可以做些什么?|温州、江山这样说

近年来,温州市以中小学生“学问通”在线答疑平台为重要载体,全面推广实时、泛在、智能、优质的公益学习辅导,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总体覆盖城乡。

一、聚焦三大难点,回应群众关切

中小学生课后学习长期以来存在三个难点:

一是公益资源偏少,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多家庭只能选择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经济负担;

二是名师配置不均,线上辅导良莠不齐;

三是辅导平台分散,线上资源共享没有实现一体化。

聚焦三大难点,温州选择了“线上学习服务”这个突破口,从2017年开始,政企校三方联动建设中小学生在线答疑平台,以公益化、全免费满足群众需求,以个性化、全学科满足学生需求,以均衡化、全名师满足质量需求,以泛在化、全平台满足应用需求,集中力量打造了集名师答疑、课堂直播、课程点播等系列功能于一体的“学问通”线上服务系统。

经过4年多的运行,平台已开通中小学文化类学科10门,2000余名市级“三层次”名优教师入驻,常态开展答疑3万多人次,有效解答问题2.5万个,互动答疑总时长超过800小时。其中,开设名师直播讲座152场次,收看量接近4万人次。

二、创新四大场景,助力智慧学习

我们将在线答疑平台纳入教育惠民工程和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试点工程,联合第三方移动网络公司,在温州教育大数据系统整体架构下,打造了可供60万名学生同时在线的专业平台,有效实现了“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秒级响应”。经过实践,总体形成了四大场景。

一是“多媒体”提交问题。学生可通过拍照、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提交问题,不局限格式。

二是“同屏幕”互动答疑。学生可选择一屏互动,观看教师实时推演解答,师生之间零距离。

三是“数据库”智能生成。学生提问后,问题进入后台数据库,自动进行筛选、分类和存档。针对学生提出的类似问题,平台优先推送“已答视频”,避免重复答疑。同时,教研部门通过分析数据库,安排教研,为课堂教学诊断提供参考。

四是“点对面”名师直播。除了常规“一对一”答疑,我们还定期安排名师针对共性问题开设讲座。最高的一场,1位教师上课,800名学生听课。

三、强化五大保障,凝聚建设合力

我们通过构建“学生提需求、政府出资金、教师供服务、企业做支撑”的一体化模式,有效解决了资金、技术、师资、运营、管理等实际问题。

一是强化专班保障。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技术中心、教研部门、师训部门和企业组成的平台建设专班,定期召开推进会,集中解决问题,研究发展路径。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将平台建设纳入教育惠民工程和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试点工程,每年投入资金约260万元。

三是强化技术保障。联合浙江移动温州分公司为平台提供基础网络支持,并选择第三方负责平台设计、开发、日常服务与技术升级。

四是强化师资保障。发文引导市级“三层次”名优教师全面参与,提供一定的答疑补贴,并将参与次数、服务效能有机融入骨干教师评价体系,有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值班答疑教师由市级统筹安排。

五是强化宣传保障。积极主动将这项有益举措向社会、家长和学生广泛宣传解读,有效提高平台的用户量和活跃度。

江山市教育局

以“三心”促“三教”

让“托管”不“脱管”

自2017年以来,江山市教育局聚焦全市小学家长接送难、看护难的问题,率先在全省推行校内托管服务,共有1800多名教师自愿参与,参与率在85%以上。

一、暖心服务,让教师主动教

一是坚持教师志愿、学生自愿。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教师以自主申报的方式参与课后托管服务,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适度补充非学科类的师资,如古筝、非洲鼓、足球、轮滑等项目,多渠道配足、配优教师,为热爱体艺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后选择。不强制、变相强制或诱导学生参加,不以培优补差等名义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体补课,确保课后托管服务不变形、不走样。

二是鼓励支部领头、党员带头。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示范作用,实施“党建+”特色服务项目。

三是实施科学排班、弹性上班。我们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每周课次、节次,由教师自主商定,学校统筹安排。结合学生弹性上学制度,适当推迟教师的上班时间。同时对有管理午休任务或有课后托管服务任务的教师,学校设立专门的休息室,允许教师可利用一节空课时间进行短暂的休息。对遇到当天有课后托管服务且家里临时有事的教师,可向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另行安排,解除教师后顾之忧。

二、用心激励,让教师乐意教

一是落实服务补助。制定《江山市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费管理指导意见》,明确参与课后托管服务教师的薪酬标准,托管服务的工作经费实行单列管理,所收取的费用全部用于教师课时补助,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机制。

二是强化激励导向。出台《江山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大胆创新激励制度,将课后托管服务完成情况纳入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考评体系中,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对于参与意愿强、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评优评先、年终考核中予以优先考虑,大大提升教师参与并做好课后托管服务的积极性。

三是完善后勤保障。打造舒适的课后托管环境,安排专门教师负责托管服务的家长联络、排班等组织协调工作,减轻值班教师工作压力。同时,做好参与托管教师的饮食保障,确保教师托管结束可以吃到热腾腾的晚饭。

三、精心管理,让教师教得好

一是构建托管模式。实施5年来,我们逐步形成了“5+X”的课后托管模式:“5”是以普及为目标的拓展性课程,即每个年级每天固定开展至少1项项目化学习、1项体艺活动、1项思维发展、1项传统文化、1项特长发展等课程供学生选择;“X”是以课业辅导为主的基础性课程,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和学习补漏。将学校的特色课程、特色项目与托管活动相融合,在发展学校特色项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是突出“三位一体”。努力践行学校特色发展、教师特长爱好、学生成长需求等“三位一体”的价值追求,设置校内托管服务课程菜单。

三是形成品牌效应。每学期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品牌学校创建,举办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会。

除此之外,江山市一直在实践探索多种形式的课后服务工作。

一是在全市初中免费开展晚自习服务,开展作业辅导和学业答疑。

二是建立以各乡镇退休教师为主体的暑期留守儿童辅导中心。

三是尝试建立名优教师免费线上学习平台,依托自主录制的1000多节精品微课,建立“江山好课堂”教学资源平台。

责任编辑 | 曹可可

转载请注明“来源:教育之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