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只知道“裸考”,是在拿孩子前途开玩笑

每个人的高考都是独一无二的。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高考可能更加特殊一些。
比往年迟了一个月,1071万学子,在口罩、消毒液、测温计的陪伴下,走向考场。
在外等候的家长,十几年养娃路,殚精竭虑,夙兴夜寐,都是为了这一刻,孩子能脱颖而出,上个好大学,挣个好前程。
普通家长光是想想,养一个娃到十八岁高考,就已经心力交瘁,精神绝育。
但是桃蛋妈有位朋友,一年要帮100多个家长打最终boss战:高考。
她从事着一个非常独特且冷门的职业:高考升学路径规划师。孩子和家长都叫她李老师。
高考还需要规划?高考还能规划?
跟她聊之前,桃蛋妈也是一脸懵。
聊完之后,我真的庆幸,在我家娃还小的时候,了解到了这些干货信息。
一种打开了新世界的感觉。
桃蛋妈一直很尊敬能在一个行业工作沉淀很多年的人。
我这位高考规划师朋友,不是“半路出家”。
她发自内心热爱教育行业,大学期间就去艺术工作室当辅导员,毕业后创立了美术教育培训机构,后来加入一家教育类AI智能大数据方向的公司,并创建了专门的多路径升学规划团队。
至今为止,她已经专门从事教育行业五年,为几百个应届高考家庭提供了孩子的生涯规划咨询,提起国内外各种升学路径和方法如数家珍。
也许,她不能给大家提供一条特别标准的成功路径,但桃蛋妈希望提供另一种视角:
想让娃上好学校,除了裸考,有没有别的办法?怎么做?什么时候开始做?
国内国外的疫情,对娃的高考、留学,有没有什么影响?
我这位高考规划师朋友还说,绝大多数家长,都严重不信任,且低估了自己的孩子。
她与中国高考家庭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以下是她的自述。



家长不一定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但往往是最不信任自己孩子的人。
我的学生里就有这样的例子,是个北京男孩和他的父母。
家长找我时,这孩子已经上高三了,学习成绩非常差,以至于家长对他上学并不抱很大希望。
三个月后高考,这孩子考上了一个本三学校。
还不错,以他之前的成绩,应该连本三都上不了。
他父母非常高兴,说,哎哟老天开眼这孩子终于有学可上了。
但是,这男孩说不行,我不想去这个学校。
他查到了所有本三不好的理由,坚决不想去,要求复读。
家长很生气,觉得孩子不可理喻,就又找到我,让我做做工作,说服孩子赶紧去上学。
我就跟孩子坐下来沟通,他说,老师,我不去这个学校的理由有三:
1. 我觉得自己其实只学了三个月,就考上了本三,如果再复读一年可以考得更好;
2. 我通过一些资料,知道我考上的这个学校并不好,所以我不会再不努力;
3. 我意识到,学习能带给我带来什么东西。
听了孩子的话,我觉得这孩子肯定是明白了一些事情,跟之前的他不一样了。
但是家长完全不相信,不认同。
家长说:
我看着他长大,了解他的劣根性有多强,我不相信他通过三个月,他能变成一个特别好的孩子,我不相信他再复读一年能更好,我觉得他就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和理由。
那时我才明白,这孩子的父母其实是很看不上这孩子的。
就像一个人坏了十几年,突然变好,没人相信。
我说:
为什么不给这孩子一年的时间呢?首先他的年龄不大,其次家庭条件也允许,再来一年,他至少不会比现在差。
但无论怎么沟通,家长的态度始终坚决。
他们双方,极其不相互信任,甚至无法面对面坐下来好好说话,根本听不了、也不想听对方说话。
这件事发展到现在,孩子就删了家长的微信,搬出去住了。
其实,我们团队内部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教育归结到底是谁的问题?
今年,我已经接触了100多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
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其实教育归结到底还是家长的问题。
正常一个孩子从7岁开始上学,小的从3、4岁就开始学特长兴趣,到18岁“一考定终生”,整个学业过程贯穿数十年。
但现实是,很多家长都是到了高考临门一脚的时候才着急使劲。
所谓学业规划,不仅仅是帮孩子选学校、填报志愿那么简单。
而是需要在高三、高考之前就开始,去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根据孩子的平时月考及期中期末成绩、性格、特长、家庭财力等综合状况,去规划孩子未来的升学方向。
孩子的学业需要规划,我以前觉得家长可以做这个工作,但是现在我发现家长做不了。
前面这个例子里,孩子学习成绩不怎么好。
大家可能就觉得,只有在所谓“差生”的家庭里,才会有这么多矛盾。
但其实并不是,成绩不错的孩子和父母,矛盾等级不比第一个例子弱。
我有个山西的学生,我在给他学习力测试的时候,发现这个孩子的智商很高,120多。
孩子成绩也算优秀,但他的父母觉得这孩子成绩还不够好,一直不能更上一个层次。
他父母还觉得,这孩子情绪化、不懂事。
我跟孩子沟通后知道,他其实很喜欢文学、影视编剧和传媒编导。
但是家长认为:
1. 一个男孩喜欢文学,不“合适”;
2. 家里是做生意的,就想让孩子学经济类;
3. 家里就一个孩子,不愿意让他出国;
4. 想让孩子在国内读经济类专业,还得是特别好的大学。
这就难住我了,因为他们找到我的时候,孩子已经高三了。
孩子的喜好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了,不可能突然改变;孩子的平时成绩,是可以过一本分数线,但距离家长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其实依照这孩子的综合情况,考中国传媒大学的编导专业,是比较合适的。
文化课考中传最少得600多分,但是从编导专业进,580、590就可以,这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刚好在这个线上,他自己也喜欢这个学校,而且他本人对编导有浓厚的兴趣,以后也想走这条路。
当然我也跟他说,这是一个特殊的道路,不是说喜欢文学你就能做好编导这件事情。
但是孩子很坚定。
然后我去跟家长沟通,家长一听“艺考”、“艺术生”,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家长表示,艺考,绝对不允许,要让孩子努力提高60分,考经济类专业。
高考高分段提分有多难,大家应该都有感触。
从580到640是提高60分,从400到460也是提高60分,难度在同一个级别上么?
但家长就是不同意,在家长的概念中,宁可640分进传媒,也不要500多分艺考进。
然后我就给他们plan B,法国留学。
以这孩子的成绩,能申到法国最好的公立大学,欧洲世界名校,还能全免学费。
但是家长不行:
我只有这一个孩子,不能让他出国。
我说至少把它当成一个备选项,孩子的分数挂在本一分数线上,万一没够着本一,上本二很可惜,家长肯定也不满意,到时候怎么办?
而且现在从国外留学回来,优惠政策太多了吧?北京落户优先、买房买车免税,创业有创业基金,高校任职海归学历优先……
家长始终一句话“我只有一个孩子不能让他出国”,把孩子的路封死了。
也许有人会问:这孩子是单亲家庭么?为什么家长控制欲这么强?
还真不是。
根据我的观察,几乎所有家长的控制欲都不弱。
尤其是70、80后家长。
60后家长,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他自己觉得自己不懂。
70、80后家长,接受的信息太多了,西方东方的教育理念,他都接触过,但又都似懂非懂,所以很痛苦。
一方面,没什么用的信息接收太多,另一方面,对高考真正有用的信息资源,接触得又太少。
我敢说,90%的家长,都只知道高考裸考一条路,最多知道个艺考、自主招生,然后没了。
高考升大学的途径,正统的有二三十条吧。
我只提供一个信息,不评判其背后的公平性等,现在很多家长会到边疆省份去买房产,然后把孩子的户口签过去,然后参加当地的高考。
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那边跟平原地区的一些省份的高考录取分数有几十分,甚至是百分的差距。
还有上面提到的,法国最好的公立大学,国内580的成绩,能上法国里昂第三大学,以及很多特别牛的大学。
将来回国,这样的学历也是数一数二的。
但很多家长不懂,不知道这个信息,只知道清华北大。
他们不知道,孩子的成绩,也许在国内上不了985、211,但还可以去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留学。
唯一的门槛就是语言,需要上一年预科。
去法国的话,基本上读研都是免学费的,只有一个岁数的要求。
当然,在30岁之前,只要高考成绩超过450分,基本上就能申请免学费的世界名校,如果500多分,就能申请更好大学更好的专业了。
假如孩子成绩600多分在内陆上不了心仪的学校,家长又不愿意让孩子出国留学,完全可以申请香港的八大,并且还有机会申请上奖学金。
有人问,那上不了本科线的孩子呢?
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西班牙可以接受大专学历去上研究生。
现在还有哪个国家大专能来上?可能也就是马来西亚、泰国一些不太好的学校。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国际升学可能会有一些变动。
比如,很多家长会给孩子选择国内外联合办学院校和专业,其中有些联合办学的院校堪比985、211。但是要注意,这些学校很可能最后没办法拿到毕业证。
这些信息好多人都不知道,大家都是想着高考裸考。
还有很多家长跟说我,考不上就让孩子去当兵。
我就问他们:
你知道高中毕业去当兵,和拿到大专录取通知书去当兵,拿到的补助都不一样么?
北京一个大专生去当兵补贴27万,回来还能直接专升本。
家长都不清楚这些事,就知道一个裸考,考不上拉倒。
一线城市的家长都不清楚,二、三线城市的家长更懵。
大家都知道某东的老板娘奶茶,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网上都在说她成绩很差,但是她还能进清华?
首先,她所在的高中是全国仅有的16所具有保送资格的外语学校之一,南京外国语学校。
这表明,家长在初中阶段已经开始为她三年后的升学方向而择校。
其次,奶茶的成绩到底多差?据了解在江苏的小考中取得了4A的成绩,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差,最多能证明有学习能力,但是离清华还是差很多。
但是,最关键的是在高中阶段,她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并且在健美操比赛中拿到了全国亚军的名次。
这些条件放在一起,就具有了清华的保送资格。
我相信,她的父母,不可能是在高二或是高三才开始给她规划升学路径,而是在初中选高中的时候,就了掌握普通家长不了解的信息差,并且提早去做了。
如果想让孩子走这些路,高三准备来得及吗?
来不及,这些都需要家长一步一步规划,最迟都是要从高一开始规划。
高三的话,只能解决硬性的东西了,没有更多操作的余地和空间。
不管是竞赛也好,门路也好,高三都太晚了,都没办法解决。
所以其实对孩子进行学业规划,不能只看成绩,要去看他的综合性。
在孩子的学业规划中,家长是最关键的问题。
家长好了,学生自然而然好,家长要是不行,不能指望这个孩子有多好,好不了。
说实话,做高考咨询这么久,我没见过家长不行孩子好的。
我指的这个“不行”,不是经济条件,是综合素质。
也就是说,我没见过素质特别低的家长,能培育出特别好的孩子,从没见过。
倒是有这种情况,就是这个家庭经济条件很差,但是家教好,孩子也很努力。
以前这种情况特别多,近两年少了,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家境好的孩子,家教好,素养更高。
但是所有家长都舍得给孩子花钱,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大部分家长,都是宁可在高三临门一脚时,花很多钱想办法,不愿意在之前,投入精力给孩子早早做规划。
接触的家庭多了,出现了一个很神奇的事情。
就是每年六七月份,孩子马上开学时候,我跟家长基本一沟通以后,就大概知道这个孩子以后怎么样,能不能考上。
特别灵,很邪。
其实你就说高考,是到最后才能知道能不能考上么?
不是的,基本上10月份,我们就能知道谁能考上谁考不上,艺考生也是一样,1、2月份参加艺考,12月份就能知道。
因为孩子的生活习惯、言谈举止,这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影响,造就了孩子的性格,最终影响孩子所有的成绩。
现在还有一类家长,我最怕遇见。
就是家长对孩子特别骄纵,孩子成绩差,又不努力,家庭条件也不好。
什么都不行,还把孩子宠成公主、王子,孩子觉得自己永远都是最厉害的,实际上,他哪方面都不行。
今年,我遇到几个这样的家长:“老师,我家娃就要上个好学校。”
说实话,我特别想对家长说:“成绩不好,不努力,家庭条件也不好,又想上个好学校,又想不劳而获,这是谁给你们灌输的这种思想?”
人的欲望太多,永远满足不了。
一开始,说能上个本科就行了,上本科还要长三角地区的本科,我说孩子能上个好学校就行,别挑,结果家长觉得唉那我孩子是不是能想办法上个本一。
家长就觉得,大专和本科、本二和本一,就差一点,就一定要把孩子弄上去。
但是就差那么一点点,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本身够上面的那一个,就是差一点点的,再往上够,差的可不是一点点,是很大。
就有这样的家长,折腾来折腾去,现在开学都快一个月了,孩子没学上,还没决定最后要什么。
我觉得,家长一定要清楚自己要什么。
比如说,你就想让孩子好就业,那我们就按好就业的方式去规划。
大家看不上大专,但实际上,有很多大专专业出来就业比本科好。
四川就有一个学校,华为就爱招那个学校的学生。
再比如说,你想让孩子将来有人脉圈子,那就向综合性大学看。
你想让孩子将来在学术上有所作为,那就上专业性大学。
举个例子,孩子成绩500多分,可能能上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是是很一般的专业。
这时候,家长你是选专业好的还是学校好的?
其实站在我们第三方,以我们的经验,还有一些数据分析,我肯定建议让孩子去好学校。
为什么?
500来分,在国内上不了全国顶尖的专业,如果不是特别厌恶一个专业或是喜爱一个专业,我更建议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
因为等孩子出来到了社会上,很少有人会问你是哪个专业的,大家都会问你是哪个学校的,这就像一个身份通行证。
大部分人都不看专业,只拜学校。
说到最后,这个平台应该有不少家长看,借这个机会,我真的很想给家长们三条建议:
第一,别慌。
往往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家长先慌了。
不管孩子怎么样,你千万不要慌,或者不要把焦虑表现在孩子面前。
因为你慌孩子就慌,家长一定要稳,因为你是孩子安全感来源,是孩子的定心丸,主心骨。
不管孩子有多差,不要太悲观,一定要乐观。
第二,听第三方的建议。
这个第三方,指的是不涉及到利益的。
为什么?
因为如果孩子学画画,你去找美术老师,他是有利益在里面的,孩子学音乐,你去找音乐老师,这也是有利益在里面的,亲戚同理,不一定每个人都盼着你孩子特别好。
你要找一个不涉及利益的第三方,没有偏向性的第三方,去给你这个建议,最好还是专业的人士,不是靠经验主义和断章取义给你建议。
第三,不要低估孩子。
我发现很多家长不是高估了孩子,往往是低估了孩子。
你远远不知道这些孩子的承受能力有多强,不要低估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承受能力。
家长们往往会陷入两个心理状态,一个是不信任孩子,一个就是低估孩子。
比如,我们让一个艺考的孩子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半上课,家长觉得孩子累惨了,但是孩子觉得还好。
我跟家长说,你觉得孩子辛苦么,是辛苦,其他孩子也很辛苦。
学艺术专业课,半年辛苦,抵学文化课的孩子200多分,这200多分,你想想,学文化课的孩子得做多少题,才能从400分涨到600分,这中间,得哭多少回。
孩子眼前这点辛苦,真的没有什么,这个社会是有投机取巧的门路,但总的来看,是守恒的,想得到就要去付出,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富人家的孩子也同理,是父母帮他吃了那些苦,那普通人,没办法,老祖宗没有帮你吃这份苦,就只有拼。
我做这份工作的初心,是因为,我就是一个从农村里面出来的孩子。
我是通过教育这条路,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自己改变了以后,我就很想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受到更好的教育。
虽然这中间,遇到了很多困难的事情,但我还在坚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想去改变一些事、一些人,让很多孩子因为我的存在,而往好的方面去改变他们的人生。
一开始,其实我并没有想要专门给有钱人家的孩子去做,但是现在找我们的,有意识去给孩子做规划这件事的,还是一线城市家长偏多。
其实我更想改变的是二、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还有偏远地区的孩子们。
我想让这些孩子知道,你可以上更好的学校,可以学更好的东西,以后你也能从容、有尊严、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桃蛋妈跟李老师聊完,在想,一个孩子成材路上,究竟什么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智商?财力?运气?
桃蛋妈深深觉得,是父母的规划。这里面又包含了,对内的家庭教育,和对外的信息获取。
家庭教育:了解孩子、引导孩子、尊重孩子,保证孩子底子不差,心理健康,不会跑偏。
信息获取:在孩子现有的成绩和条件下,将孩子的优势和家庭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尤其现在新高考改成了3+1+2模式,不再是单纯地分文理科。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1”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
“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
孩子需要在12种组合中选出最优解,这个过程需要从高一就开始准备。
也就是说,“报志愿”这件事,已经从高三,提前到了初中升高中时。
这是对家长规划能力的一个考验。
桃蛋妈做这个公众号「牛娃成长记」,不想跟其他小升初择校公众号一样让大部分妈妈焦虑,我更想跟各位爸爸妈妈在养娃这条路上一起探索修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未必每个人都能教出一个学霸孩子,高考也不是人生的唯一标准和龙门,但是——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爸爸妈妈的信任、尊重;

希望每个孩子,无论是在北上广深,还是在条件不那么好、信息不那么全面及时的小城乡镇,都能一样得到通向未来的钥匙,这篇文章,也许全国各地的爸爸妈妈都能看到,这就是桃蛋妈做这个公众号的意义;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通过教育,收获更好的人生。
我们最后聊完时,李老师说自己愿意抽出一些时间,免费在群里给「牛娃成长记」的家长读者解答一些疑问。
未来合适的时候,老师还会在群里进行高考生涯规划的讲解和直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