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出土文物证实:中国2400年前已形成“北斗中心说”
西方古代天文学有“地心说”“日心说”,中国古代有“北斗中心说”!昨日,我市学者王文虎在研究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时提出,曾侯乙墓出土的天文学资料从实物角度证实,早在2400多年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迥异于西方古代天文学的“北斗中心说”。
在西方天文学史上,最初占统治地位的是托勒密的“地心说”。直到公元15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支配西方千年之久的“地心说”才轰然坍塌。在西方,哥白尼“日心说”是令人骄傲的天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
王文虎说,中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从类似“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天文学事件,不过它早了西方1900余年。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文物中,有若木、金乌图像,也有二十八宿天文图。若木、金乌图以神话形式讲述了太阳围绕着大地升起和落下的故事,包含“地心说”的意味。二十八宿天文图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了群星形成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围绕着“斗”而分布的情形,这分明就是以“斗”为中心的天文学说,即“北斗中心说”。
王文虎介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北斗中心说”并非曾国独创。几乎与曾侯乙同时代的孔子,也有类似表述。孔子在《论语》为政篇说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群星拱之。”孔子用譬如性的语言表述了一种天文学说,即群星以北辰为中心。问题是,孔子所说的北辰究竟是指北极星还是指北斗,历代注家争讼不已。曾侯乙墓漆箱盖二十八宿天文图的出土,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所谓“北辰”即是“北斗”。当时人们已有“天地一体、天尊地卑”观念,“天”的中心自然就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可以证实,我国在战国早期,已经有了成熟的“北斗中心说”。到了汉代,张衡、司马迁等学者,又进一步对“北斗中心说”作了阐释和完善。
曾侯乙墓里的若木金乌所蕴“地心说”是以神话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北斗中心说”中有青龙白虎神话,但更多的是以文字与图像结合的方式进行的理性表达,所以后者较前者为晚。中国古代天文学应该有一个从“地心说”到“北斗中心说”的转型。不过这个转型从何时开始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目前还是一个谜。
与“北斗中心说”相关的北斗文化,到了汉代发展成体现“君权神授”思想的“北斗信仰”,对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影响巨大。近年来,北斗文化已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曾侯乙墓出土的天文学文物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
来源:全媒记者陈晓林
编审:许享红
编辑:伍雅兮