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乐处身安乐

心安乐处身安乐

题目上这句话的原来表述为“心安乐处就是身安乐处”,是从电视剧《天龙八部》(黄晓明版)中听来的,是少林寺中无名无分但道行很深、武功很牛的扫地僧对着众人说的。

自己一向寡淡,看电视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但浏览之中偶尔听到一两句值得回味的话,还是心为所动的。事后去翻看了金庸老先生的原著,却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出处。只是在第四十三章《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中讲到,扫地僧将耿耿于怀为妻报仇的萧远山、心心念念想着复国的慕容博打“死”并救活后,向众人妙解讲说了一番佛义至理,具体说了什么,书中却语焉不详。电视剧的编导很有才,借着金庸老先生“佛义妙解”的由头,便演绎出了如此这般、絮絮叨叨的微言大义。

“心安乐”和“身安乐”,因了各人的经历、体验、感悟,会有不同的理解、认知、说法。一般来说,“心安乐”重在精神层面,是为心安、心舒、心悦、心怡,达观开朗,笑从心出,不凄惶,不纠结,不愁眉苦脸,不担惊受怕,即便是粗茶淡饭也吃得开心,哪怕是身居茅屋也觉得舒坦。“身安乐”则往往偏重于物质层面,在一些人看来,锦衣玉食,香车美女,豪宅别墅,置身其中,安逸得很,快乐得很,施施然傲骄得很。

其实,有了“身安乐”,并不一定就会“心安乐”。还拿电影电视剧来说事,人们从中经常会看到世间种种的豪门恩怨、种种的鬼魅伎俩,种种的祸起萧墙,种种的高处不胜寒,温柔乡里藏不住龌龊腌臜,灯红酒绿消不了情仇冤恨。侯二哥谆谆教导我们:“钱不是万能的。”有钱有势的人未必就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声,未必就身长安心长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老儿算厉害了吧,住房大得吓人,穿戴何其讲究,一顿饮食几十上百个品种,还名正言顺的三宫六院嫔妃成群,但他就心安心乐么?就说清朝的雍正,如今拿“四爷”说事的电视大片多得很,但据史书记载,“四爷”在他执政的12年零8个月里,身也不安,心也不乐,仅以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皇皇然41600余件,他在位实际约4247天,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10件,还多在夜深人静之时,灯黄烛摇,亲笔朱批,从不假手于他人,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多达1000多字。细想想,雍正老儿也确实蛮拼的,说得上心力交瘁。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心安乐就是境界情怀,就是核心价值,倘若心有向往,苦心孤诣,即便是种种厄难加身,也会心甘情愿,怡然欣然。心安乐是本,身安乐是末,根深自会叶茂。

有追求的人心安乐。人们一直感叹如今出不了大师,而上世纪30 年代,战火纷飞,颠沛流离,中国的顶尖大学迁徙到了大西北的山沟沟里,条件极其艰苦,教授、学生们心系祖国强盛,一腔报国热情,虽居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人在逆境却安贫乐道,身处动荡却心境平静,依然激情迸溅、豪气冲天,依然学术精良、成果斐然,绝顶人才辈出,一代大师云集。从身边的人来说,我上次说到过的矿友徐君,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大热天的,挥汗如雨,蚊虫叮咬,以水瓮作避蚊消暑之具,双脚置于水中笔耕不辍,终于水滴石穿,收获了岁月的笑靥。

有底蕴的人心安乐。我一生受其恩惠教益的浦书记,虽然曾经主政一方,但从来不以官职为荣耀,退休之后依然活跃在文坛史苑,纵横吴地风情,研磨砚边春秋,一支笔或勾或描,一片心或吟或唱,甘居斗室而安然,闲步陋巷而畅快,腹有诗书气自华,月朗云淡,心情愉悦,风来雨来,坦然一笑之。

有自知的人心安乐。自己曾下放到农村、劳作在矿山,和老农一起喝过沟塘里的水,和矿工一起啃过冰凉的馒头,社会最基层的人们,重情重义,心地干净,他们虽然身处困顿,一生清贫,但安之若素,自得其乐,安在自知,乐在平实。

罢了,说到底,心安乐才是第一位的,够吃够穿,不受冻饿,无病无灾,家人安康,安度晚年,岁月静好,就可以了。夫复何求,知足长乐矣!

(部分图片由山草友提供)

2019年2月12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