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崖石窟: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7月7日这天深夜,我在朋友圈和豆瓣发了乐天的这句诗: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不止一个朋友提醒我,七月七日是农历。其实那时的心情,何关农历公历呢?只是在哪个寂寞的夜晚,回想起曾经夜半无人私语的时刻,甜蜜与幸福的味道反而更让人痛彻心扉罢了。只要爱对了人,每天都可以是七月七日。要是爱不对了人,即便是七月七,也没有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温存。显然,我是后者。

自念书以来,独爱白氏。我笑称自己是“白粉”。朋友说,你有毒。是啊,白粉有毒,吸之上瘾。那些个渐行渐远的你,戒掉了么?

我在结束了武山甘谷一线的溜达后,独自转车来到秦州。先后去了伏羲庙、胡氏民居、玉泉观、清真寺等几个常规“刷保”的地点。一路上,落落在无锡电话遥控指挥,寻访倒也顺畅。结束后自秦州至麦积,再转公车到仙人崖,已是下午时分。四月的仙人崖下仙人湖,碧波万顷,献珠峰倒影在水面上,恍惚间犹如海上仙山一般。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此景此诗,甚是精妙。我在湖畔拍照了许久,放松心情仔细的欣赏这座“海上”仙山。仙人却正好有仙名,当地唤之为仙人崖。

仙人崖石窟在麦积山石窟北偏东方向15公里处,呈现出和麦积山几乎一致的地质地貌景观。仙人崖石窟目前最早的造像遗存为北魏中晚期,从其艺术风格上看,应该和麦积山石窟为同一僧团或工匠所开凿。只是这种开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延续。除宋代有少量残存的窟龛和泥塑外,在外其他碑刻等遗存。

明代的仙人崖备受重视,朝廷敕赐“灵应寺”,并逐渐成为秦州地区较为有影响力的佛寺。这一时期是仙人崖造像的巅峰,僧人们逐渐脱离了在山崖间开凿洞窟的传统,开始依托地形建造土木结构的殿堂,内容也多为三佛,禅宗六祖,地藏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道教和儒家造像,明显的表现出三教融合在第一地区的兴盛。仙人崖造像和麦积山一脉相承,关系密切,可以说是麦积山石窟的延续和发展。

木梯寺、大像山、水帘洞和仙人崖均遗存有大量的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的造像和壁画,这为我们研究晚期宗教发展,尤其是三教融合提供了一条脉络较为清晰的轨迹,提供了丰富而又珍贵的实物资料。

仙人崖石窟根据地形依山就势布置洞窟和殿堂,因而可以分为西崖,南崖和东崖几个部分。其中西崖和东崖均是殿堂式建筑,南崖则以开凿的洞窟为主。

仙人崖最早的遗存便在南崖。南崖千佛崖为北魏遗存,历经宋元明多次重修。上面残存的一立佛一弟子为宋代塑作。其余千佛龛为北魏遗存,多已不存造像,甚为可惜。

西崖和东崖多为明清造像。唯有西崖第三号喇嘛楼的泗州大圣及左右慧严、木叉为宋代所塑,这是西崖最早的造像,泗州大圣为北方地区所鲜见,非常珍贵。

天水并非第一次来,数年去兰州挂职,一人独往。而今仍是一人独来。来来往往,都是一人,看着曾经住过的小旅馆和正在重建的天水火车站,感慨万千。我在河边凭栏远眺良久,以前吃过的饭店还在,进去吃了份肉夹馍和凉皮,便离开了天水。

希望重游时,不再是一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