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真理,过窄门——世间多险阻,明路少人行
决定命运的不是性格,也非家境,而是认知。
看似人人柴米油盐,其实在隐秘之处,自有那看不见的甬道,淹没在茫茫波涛之下,繁华盛景之处。
那是条暗路,也是道窄门,只有少数人能找到,能通过。
通过之后,人生大不同。
可惜人们往往在遇到一道关卡时就退缩不前了,并告慰自己:自己没实现的事,绝不存在。
人一旦用精神胜利法麻醉了自己,基本相当于画地为牢,自我阉割了。
摆在明面上的失败,谁都看得见,最怕的是认知上的退缩。
最简单的例子,你相信爱情吗?
普遍认为中年人谈这个话题是个笑话。
在某城某地,中年人谈理想,谈爱情,谈奋斗都被看作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只有谈无奈,谈借酒浇愁,谈生活的琐碎,谈苦闷才是成熟的表现。
其实,这哪里是成熟?
这不过是遇到困难便放弃的懦弱罢了,或者是精神世界的贫瘠罢了。
只可惜,我们的环境就这样。
没文化的看不起有文化的,精神世界萎缩的看不起高洁的,失败的看不起成功的。
总是,任何一个领域,层次处于低位的,总是大言不惭的嘲讽处于高位的,而高位的人必须表现出谦逊,不然更会被人抓住把柄,引来更加猛烈的攻击。
赤裸裸的妒忌和自我麻醉的酸气昭然若揭,在没有自我的国度,谁都能惹的一身骚。
也许,你身边的所有过来人,都把爱情和理想当个笑话,也会排斥嘲讽所以还在追求这两样的人们。
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人往往追求一次失败后,心里会暗暗悔恨:看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更有很多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当所有长辈,旁人,过来人都把追求精神世界的目标当做笑话时,自己没试就放弃了。
人在早期的认知都是环境塑造的,周围人告诉他,这世界没有爱情,也没有理想。
可是他们却忘记了,周围的这些人,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
他们懂得真正的爱情和理想吗?
他们当年是冷静的追求还是一时的狂热?
他们的失败,是追求的目标本身不存在?
还是他们把一时盲目的激情理解成了爱情和理想?
又或者他们努力的方向对吗?
他们真的坚韧不拔的坚持了吗?
一定要搞清楚旁人的结论是怎么来的,再去决定是否相信他们。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出生就在人群中,每一个人都是后来者,第一眼看世界时,就看到了很多长辈,哥哥姐姐。
我们把他们当作人生的导师,完全信任他们的对生活的理解。
听着他们说,从来就是如此的,但,从来如此便对吗?
每个人所在的人群,基本都是亲戚,邻居,同样环境下的同层次的人们。
他们太相似了,让我们感觉好像所有人都是一致的认知。
但是,他们不代表全世界。
有一天,换了人群,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同质化严重的环境里,身边的先来者又都在重复着另一种相同的观念。
他们是对的吗?未必。
我所在的大学里,学风稀松,大一新生刚来,就会被学长们教导:用不着认真学习,混个及格就行。他听了,照做了。
后来又听人说,考研非常难。
大四时,尤其前期基础没打好,自己果然考研失败。仿佛验证了学长的话是对的,于是又把这个经验传递给新来的学弟学妹。
这个环境里,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对学习和考研的错误认知却像幽灵一样传承了下来。
再回来看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所有人都受到之前失败者的蛊惑,人们认为爱情和理想是不存在的,就像学校里的学生认为考研很难。
而接受这样的观念,也给自己的懒惰和失败找到了推脱的理由。
所以,那些让你听起来容易接受的观念,那些其他人极力劝说你接受和认同的观念,可能反而是害你的。
极力劝人结婚的,往往是婚姻不幸福的。
劝人放弃学业的,自己都没成。
劝人放弃对理想追求的,往往自己精神世界萎缩,在苦闷中度日。
他们格局太小啊,精神苍白。
受不了他人强于自己的刺激,更想找个同盟军,到时候可以相对执泪眼,同坐灌闷酒,起码有人陪我一起苦闷。
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这是自古以来人群中的小心思。
发财的都是闷声发财的,不会劝说你应该怎么发财。
但失败的人,当他没机会后,却担心你走向那光明开阔之地,所以会极力劝阻你,告诉你理想之地是不存在的。
为了阻拦你继续追求,甚至诋毁你的心智,说你不成熟。
不,你不是不成熟,你只是走的太远,放弃的晚。
有的人刚走两步,就原地坐下,等待死亡,苍老随之而来。
有的人三十岁,就停止了追求,在油腻琐碎中耗尽残年。
而你一直在奔跑,越往前走,人越少。
随着人们不断的放弃,你会发现,身边逐渐的只留下和你一样向往远方的人。
隐藏在人群中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仿若水落石出,都出现在身边了。
衰老往往伴随着放弃而至。
出走半生,仍是少年,困于原地,才会腐朽。
不要把自己对生活的判断交给他人,哪怕身边一千个人都说那件事不存在。
他们也有可能是错的。
人间多险阻,明路少人行。
我们不是不成熟,我们只是不想在肉身衰败之前,自己先放弃。
通甬道,过窄门,不相信"从来如此"的谎言。
一直往前走,才是对生活正确的认知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