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成事的人,都看透了这3点
华章妹说
一件事能不能办成,有很多原因。
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先哲就进行了精妙的概括:上乘天时,下接地利,中应人和。
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老师认为,这个法则在战略分析中同样适用。
他在智纲智库的战略分析方法论中,把这个法则总结为“三因”法则——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怎么讲?以下,Enjoy:
作者:王志纲,智纲智库创始人、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
来 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
因时、因地、因人这三者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同的,以“因人”最为关键。
因时、因地多为客观基础和条件约束,因人则是主观因素,人既是战略的统帅,也是战略实施的主体。
每个对象都是不同的,根据独特的对象,制定出一个“此人”想做、可做、能最终做成的战略,才是战略最终能落地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天时、地利、人和”讲的是客观条件,那么一个“因”字,反映了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因时制宜才能“成势”,因地制宜才能“成事”,因人制宜才能“成功”。
因,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好似一个人躺在席子上,后引申为凭借、依靠。由凭借、依靠引申为沿袭、承接。由沿袭、承接引申为缘由、缘故。
此处所采用的意思是“依靠、凭借”。即在进行战略分析之前,要先对“天时、地利、人和”等外部资源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此做任何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据天时、观地利、重人和,结合实际情况,活学活用,才能一举切中要害。
01 因时制宜
“三因”的第一因,就是因时,即战略需要因时制宜。
这个“时”指天时,包括全球局势、经济社会基础、科技变革趋势等宏观面的形势,也包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人口形势、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以及行业发展阶段、行业竞争格局、市场消费变动趋势等。
这里说的因时,不是要学会“算命”,而是要学会审时度势。
在目前的状态下,审视事物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找到时代的潮流乃至背后的趋势,甚至底层真正的驱动力量。只有做到因时,才能更好地掌握行业基本面,切中市场主航道,抓住当下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更好地预设此阶段最适合的定位与方向,从宏观上把握趋势,找准战略。
因时的“时”往往与“势”有关,那么什么是“势”?孙子的解释很精彩。《孙子兵法·势篇》中这样说: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为这段话做了一个精彩的解释:
“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本质上不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在千仞之山上推千钧之石。”
石头还是那个石头,你是拿着石头站在原地,还是像西西弗斯那样推石上山?抑或是像孙子那样,在千仞之山上推动了千钧之石?其中的区别就在于势不同。
战略要懂得造势、借势,面对时代的快速变革,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能否打造百年老店,不在于它一时的技术领先或市场占有率,关键在于它能否因时制宜、审时度势,在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上及时调整企业的航向,让时代大势推动自己不断向前,真正做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02 因地制宜
“因地”就是战略需要因地制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不同的地域性格,不同的地域性格决定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一无所长的地方是不存在的。
关键是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否找到事物之间的普遍关联,能否成功建立起连接。
当然,“因地”的这个“地”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地域空间概念,也不仅是市场领域的范畴。
“地”可以是我们能够借势和利用的资源,包括自然地域资源、行业资源、产业链(集群)资源、企业生态圈资源等,也可以是资源关系网、行业价值链,还可以是经济与自然关系网中的职能角色等。
放眼中国乃至全世界,因地制宜的例子比比皆是。
以深圳为例。深圳是一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整个广东都在岭南文化的浸染之下,而深圳则是一块“飞地”。深圳与广东有比较大的隔膜,却与整个内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至于有这样一种现象,不管是来自北京、上海、陕西,还是贵州,人们到了深圳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没有疏离感。而到了广东其他地方则感到处处不适应,语言上、生活习俗上都大不相同,甚至格格不入。
这就出现了第二种现象:广东人把深圳当成了内陆,而广东以外的国人却对深圳有很强的亲近感。这也给深圳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中国另一座一线城市上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高度的国际化和规范化,欧风美雨浸染上百年的上海滩,顺理成章地飘洒或渗透着无法遮掩的“剪不断,理还乱”的舶来的遥远却不可抗拒的西洋味。
因此大型跨国公司想要登陆中国,第一站必然是上海。
不管是哪一个区域,要想迅速发展起来,说到底关键在于能否抓住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而言,因地制宜则是关乎“战略布局”的重大选择,不是每个产业在每座城市都能落地生根的,全国一盘棋、“一刀切”则更不可取。
只有根据当下当地的形势、格局和地位,利用各种资源要素,搭建起上下通气、左右照顾、前后呼应的互动关系,找到资源关系、产业连接、经济联系和生态网络之间的内在规律,这样才能独占鳌头,聚人气、地气、财气,推进战略的落地实施。
03 因人制宜
“三因”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因人制宜。
“人”是制定和实践战略的主体,三因之中,因人是核心,是起点,也是宗旨和依归。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会如何去面对社会,如何去整合资源。没有对任何人都适用的战略,只有最适合你的道理。很多人的成功看似是水到渠成,因缘巧合,其实背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他的性格。
“人”除了指个人的个性、习惯、行为特点之外,也包括自身的资源、能力、组织文化、团队特点,还包括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品牌商誉、市场渠道、社会关系等。
除了战略主体之外,也可以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如领导者、执行者、互补者、竞争者、颠覆者、促进者、搭车者等。
在当今社会,“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知道什么样的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知道如何选择人、培养人、使用人、激励人,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所以任何成功的战略,最后都要落脚到人的层面。
以人的需求为依归,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调动出“人”的超级能量来实现战略的实施。
因人是战略最核心、最个性、最具变化性的模块,是认知和行动的统一,是战略思维、竞争偏好、资源能力最集中的表现。
正是有了因人,战略才得以千变万化,才能更好地反映出战略执行者的智慧,才能融合长期的经验积累与直觉天赋。
相较于因人,因时、因地的维度就“简单”和“客观”得多了,尤其是在技术不断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对因时、因地的判断和选择我们可以大部分交给算法和人工智能来做,但因人这一维度,或许永远都找不到代理人。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三因”法则是浑然一体的,切忌割裂应用,特别是不能忽视因人。
关于三因运用之妙,我有一个窍门,就是必须先因人,再因时因地,而非相反。
先对“人”有透彻的把握,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对“时”与“地”进行判断,这样才能切中关键,事半功倍。
制定战略,最怕陷入漫无目的的“因时因地”分析而忽视对人的把握,其恶果是:貌似运用了最先进的行业与市场数据库,运用了最先进的分析工具与模型,貌似把相关资源都挖地三尺调查得一清二楚,最后拿出的战略,本质上依然是经验主义或就事论事,如果没有做到因人制宜,无论什么战略最终都还是会水土不服的,也谈不上有什么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