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三百四十三:嵇康

嵇康是中国文人的一个情结,他不畏权贵的风骨也备受中国文人推崇,成为后世贤人效法的榜样。

嵇康之死

嵇康死于40岁,那是公元262年一个夏日。行刑的那天,嵇康早早的就被押赴刑场。

刑场周围,是把守的兵士,外围就是来给嵇康送行的三千太学生和众多的民众。当时,他看到地上的影子就知道离行刑时间还早的很。

就对来送行的人说:“反正行刑的时间还早,大家也别干耗着了,听我弹奏一曲吧。去取我的七弦琴来,我给大家演奏一曲《广陵散》吧。这么美妙的曲子以后再也听不到了,以前有人要和我学习这首曲子,我没有答应。”

一曲弹完,送行的太学生和围观观众听着琴声低声哭泣。

可嵇康却抬起头,看着天,心底对人世已经没有留恋和牵挂,只是想到《广陵散》要失传,深深叹了一口气:“真是太可惜了,这么好的曲子,就要绝迹人间了。”

在生命的最后,他没有对生命的留恋,也没有考虑家庭和子女,只是为了一首曲子惋惜。

他死后,全天下的士族都为他感到惋惜,据说连司马昭也觉得后悔。

嵇康为什么会被杀

表面上看是得罪了钟会,其实深层原因是反对司马家族统治。

钟会自负有才,但是对嵇康却像是粉丝对偶像,有点发怵,自己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想和嵇康讨论,可是又不敢当面交给他。

在嵇康院子外面徘徊了好久终于还是没有勇气进去。于是把论文扔进了嵇康家中,就跑了。

后来他做了充足的准备,再次来找嵇康。

他邀请了当时各界社会名流,穿着正式的衣服,架着豪华的马车。

可这也暴露了他的胆怯。因为只有内心不够强大的人才用外在声势。

他们前呼后拥的来到嵇康家的时候,嵇康正和向秀在打铁。两人在嵇康家的一颗大树下一人拉风箱,一人打铁。

两个人都没有搭理钟会,仿佛没看见他。

钟会等了很长时间,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于是就走了。

这时嵇康才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他俩的这句对答也成了千古名言。

说完,嵇康继续打铁。

可是钟会却恨死了他,正在找一切机会报复他。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嵇康朋友吕安的妻子被哥哥玷污了,哥哥却恶人先告状,诬陷吕安不孝。

嵇康挺身而出努力证明吕安的清白。

结果却是和吕安一起被捕入狱。

这时钟会借机向司马昭进谗言,嵇康就是一条卧龙,他和您不合作,早晚成为祸害。

但是被杀的理由是散布错误言论。

他的错误言论不像孔融被曹操所杀时那样查无实据,他却是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的,那就是《声无哀乐论》和《与山巨源绝交书》。

他的书里体现了“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思想。

他在《声无哀乐论》提出音乐只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与情感无关。

这是与儒家思想相冲突的,因为儒家思想提倡的是音乐就是情感的体现。音乐应该为政治服务,也就是所谓的“乐教”。

乐教与礼教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礼乐文明。

嵇康主张音乐只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就是反对司马家族的士族路线。

更过分的是,他还拿官场开涮。

他的好朋友山涛加入了司马集团,升职后推荐他接替自己原来的职位,嵇康断然拒绝,还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巨源是山涛的字)。

绝交信一般都是朋友间友谊绝交,可是他这封信只是表明要和他政治绝交,但他们的友谊还在,他临死前还将儿子托付给了山涛。

以下是他不喜欢当官的理由:

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  

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  

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  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 
 
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  

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 
 
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翻译过来大体意思就是:喜欢睡懒觉不想早起;身边跟着一群跟班进进出出不好玩;办公的时候还要穿的整整齐齐,不能抓虱子;不喜欢写公文也不喜欢看公文;不喜欢世人看中的吊丧礼仪;讨厌和官场上那些俗人做朋友;不想费脑子想官场上的事。

又喜欢鄙薄商汤、周武王这样的贤德的君王和周公、孔子这样的贤人忠臣,他又嫉恶如仇、直言不讳,遇事随心所欲,根本管不住自己。

这使得司马昭看到这封信后震怒,立刻有了杀他之心,而钟会只不过也是赶巧了而已。

其实嵇康也根本没有打算管住自己,在他看来,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是比生命更加可贵的。一个人如果不能自由自在的活着,那还不如死了痛快。

嵇康从容赴死。

(0)

相关推荐

  • 拍案惊奇:铁匠嵇康(作者 李修运)

    魏晋时代,有几个人心醉于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的人生境界.核心人物是嵇康.阮籍和山涛,这一伙共七人,即"竹林七贤".阮籍和山涛言行举止不算太奇特,姑且不论.单把嵇康拎出来,说 ...

  •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三百四十:严宪

    严宪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当时二婚男傅玄?何况他还被当时风头正盛的曹操的养子何晏压得几无立身之地? 严宪是杜有道的妻子,她十三岁就嫁给了他,不幸的是十八岁时杜有道就去世了.留下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嗷嗷待 ...

  •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三百四十一:羊祜

    羊祜有一个显赫的家族背景,他的外祖父是蔡邕,姨妈是蔡文姬,婶子辛宪英,妻子是夏侯霸的女儿. 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去世前将曹芳托付给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他去世后,曹爽集团和司马懿集团的斗争却越 ...

  •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三百四十二:何晏

    何晏,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是汉灵帝时大将军何进的孙子. 画框做屋 他爷爷被张让等十常侍杀死之后,何家就衰落了.何晏他爹比较短命,很早就去世了.曹操看上了何进的母亲,就把他母亲纳进门. 何晏七岁的时 ...

  •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三百四十四:阮籍

    阮籍一生几乎是泡在酒坛子里度过的. 他为了喝酒,就向司马昭申请去做步兵校尉,因为步兵校尉发的酒好喝,司马昭立刻答应了他的请求. 他也因此被别人称为阮步兵. 他虽好醉酒,却从不耽误大事. 阮籍酗酒不像刘 ...

  •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三百四十五:王戎

    王戎出自琅琊王家,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那个王家.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最小的一位,他和山涛(最大)相差30岁,据说山涛带着当时10岁的王戎就开始喝酒. 竹林七贤前面已经写过刘伶.嵇康 ...

  •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三百四十六:向秀

    向秀,喜欢读<庄子>,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读完了还要写下自己的想法,类似于现在我们看完一本书要写篇书评或者读后感吧. 有一次山涛读到了他的书评,就慕名而来. 于是两人很快成为朋友,山涛 ...

  •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三百四十七:山涛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而且是他们七人中唯一愿意做官的人.他不像其他六位为了不做官故意显示自己的无能.醉酒.拒不合作等,也许正是他这种不纠结的心才让他活到了七十九岁吧. 堪公夫人 山涛一生为 ...

  •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三百四十八:阮咸

    阮咸竹林七贤中最后一位了,他是阮籍的侄子. 阮咸晒衣 西晋的时候,阮家当时也算是个大家族,俗话说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呢,这个家族里当然也就有富人.有穷人之分了. 慢慢的一条大道就把富人区和穷人区分隔开了 ...

  •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三百四十九:周处

    周处除三害 周处是江苏宜兴人,从小就没了父亲,没人管教.他力气大,性情暴躁,还动不动就和别人打架,因他力气大,人们都不是他的对手.从那以后他在村子里更是为所欲为,从不把村里人放在眼里.村里人都既害怕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